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南
摘 要:本文主要从高中化学微课中生活素材高效应用分析进行阐述说明。当前我国在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由此教育部门对于各阶段的教育也逐渐提升重视。新时代下,我国的科技、经济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从而为教育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微课,进而转变以往死板、单一、枯燥的课堂知识学习氛围,从而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更加具体化。通过微课的运用可以缓解学生知识学习的负担与压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梳理发展目标,保证教育可以紧随时代发展,促进教学的不断完善,与生活的知识不断联系,彰显微课中生活素材的理念,保证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生活素材;实践研究
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学科,通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因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学的实际目标并不明确,学生也难以在课堂中彰显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导致学生的思维十分僵化,只是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记忆与做题上。但在当前课程全面创新改革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不仅要在教学中面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要优化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中心,明确知识学习的新目标,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尝试在教学中引进微课,从生活中找寻素材,来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让教学可以始终践行核心素养的目标,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教师需要认识到微课的价值,从而升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定义与内容上的要求
(一)微课的定义
实际上,“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的缩写,是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视频。“微”是其外在特征,“课(课程)”才是其本质特征。用个通俗的比喻,如果说“公开课”是指你在教室后面旁观,“慕课”是指你在教室最前排听课参与互动,那么“微课”就是你路过某教室瞥了一眼一个片段但印象却十分深刻。微课最大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指的是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令人震撼。外在表现特征是“短与小”,内部本质特征是“精”,目标是“悍”。是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一种新型课程资源,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新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明确微课功能传道解惑而非授业。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是经验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在线教学则是由教师通过直播或录播视频进行教学,更考验学生的自觉性[1]。
(二)微课在内容上的要求
第一,知识点应该足够细,10分钟左右能够讲解透彻。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的原因是:1.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练;2.学生课程多,疑问多,若每科看一个微课,而每堂微课时间过长,那么学生则没有时间看完他(她)想看的微课;3.10分钟左右足够讲透一個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得太泛,要么是讲得太啰唆;4.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细讲解时应另设一个微课;5.微课以5分钟~10分钟为宜,最短的1分钟~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第二,知识准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第三,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等讲解不照课本;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第四,情境定位明确:一对一教学而非一对多;讲解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最后,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经典示范案例,并配套相关练习材料。
二、高中化学课堂微课引进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兴趣提升。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全面对教材进行研读,并且清楚认识到初中与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确定对初中知识基本概念得以了解;确定哪些知识点在教材出现,但是中考不要求做,在高中教材没有出现但是要求做;确定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没有解决,需要在高中进行进一步研究,保证知识学习更加有数。初中、高中教材需要全面衔接,掌握具体的时机,保证知识的学习可以上升到新高度,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不仅烦琐,并且还偏多,知识学习负担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化学中还包含了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而部分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讲解较多的知识点,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由此导致学生难以深化对知识的记忆,知识点理解不够清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存在厌烦情绪。反之,如果教师可以将课堂中的知识绘制成为微课,录制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2]。
(二)为学困生提供帮助。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由于它自身的特殊性,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们去认真理解并记忆,比如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以及各种概念、内涵、常见元素化合价等化学用语,学生一旦对于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够,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但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作业也是敷衍了事,交差形式,在复习时注意力也不能完全集中,思绪混杂,如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落后,自身情绪也会低落,不利于他们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是一门理综结合的课程,学生的化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合理运用好微课,从而为学困生提供帮助。对于学困生,对所学习知识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需要教师录制相关的视频,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反复观看,鼓励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提出问题,帮助完善知识学习结构,促进知识点之间的全面衔接。
(三)实现考点立体化。化学是当前学生知识学习期间相对复杂的课程,并且会在考试期间反复出现,所以说相关题型与考点都是较为固定的。例如:常见的选择题当中有水溶液平衡的知识、离子共存问题等。由此需要在教学备课期间,清楚地认识到常见的题型特点,保证教学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常见的热门考点知识进行绘制,作为微课的形式,确保可以形成完整的整体,完善立体化的知识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观看,从而保证知识学习内容更加立体化,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3]。
(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学习平台
高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的抽象知识点,如元素的描述、化合物性质的描述以及相关应用内容的讲解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描述,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导致实验教学的开展存在问题。在实验教学期间,只有部分学生可以参与实验中,并且教室并不具备实验条件,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站在讲台上观看,难以动手实践操作,导致观察不够细致。此外,很多学生在观看实验期间存在随意的心态,而如果学生的注意力稍微恍惚,就会限制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投影的方式将实验演示出来,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保证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实验的现象,制作成微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远比常规的投影效果理想,并且还会针对其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观看,从而强化学生的课后练习。
三、高中化学微课中生活素材高效应用分析
微课具备传统课程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微课也是当前新时代发展下所形成的全新教学方式,属于“微型视频课堂”的典型代表,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基础,在教材当中搜索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进行讲解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并且这一教学方式优势十分明显,如时间短、内容精湛、针对性强等,可以保证学生全面参与在知识学习当中,转变以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强化教学针对性。对于化学学困生而言,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具有厌学情绪,长久下去,他们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这对于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某一学科产生了真正的兴趣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解释:
(一)挖掘生活素材,创建高质量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下,教育部门对当前各阶段教育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对于当前的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优化核心素养。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践行核心素养的新目标。教学期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探究,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不仅如此,在新课程素质教育发展中,需要保证所学习的知识回归生活,与生活之间紧密连接。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应保证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联系,让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像空气一样处处存在。世界是物质的,并且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元素。所以,在化学知识学习中需要全面找寻生活素材,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所喜欢的iPhone手机作为例子实施教学。可以将USB的一头插上洋葱,将另一个头连接上手机,让学生感受变化。教学中的生活化带入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做好有效的铺垫。此外,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化学知识,呈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又或者在教学《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期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举出相关的例子。如美国的电解“魔水”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水起到去污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杀菌。由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设计这样的悬念:“那么究竟是哪一种具备这样的魔力?”从而保证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心参与知识学习。教师还可以将淘宝上畅销的“水质电解笔”作为例子,让学生可以积极学习知识。由此可见,通过教学中的生活素材引进,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所蕴含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学习的记忆点,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標,将课堂知识学习的“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创建高质量生活化课堂。
(二)合理运用微课,讲解知识重点与难点
化学是一门汇集了自然、地理、物理的课程,并且其中的各个知识点连接较为紧密,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化学也是难点,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其中存在明显的难度,这也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期间存在难以理解的困难,认识不够透彻,学习效果逐渐降低。而微课是一种新时代下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主要就是绘制微课视频,进而在微视频的辅助下,确保知识的衔接更加灵活,将更为多样化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保证学生可以更为精准地掌握所学习知识点,优化课程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期间,这是化学反应中基础反应之一,针对的是元素氧化后变化的反应,实际上是电子得失或者共用电子的偏移,而教学的难点集中展现在反应性质等层面。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且兴趣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技术,通过所创建的微课视频面向学生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过程,进而为学生还原出自然界燃烧与呼吸的作用,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习的兴趣,掌握知识学习内容,实现高质量教学。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膨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缓慢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防铝中毒,生活中应注意:一是减少铝的入口途径,如少吃油条,治疗胃的药物尽量避免氢氧化铝的药剂;二是少食铝制品包装的食品;三是有节制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4]。
(三)将生活落实在化学课堂学习中
化学与其他课程知识学习不同,化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与规律的组成部分,并且化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但不管知识怎样的跨越,都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从客观的发展层面来看,高中化学需要学习的知识十分烦琐,不仅多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从生活角度出发,可以实现知识的优化学习,但很少有人在生活中去注意它抑或者研究它。如生活中常见的做饭,不管是城市运用的液化气还是乡村使用的柴火,都是通过物质的燃烧来获得更多的热量,起到更为良好的燃烧效果,这就是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期间对比这两种化学反应。木柴的实际成分就是碳,在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C+O2=CO2;液化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丙烷,在燃烧期间会形成二氧化碳与水蒸气:C3H8+5O2=3CO2+4H2O。又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天气就是雨天、晴天、阴天,只有不同的天气变幻才可以促进万物的生长,而这些恰巧都蕴含了化学的影子。由此可见,在生活中通过化学素材的引进,可以保证学生加深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呈现更为高质量的学习目标[5]。例如:小明将足够多的硝酸银溶液和含氯离子的溶液在足够大的烧杯中进行反应,该反应会产生沉淀,请问这个含氯离子溶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个题目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的试题,能够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的含氯化合物有很多,而只有产生沉淀是一个固定的条件,因此这个题目就可以有很多种解法:①列出相关方程式进行求解;②对这个含氯化合物进行适当假设,再进行求解;③根据含氯化合物的质量为入手点开始计算;④以分子组成中含氯的量作为解题依据;⑤利用物质的量作为基础进行离子反应的计算。
(四)运用微课呈现实验过程
微课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要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如今,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期间主要运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缺少操作,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清晰,并且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学生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期间,合理运用微课,通过微课的技术支持,将化学实验进行科学的微课内容绘制,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实验流程,科学掌握实验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认识,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优化课程学习目标。可以研究——“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例如:教师在为学生组织开展“滴水生火”的实验时,因为这一实验内容存在明显危险性,所以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微课实验流程,避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保证学生可以准确掌握实验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能力,加深知识的记忆[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创建有效的方式,提升學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自信心,保证学生可以时刻感受到化学知识所散发的魅力。因此,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全面引进微课,保证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进而为高质量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福红.高中化学微课中生活素材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3(3):37-39.
[2]石玉芳.如何应用微课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138-141.
[3]刘镓赫,温莹,李新月,等.化学优质微课特征分析:以第三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为例[J].云南化工,2023,50(1):152-154.
[4]赵丽敏,张宝峰,杜保佳.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微课设计与案例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11):113-118.
[5]周宸羽,刘勇军,刘晓玲.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Nvivo11plus质性分析[J].江西化工,2022,38(2):106-109.
[6]李文瑜.“课内翻转”的多元化高中化学微课设计[J].甘肃教育研究,2022(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