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
在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研究中,教师应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既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综合素养的概念及重要性,客观看待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优势,另一方面更要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科学、合理地改进与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我国在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中,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构建全新的教育体系,先后提出了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等学生发展教育评价标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指明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其中,综合素质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则注重学生在自主发展、文化基础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素养提升。这些都是学生适应当前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与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相比较,综合素养具有更高的统筹性,它囊括了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所有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致力于对学生健全的跨学科能力、人格品质以及深化的价值观念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在于,作为一项统筹性更高的学生发展教育评价标准,其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提供更为全面与详细的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和质量,促进和保障学生更为长远的人生发展。
语文是小学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语文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更是因为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突出的优势。
小学语文课程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学科,而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其对各种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融合应用,都具有非常强的引导作用。“文以载道”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可以掌握字、词、句、段和篇等基础性的汉语言知识,学会如何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另一方面是能够从课文中吸收到其他更加丰富的知识,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对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个性,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品质。再者,语文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语言文字是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要想做到表达清晰、有条理,并且能够说服人、打动人,语言文字就必须要具有完善的逻辑性。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口语练习、写作,便可以得到这方面的思维练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可以归纳为文学艺术,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在课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深刻地体验到课文的文学之美,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下,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当然,虽然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前提是教师必须要能够采取相应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将语文教学的作用价值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良好的德育素质,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于国家、社会与民族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所谓“教书育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思想与行为还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小学生来说,更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人格品质、价值观念以及人生信仰。正因如此,不论是在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还是在综合素养教育评价标准中,都将学生的德育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育、教学应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为此,在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编排,每一篇课文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目的,内涵非常的丰富和全面,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和德育相关,教师需要深挖其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引导。
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学习与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并树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远大志向,将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和民族复兴作为自身的信仰,做好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如在《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建筑文化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如前文所述,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中,有一项是健全的跨学科能力,这其实是要求學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并且能够对各种知识、各项能力进行统整与融合。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尤为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因为只是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学生的知识广度、能力跨度都会相当狭窄,难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层级趋于完善,更难以让学生有效地融合各种知识与能力。而课外扩展性的阅读,则可以解决这一教学难题,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自主阅读空间,满足他们的主观阅读需求,开阔其眼界,提高其思维,更新其观念,达到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目标。
如《昆虫记》《疯狂科学》《给孩子的世界旅行书》《地心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书籍,都适合教师推荐给小学生,这些书有的囊括了丰富的综合性科学、人文知识,有的在曲折的故事情节当中,表现出了主角灵活、多变和创新的思维,与应对困境之时坚持不懈的精神态度。在教材学习之余,让学生阅读这些课外读物,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启发学生思维,树立学生全面的世界观、知识观,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最终形成完善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三)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就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并让学生进行切身的活动实践,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为此,在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时田园杂兴》这一诗文的新授后,教师可以基于“田园”这一主题,带领学生开垦一块田地,指导学生如何整地、选种、播种、灌溉、施肥、除草,最终收获劳动成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劳动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并从中掌握一些农耕文化知识和农业劳动生产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之“各种各样的职业”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超市参与、学习和体验劳动,从事超市后勤、导购、收银,或是清洁打扫街道环境卫生的劳动,还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当管理员和讲解员。这既能让学生真正形成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不易,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优化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着重复化、机械化的弊端,不仅学生作业量大,而且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时值“双减”的实施,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应在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配合“双减”,优化语文课后作业设计,避免重复化、机械化的作业内容,增强作业的探究性,予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发展的空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一课,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描绘出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不过我国各地春节都有自己一些特有的风俗,这更使得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在课后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春节风俗调查任务,通过采访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了解自己老家春节的时候有哪些风俗,过去的时候春节是怎么过的等等。思考自己所过的春节,爸爸、妈妈所过的春节,爷爷、奶奶所过的春节,三者之间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将自己采访到的资料信息汇总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总结和编辑,形成调查学习任务报告,在说明调查结果的同时,也要说一说自己在调查中产生了哪些个人体会。通过这样一个探究性的作业过程,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会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时代变化给人们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五)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几点之外,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应当合理地应用好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样,一是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探索,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在阅读、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再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网检索宇宙生命之谜的相关信息,看看当前关于宇宙生命之谜有哪些科学假说,这些假说的各自依据是什么。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检索、筛选与获取信息的素养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综合素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应当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为导向,改进、优化教学策略,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下,有效地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从而促进与保障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本文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实践研究”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22YG139641]
作者简介:重庆两江新区巴蜀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