培养美的创造者:儿童创意学习生活新探索

2023-08-03 09:33谢英李筱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

谢英?李筱静

【项目简介】

20余年来,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秉承“笃学善创、宁静致远”的校训,践行“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内心充盈、乐于创造”的时代新人。2016年,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变革的行动研究”。2017年,“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程建构”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解决儿童道德学习与创意生活的融通性问题,让道德学习更有创意,更贴近童心,让创意生活更有价值引领,更有道德内涵。2021年,学校成功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培养美的创造者:儿童创意学习新探索”。项目建设一年多来,在支持儿童创意学习文化的浸润下,丰盈了儿童创意学习生活内涵,构建了儿童创意学习生活建设的四条路径和评价体系,指向“儿童——美的创造者”的全面发展的育人实践不断创新。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推进儿童创意生活实践,实现其持续性和进阶性,体现五育融合的理念,学校将儿童创意生活和美育相融合,将审美品格培养作为儿童创意生活的新方向,将创意学习和审美教育的融合生成作为目标。学校将创意学习和审美教育融合,开发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元素,从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个性、审美能力四个方面,探索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元素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审美教育;儿童创意学习;道德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2-0029-05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致远外小”)创建于2001年。二十余年来,学校恪守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传承,致力于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内心充盈、乐于创造的时代新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21年,随着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学校课程变革的行动研究”顺利结题,我们发现急遽变化的人才成长需求和儿童成长规律的相对稳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张力,应聚焦创意学习的价值导引,将审美品格作为引领儿童创意学习生活的新方向,让致远儿童成为具有审美品格、高尚道德品格的“美的创造者”。

一、创意学习生活的研究背景

(一)通过“培养美的创造者”来界定儿童的创造者身份

儿童天生就是创造者,但是他们的创造需要教育的支持和价值引领,从而达成尚美的目标。致远外小的“创意学习”是符合儿童的天性,充满想象、好奇和灵动的学习。它能引领儿童基于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培养美的创造者”以儿童探究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审美品格为培养目标,通过课程、项目和活动,让儿童在“创意学习”生活中,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学校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需求,肯定和赞赏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新想法、新经验,允许他们经历失败,包容他们暂时的落后,让儿童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幸福,感受创意涌现的美好想象带来的挑战和快乐,从而超越得失成败的功利评价,在创意中融入审美追求,让创意学习生活超越功利而趋向审美化。

(二)通过审美品格的培养来丰富创意学习生活的样态

审美品格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引导剂,是沟通感性与知性的桥梁。学校应尊重儿童天性、兴趣和已有经验,为儿童创造力的生成营造时空、教學、心理及精神氛围,助推他们走向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引领的美好未来。

自建校开始,我们从“身边的金点子”项目研究中,找到创意学习的入口,引导儿童发现身边的问题,并进行小发明、小创造。2008年,学校开展了概念主题学习——“指尖上的童年”,来拓展创意学习的生活。学校从多领域、多个主题切入,引导儿童多角度发现问题,多方位探究、分享、建构,实现了创意学习生活的跨领域、多学科融合。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儿童的课程生活,从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三个维度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创意学习生活中审美元素的开发

创意学习生活中审美元素的开发,既体现了对美的接受和欣赏的能力,又能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理想

“笃学善创,宁静致远”的校训,启示着超越功利评价的“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理想追求。如果说,诸葛亮的《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本意指向现实功利目标的达成,那么,现在的“宁静致远”则包含着一份超越功利的审美理想。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提到,审美本身不仅是超功利的,它还是一种“静”趣,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1]。“宁静致远”昭示着在静趣中进入一种悠然遐想的审美之境。在致远外小,儿童创意学习生活表现为审美理想的知行合一。

1.点亮致远之灯,追求创意学习生活的价值之美

美本来就是“真”与“善”的高度统一,我们不但让学生在创意学习生活中树立理想,体验“求真”的成就感,同时强调“合目的性”的价值追求。例如“致远之灯”旨在于各种创意场景中进行宣讲、展示、渗透榜样的示范作用,从国家层面的“星星点灯”中的榜样示例——“嫦娥之父”叶培建的寻访,到学校层面教师“烛远”示范岗,点亮致远“师德之灯”,最后落到儿童本身“致远新星”的榜样示范,学生从榜样中汲取了力量。当鲜艳的国旗在“头脑创新思维大赛全球赛”国际赛场迎风飘扬时,审美理想不断升华并根植在儿童心中,并内化为追求“善”的价值体验。

2.吹响奋进号角,蓬勃创意学习生活的精神之美

如何有创意地去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从陌生的书本里、遥远的历史中去接收和感悟,还要搭建可以让儿童去勇敢发声的平台,赋予儿童更加有创造力的表达。例如“小螺号电视台”是专属于队员的“自媒体平台”。每一期从策划到宣传,从推广到上线,都进行精密筹划。在一期期创意且有力量的宣讲中,蓬勃创意学习生活的精神之美,让儿童成为创意学习生活的审美主体,并充分享受创意生活本身带来的超越性的、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3.升腾伟大想象,绽放创意学习生活的笃行之美

德国作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而人只有在“游戏”状态中才是真正的人[2]。这里的“游戏”冲动是超越功利的、以美为目的的创造活动。“创意生活”中的“知行合一”,类似于非功利的创造实践。在实现审美理想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要让儿童升腾自己的想象,勇敢去挑战。学校基于创意学习生活的大目标,鼓励儿童点燃想象去创造作品。“创意馆”是实现儿童审美理想创意表达的地方,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都体现了儿童对理想的追求,真正让审美理想在创意学习生活中切实地体现。

(二)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在校园的创意学习与创意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包括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以及判断力等的综合能力,是以主观评价的形式,基于自己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所呈现出来的对客观美的认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旨在创意学习生活中激活创意思维,其内涵在于通过创意学习中形象、具体的形态,激发其好奇心并推动其积极思考。

1.创意生活的沉浸体验

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就是要经历创意学习生活的沉浸体验,提升学生对于审美情趣的知觉力与感受力,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创意生活之美。例如在为三年级学生量身定做的“天空菜园”活动中,学生们从小种子的选择、播种,到植物的养护、收获,再到种子的创意使用(10岁成长礼的礼物、含有种子标本的校园节气书等),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活动看世界,把看到的成长、闻到的气味、等待的想法都写下来。审美情趣在时间的流淌中逐步形成,在不知不觉的沉浸中达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审美体验境界。

2.创意生活的责任担当

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培养,重在激发学生在创意学习生活中的责任担当,提升学生对于审美情趣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创意生活之责。例如在“改造博物院”的活动中,学生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如盲人缺乏电子引导设备、孕妇缺少休息场所、游客参观时间久了无法及时休息等。学生结合参观者的实际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方案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兼具同理心与创造力的审美情趣。

3.创意生活的情感激扬

培养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情趣,还要促进创意学习生活的情感碰撞,提升儿童对于审美情趣的鉴赏力和判断力,让他们在伙伴协作中乐享创意生活之趣。例如在“情感账户”的活动中,每个儿童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定制的方格布袋(情感账户)。利用这个媒介,他们肯定同伴的优点、赞同同伴的行为、欣赏同伴的品质,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体现了他们对审美情趣的批判性理解。

(三)创意学习中生活的审美个性

创造型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创造美时表现出鲜明个性特征的人都具有自己的审美个性。儿童面对同一个美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审美理解。学校着力从儿童的个性和特长出发,尊重且接纳其思维、心境、经历等带来的差异性,使创意学习更加多元化、丰富化。

1.创意学习生活的思辨之美

思维碰撞引发的美就是思辨之美。儿童在小学阶段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看待事物的标准逐步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慢慢发展中。学校致力于在事件中让儿童提升理性思维。例如学生受到社会上“代购”现象的启发,捕捉到商机,萌生出最朴素的交换意识,举办了代购文具赚钱的活动。对于“是否取缔班级代购”这个议题,教师选择通过辩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再集体做出决定。这样的价值澄清形式不是给予儿童所谓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帮助儿童对自我拥有的价值观进行主动反思和澄清。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厘清行为背后的利与弊,反思自己在行为态度、个人责任、金钱观念等方面的价值选择,获得了价值澄清。在思辨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态度,鼓励学生尽量打开思维,关注事件背后自我教育的生长点,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创意学习生活的公序之美

社会需要规范和规定,儿童着眼于秩序问题的解决,制定秩序并积极遵守,能够更加完善认知和自我管理。例如学校总务处向高年级学生征集学校功能教室新的使用公約的征集令,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为学校的功能教室制定使用公约。在了解生活中的使用公约后,学生归纳出使用公约的框架和基本内容,随后分小组走进学校的功能室,通过观察研究、采访老师和同学,对美术馆、舞蹈房等功能室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完成了语言流畅精炼、内容具体可行的使用公约。教务处将大家的初稿进行了反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汲取了同伴们的优点,优化公约。最后,学生们给心仪的公约进行投票。让儿童按照其自身的方式进行自由选择,探寻内在的公共秩序。这重视了儿童的意志自由,明白了秩序和我们每个生命个体唇齿相依,“守秩序”之美在情境中渗透和熏陶。

3.创意学习生活的风格之美

促使儿童在多元化体验中向个性化发展,展示自我独具个性的特长,就是风格之美。正如宗白华《美从何处寻》中所说:“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的。”[3]学校以艺术学习为突破口,涵育生活体验,致力于丰富课程内容和赛制,通过自主选择,使风格不同的艺术活动与儿童的兴趣相一致。我们走出教室,从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堂走向生活,将生活的更多面向儿童敞开。例如我校通过四季课程——枇杷诗会、秋果小诗、寻“新”活动等,助力儿童关注真实生活,学习诗歌,自由创作。让儿童的成长沐浴在诗情画意中,被文学之美滋养着。我们遵循了儿童的审美规律,尊重了儿童个体差异,贴合了儿童的审美情趣。

(四)创意学习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学校立足核心素养,在创意学习生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学校将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创意学习生活的基本目标、内容及要求,以此拓宽审美创造能力。

1.鉴赏创意学习生活中的美

在创意学习生活中,美的表达是借助美的形象与情感实现的。在创意学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中外优秀作品,提高学生鉴赏美和感悟美的能力。例如我校设计了班级美育提升活动——“在水滴里听音乐”。教师带着学生听歌剧,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吸收音乐的营养,再化身为“小水滴”传递音乐的美好。学校力行高雅艺术进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美好的艺术熏陶,建立正确的、可持续的审美能力。

2.感受创意学习生活中的美

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借助学习情境,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我们在创意学习生活中积极创设美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使学生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学校依托“跟着教材去旅行”“读者剧场”等语文学科活动,让儿童在书本与生活之间切换,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不同季节里,教师带领学生踏上旅行的列车,坐上游行的轮渡,学生们行过梅花山,游过玄武湖,观过灵谷寺,进过博物院……将书本上的文字和生活相呼应,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我们用旅行转换视野,让书中那些令人惊艳的文字变得触手可及,我們的创意学习生活也逐渐丰富、厚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日渐提高。

3.评价创意学习生活中的美

在创意学习生活中,应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使人体会美的目的。学生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深刻剖析,可以更好地体会其所展现的美。例如学校通过“名画解码”活动,让学生与大师同行,与经典对话。活动以欣赏东西方大师经典作品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视角精选题材和画作,了解名作背后的故事,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名家名作。学生从名画作品的创作形式、表现技法、色彩运用等角度去品评名家名作,从心灵深处感受艺术的魅力。“名画解码”深深地渗入学生的心田和童年记忆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4.创造创意学习生活中的美

在创意学习生活中,教师通过多样、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体验探究和推论。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积极投入到创作实践活动中,在愉悦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主动探究并追求美。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DI嘉年华活动,如“美得冒泡”“天真无邪”“包你满意”“创艺手模”……这是每一位学生创造美的审美场域。例如在“美得冒泡”活动中,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一顶顶造型奇特的创意帽子。在活动当天,学生们戴上自己亲手设计的创意帽子,加入帽子巡游的队伍,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

正如刘悦笛所说:“在这个意义上,生活美学不囿于西方的感性之学……美学恰恰关乎幸福的追求,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4]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生活的审美追求,本身即指向精神的自由和人的自我实现。因此,从儿童的角度说,要学会做“美的创造者”;从教育者的角度说,要培养每一个儿童成为美的创造者。审美,让创意更美好;创意,也让审美追求不断致远。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桂林:东方出版中心,2016:11.

[2]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社,2014:90.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

[4]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N].光明日报,2019-07-15(15).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阅读教学之审美教育方略
墨香满园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