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诗性”的回归

2023-07-29 21:33:14张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岳阳楼诗性高中语文

张静

新课改教学政策中指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古诗词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与传承能力。新课改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需要突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主体性,同时还要侧重于语文古诗词学习的整体性、序列性与实践性,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性”的回归,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发展。

一、以学定教,明确目标

从以往的诗歌鉴赏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常常侧重于备教材,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当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应当是基于学生学习什么、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等内容。“诗性”回归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师需要依照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比如古诗词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准、课前预习情况、兴趣等。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深入了解决定教学方法,以学定教,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进而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进行关于《长恨歌》的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得知学生对任务类的学习方式较为喜欢。因此,《长恨歌》的鉴赏教学就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开展,以此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在第一个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搜集《长恨歌》的相关信息,洞悉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品味作者“缠绵悱恻”的艺术特征,对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事物进行梳理,达到感悟诗人内心情感与独特体验的目的。在第二个学习任务中,学生围绕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在其中传递了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理解诗人内心情感世界以及精神上的追求,结合古代诗歌中的“古”与“今”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将自己的感触记录、表达出来。在第三个学习任务中,学生以“长恨歌”为题,想象诗人在听闻某些事迹之后联想到自身的情景,并尝试写下自己对这首诗歌的鉴赏见解。

二、多元任务,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以学习任务的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围绕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开展多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诗歌的鉴赏与探究,走出封闭的教学环境,在多元的学习模式中完成诗歌鉴赏获得自身文学素养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学习兴趣,进而弥补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缺少的“诗性”。

例如,在进行关于《离骚》的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综合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对这首诗歌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从诗人创作背景、意象架构、诗歌结构、语言风格等多方面来完成鉴赏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中感受与思考不同的诗歌鉴赏思路和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思考,强化学生的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学情,侧重学生差异化,为学生设置梯度型学习任务,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在设置梯度型学习任务时需要确保大部分的学习任务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一些比较低的学习任务可以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积极参与,而较高水平的学习任务则由能力突出的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学习。比如《离骚》这首诗歌的小组合作鉴赏学习中涉及的查找资料、文意理解这种任务的难度比较低;而考验学生诗歌鉴赏中对浪漫主义氛围的营造、意向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与归类等任务难度比较高。小组合作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兼顾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营造了“诗性”回归的良好氛围。

三、情境创设,体味魅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也就是说,基于“诗性”回归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歌中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韵味,进而感受到古代诗歌中蕴藏的魅力,从而实现“诗性”的回归。

例如,在进行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以情境的拓展来帮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意境。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诗人所描述的画面,通过创建想象情境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诵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与体会诗歌情感,感受诗词意境。又或者创设学习任务:李白在梦境中都看到了什么?你在欣赏诗歌时能够从中想象到哪些景象?等等。这些问题贯穿鉴赏诗歌的始终,让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梳理出诗歌中的意象,进而体会其情感,为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注入充分的“诗性”。

四、实践活动,感悟内涵

教学中,教师以完成诗歌鉴赏学习任务为导向,在确保学生完成了诗歌学习的基础上,以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参与中感悟诗歌内涵,进而体会到古代诗歌中蕴藏的“诗性”。

例如,在进行关于《临安春雨初霁》的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古典诗歌班级诵读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表演形式,要求学生在诵读中确保口齿清晰、情感充沛。活动可以以多样的方式展开:班级线下表演,个人录制诵读音频、视频上传至班级学习群进行分享与评比等。基于实践活动开展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诗歌内涵。

五、优化评价,以学论教

教学评价是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性”回归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也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學评价,以此来掌握学生的诗歌鉴赏发展情况,了解“诗性”的回归进度。

例如,在进行关于《登岳阳楼》的诗歌鉴赏教学时,“学写文学短评”是学生在本课中的最后一个学习任务,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写短评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结合《登岳阳楼》这首古代诗歌的鉴赏学习来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如:岳阳楼本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势磅礴的古楼,可是在杜甫的眼里,登上岳阳楼却只能看见自己一生的漂泊、满腹的悲怆……

学生可对自己的文学短评进行自评,也可相互交流,随后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进而归纳学生在赏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取之处,在互相的评价中发现阅读《登岳阳楼》时自己所没有的感悟。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诗性”缺失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严重停滞。而“诗性”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回归,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相互整合,让学生基于文学素养发展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与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主体性,强化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学习兴趣,实现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效率的提升目标。

作者简介: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岳阳楼诗性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
孙高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中华诗词(2017年11期)2017-04-18 09:02:11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