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宝?余景波?李刚
摘要:“三教”协同创新内涵丰富,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三教”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堵点”障碍,实现高职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加强“三教”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增加实践案例供给量;建立多元化保障体制,形成“三教”协同创新的高职教育支撑。
关键词:“三教”协同创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2-0069-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三教”协同创新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方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教育体系[1],它们之间的协同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而,探寻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创新发展路径,是“三教”协同创新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三教”协同创新赋能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
(一)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三教”协同创新,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是实现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教”协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规划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并将“三教”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地位,并在法律上确立了高职教育可以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使高职教育呈现二元化育人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三教”协同创新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提出以“产教、科教、普职”三融合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
(二)三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意义上,高素质的劳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拔尖创新和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社会成员的发展要求需要继续教育来满足。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各级各类教育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的共同主题是高质量发展[3]。2022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三教”协同创新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社会吸引力,向社会供给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三教”协同创新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不断有机衔接,势必会促使三类教育不断协同创新。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背景下,必然要求破除三类教育的各种壁垒,通过三类教育的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的融合,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融合,通过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推动科教融汇。因此,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促使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协同创新,而“三教”协同创新又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三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三)加快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命题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独立到沟通和衔接,再到协同创新的多层次发展过程[4]。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基本上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国家出台的重要教育政策明确了三类教育不同的改革要求,夯实基础和补齐短板是这个时期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逐渐重视建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出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发展政策。我國教育仍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存在不同的瓶颈和短板,因此,“三教”协同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特定功能,并且存在相互联系和关联,已经发展成相互影响的紧密整体。通过“三教”协同创新激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整体发展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大体系中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时代使命。
二、“三教”协同创新赋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优化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环境
“三教”协同创新,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首先,打破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单一性”。“三教”协同创新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使高等职业教育摆脱相对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束缚,拓宽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横向和纵向连接空间。其次,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认知的新境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相对独立的过程,然而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能脱离其他类型教育的支撑和协助,“三教”协同创新思想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想理念。最后,增强了高职教育类型化的社会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并不长,人们尚不能快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的理念,这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三教”协同创新,有助于人们从一体化角度认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
(二)有助于构建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
首先,“三教”协同创新可以全方位贯通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联系,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源条件支撑,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比较优势,构筑和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和氛围。其次,“三教”协同创新可以为高职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提供方法论。高职教育现代化育人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过程,“三教”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塑造育人大格局提供了比较新颖的行动方法论,可以有效减少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歧途”,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育人质量,实现高职教育质的飞跃。最后,“三教”协同创新可以打通高职教育内部和外部相互贯通的渠道,改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缺位现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5],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和内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高职人才的需求。
(三)有助于增强高职教育的外部适应性
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区别化制度安排下,普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和通识知识,而专项技能培养存在“缺陷”;高职教育比较容易出现办学资源不足和办学基础薄弱的局面,陷入失去大量优质生源的不良循环中,造成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期望,使得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与其高质量发展需求不能相匹配;继续教育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这种局面导致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能高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造成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是以工作岗位为载体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有必要与普通教育实现协调创新发展,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和存量。
(四)有助于满足个体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
个体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对象,个体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一方面高职教育确立了类型地位和社会地位,生源质量、办学资源和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增加高职学生享受优质高职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别重视学生理论创新研究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继续教育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强有力的育人补充和外延教育类型,继而增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三教”协同创新,能够实现高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融通,使之真正实现平等、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多元化和高质量的高职教育机会。
三、“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三教”协同创新机制
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三教”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建议组建国家层面的“三教”协同创新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国“三教”协同创新制度、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制订,并且委托国家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专门编制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协同创新方案,从而为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其次,鼓励地方政府完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按照“三教”协同创新发展要求,采取多元化激励方式,鼓励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试点“三教”协同创新的教育改革,将各类教育的育人优势和目标汇聚成高职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协同效应,并结合本区域产业升级、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等特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协调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创设良好的场域。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高职教育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目前法律法规很少专门规划“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建议增加《职业教育法》解释说明,专门明确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协调的目标、原则和机制,增强高职教育履行“三教”协同创新政策的自觉性。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基于“三教”协同创新的高职教育发展专项实施方案,以增强“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的实效性,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与此同时,国家要完善高职教育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强化高职教育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
(二)打通“堵点”障碍,实现高职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
高职教育存在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的问题,制约了“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重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以职教高考和升学制度改革为契机,实现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纵向贯通。职教高考改革要强化职业技能考核,还要兼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考核,使职教高考的职业技能和文化双重考核功能发挥得更加明显,增加职教高考的社会认可度。贯彻人本和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破解高职教育商业招生的不良影响,凸显高职教育的育人优越性。扎实推进多元化人才选拔考试制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职教高考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行考核的优势。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考试标准,实现全国联考,增加学生选择高职教育的广度,以此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完善针对社会人员的职教高考招生设计,疏通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融通的“堵点”,实现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增加职教本科的供给量,贯通“中职—专科—职教本科—职教研究生”的纵向通道,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考试和升学的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应以课程融通、逆向转学和评价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强化不同类型教育的课程融合,拓展不同教育类型学校的合作空间,优化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的形式、内容和机制,促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实现学历和课程成绩学分互认,促进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高效融合发展,增强高职教育广泛性。此外,在“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要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舆论宣传的巨大影響力,通过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积极影响民间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立场,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学历价值理念,构建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融通渠道。
(三)加强“三教”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增加实践案例供给量
“三教”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应该立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特色,注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协同创新,探寻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如何让高职教育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注重探索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融合实践路径,构建高职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育人途径。应注重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探索如何化解“三教”协同创新的各种难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以“三教”协同创新为专题,安排专项研究课题,以此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三教”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热情。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开展“三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府要将“三教”协同创新实践成效作为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并及时总结和推广育人质量高、时效性强、可复制的实践成果,增加“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的供给量。
(四)建立多元化保障体制,形成“三教”协同创新的高职教育支撑
“三教”协同创新涉及未来高职教育的重要制度变迁,因此需要形成相应的资源、师资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保障体系。首先,要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投入。要加强高职教育办学场地和实践条件的整体保障能力,确保高职学生培养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场地和仪器设备,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注重高职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育人资源和条件的建设力度。其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数字化胜任能力建设。“三教”协同创新要求不同类型教育既需要技能和理论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需要不同类型教育学校加强教师综合能力协同培养,让教师具备理实一体的综合能力。应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充分借助企业行业信息化资源的优势,弥补高职教育信息技术“短板”,最大化满足高职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凸显高职教育数字化教育的优势,以此融入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并以统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标准,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再次,创新“三教”协同发展的制度机制。未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按照“三教”协同创新发展要求,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并将其作为破解高职教育发展与“三教”协同創新发展不相适应矛盾性问题的根本保障措施,扩大“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点工作,积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经验。最后,要形成公平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教”协同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是涉及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重大时代性课题。高职院校要按照“三教”协同创新要求,通过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显现高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育人共性,并且将其汇聚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
参考文献:
[1]车秀兰.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值得关注的“吉林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2(24):8.
[2]程永清.“三全育人”的校本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3(1):63.
[3]马树超,郭文富.走中国特色“三教”统筹协同发展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 2023(1):10.
[4]崔新有.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新使命、新路径[J].终身教育研究,2023(1):6.
[5]平和光,刘雨寒.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省级人民政府教育统筹的调适与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22(33):15.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