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玢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探究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首先进行了該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层面等的支撑分析,提出课程教学融合的落脚点以及具体的融合方法,以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机结合、全面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教学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进行该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研究分析,以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达成课程教学融合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教学融合方法的研究,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线上教学在线下教学过程的全面渗透,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提质增效。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基础支撑
1.1学校方面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需要学校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技术、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支撑。学校是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重要保障基础。一方面,学校重视程度的提高,为课程线上教学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构建线上教学体系,为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为课程线下教学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下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等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调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现状并进行问题分析,系统性地梳理研究思路,选择使用文献、调查、行动等研究方法,精心设计实施步骤,编写教案,确立育人与工作目标,作为课程教学融合的指导性文件。
1.2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导,在课程教学融合中担负着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的重任,并且在教学融合进程中需要不断地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因此,教师的线上与线下教学认知、教学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直接影响着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程度与实施后的效果。教师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中的关键因素,应加大教学融合学习研究的力度,主要针对线上直播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模式、“雨课堂”在线教学、移动学习App、慕课与线下小组合作探究式、体验式、情境式等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能力,为教学融合打好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熟知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准确把握教学融合的精髓,推动小学信息技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
1.3家长方面
小学信息技术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应着重提升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开展,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学生学习行为的监管,而在线上教学中,学生脱离学校自主学习,则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线上教学,担负起线上教学监管的责任。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约束能力不够,且注意力易分散,需要家长强化责任意识,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接收教师反馈,掌握孩子在校动态,获取孩子线上学习的内容,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成果等进行管理监督,确保孩子线上学习的效果。
1.4学生方面
小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制力不足,学习过程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在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小学生易受到互联网中娱乐视频、小说、游戏等的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够认真专注。所以,在促进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规律,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增强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确保学生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移动终端及各种学习软件,完成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掌握正确的线上与线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落脚点
2.1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与成效
小学生一般年龄在6周岁~12周岁之间,年龄偏小,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直观、具体形象,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学习的依赖性较强。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落后,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虽然小学教育已经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线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运用不够充分,与线下教学融合较差,线上教学仅限于发布学习任务、传递学习资料等,未能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所以,在促进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线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推动线上与线下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融合,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与构建高效课堂相结合,全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水平,同步提升教师融合教学的能力。
2.2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程度,首先要落脚于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整合,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文件资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教育技术等,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内容融合。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受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师对于教学融合认识不足等的影响,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较为浅显,资源整合效果较差,进而限制了课程融合教学效果的发挥,未能达成教学融合的目标。在“互联网+教学”的背景下,教师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课堂,将微课、翻转课堂、“雨课堂”、慕课、移动学习App等准确有效地与线下教学相融合,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提高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有条不紊地推进了课程教学计划。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
3.1搜集筛选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搜集筛选教学资源,如图文、课件、视频、音频等,使用教学助手进行这些资源的二次加工处理。比如,使用教学助手剪切音频,通过拖拽时间轴,选择目标音频进行剪切并保存,视频也可以使用教学助手进行剪切,为课程教学量身定制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贴合,为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开展做好资源准备。
3.2加强线上导学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同的物理空间,教师获悉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教师在线上直播教学中,在电脑屏幕前同时面对几十名学生,只能看到学生的头部画面,且画面较小,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需要家长从旁监督。学生课前预习对于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重要,线上教学实现教学向着课堂之外的延伸,教师在做好实际学情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前导学的设计与实施。首先,将教学助手中整理好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课前学习任务、导学单等,使用教学助手中的“课前导学”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其次,在课前学生使用教学助手接收教师发送的学习资料,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学习心得体会等发送给教师,提交完成的导学作业。教师在课前通过学生的反馈及作业完成情况,开展学情分析,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改进,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明确线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达成教学融合的目标。然后,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可以使用社交软件,以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点评与指导,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最后,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利用白板登陆教学助手,播放微课视频,并适时提出问题,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起到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督促作用。
3.3线下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互融合,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线下高效课堂,丰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实时了解学生學情,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成效。
3.4落实线上作业批改
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助手的课后作业功能,将作业发送给学生。学生使用手机或电脑接收作业,可在线做作业,然后将作业直接提交给教师,并反馈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教学助手帮助教师统计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接收到学生的作业后,在线批阅并反馈给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此外,教学助手课后作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批阅功能,可文字批阅、手工批阅、语音评价等,有助于教师线上开展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并完成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教学的开展,可使学生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操作,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相契合。因此,深入探寻提升该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方法,确立教学融合的目标,厘清融合的思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全面覆盖课前导学、课中教学及课后作业辅导环节,充分发挥教学融合的优势,可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鑫.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线上”与“线下”融合分析[J].学苑教育, 2020(23):61-62.
[2]马宏.构建线上线下高效协同融合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以岳阳道小学“疫情期“课程实施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4-25.
[3]谢荣华.基于在线课程的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师,2021(12):69-70.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课题编号:GS[2021]GHB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