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聚焦“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07-28 21:47黎薛君
高考·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黎薛君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现阶段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核心素养培养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则是从语文课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精髓,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从语文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五個方面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代在发展和进步,全新的教育格局已形成,这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教学任务驱动意识,使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学生的基本情况,创新教学流程,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将重点知识进行深度整合,以实现知识升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总结经验,开始针对性教学变革,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迈向新的阶段。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

(一)确定素养化的教学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素质教育提供民主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将生本和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自我个体得到满足和优化,按照学生个人兴趣进行知识总结,实现教育和生本的一体化发展。教师在阅读中坚持这一理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念,始终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重点[1]。

再者,倡导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作者生活、成长经历等,其内容极为多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但知识学习不能局限在教室内,而是结合学生基本学情,进行知识延伸和拓展,着眼于生活的同时,感受字里行间的独特运维,从生活角度分析进行验证和总结,说明这样写作的原因,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2]。例如:在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可与老教材中《我有一个梦想》进行比较阅读。围绕演讲稿这一实用性文体的学习,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为学生播放百日誓师大会的视频,构建和梦想相关的情境。随着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教师将短片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为学生设置对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让语文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对文章主旨内容的理解更为真实,所以生活情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

作用。

(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教学内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发展需求。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从认知观念上进行转变,教师则是将主动权还到学生手中,意识到阅读是需要自己进行加工理解的事情,理解文章的中心、人物形象等。例如:在文本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自由诵读、整理知识、读出情感,分析问题。这是阅读教学的思路,而语文教师在授课前,让学生主动阅读文本素材,用心感悟文本内容,师生之间进行深度对话和交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创新,强化学生对文本素材的整理能力,也能提高学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一般是通过阅读的形式来实现的。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而语言运用则是通过写作方式呈现。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唤醒学生的阅读潜能,例如在《祝福》一文中,教师和学生分析小说的相关方法,从情节、人物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知识概念进行总结,认识环境描写中的关键素材,并在师生共同回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升级,试着从文本角度进行创新,通过写作的方式和技巧强化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学生从“我”和长工、鲁四老爷的对话中,感受不同人物对祥林嫂的态度,给予合适的教学支架,方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完成理解性阅读的任务。接着可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读后感等活动,通过阅读形式把握语言基本规律,并在言语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链。循环往复,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3]。

(二)思维提升和训练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语言知识中的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就学生思维行为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创新。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描写了所见的湘江景色,作者也展现出自古悲秋的心态,通过语言文字抒发情感。教师为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作为支撑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方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4]。结合关键字词,认识全诗的意象,理解诗中有景的特点,感受毛主席的广阔胸怀。教师在课上提问学生,检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以“看”为出发点,又能联系到哪些诗句?阅读全诗后,有哪些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文本素材的时候,也会获得别样感受,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时捕捉关键信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部分,要求学生感受语言和文字的精髓,通过鉴别、评价等形式认识文学作品的内涵,分析情感的语言特点。为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采用类比方法,认识作品中的关键要素,感受作者写作方法和手法的区别,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促进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与老教材中的《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进行联读延伸,学生通过联读,分析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清楚认识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认识写作目的。根据联读文章中对文字的描写进行对比、分析和整合,清楚认识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写作方法是如何服务于文本素材,认识关于景物描写的文章和抒情手法的运用。由此可见,类比、文本联读等方法的有效应用,能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认知,获得思维上的训练,认识语言结构的独特之美,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文化传承和理解

文字是文化发展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升华的时候,认识文化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演绎文本素材,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感受其文化内涵,通过作品演绎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分析名著《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结合文本中人物对话和角色分配进行沟通,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对话,通过多元化的演绎,学生在欢乐氛围中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掌握文本语言描写的精髓。所以,通过情境演绎的方式,既能强化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了解和认识语言、历史知识,爱上中国文化知识,主动传承基层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一)结合教材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教学

教学的根本是回归教学本质,避免出现形式化的教学模式,而在多元化文化发展趋势下,部分教师为标新立异,出现了过度解读的情况。似乎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美好,忽视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探索和总结,失去了文本解读后本应呈现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体验活动,每位学生的看法不同,认知思维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尊重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转换思维,或许能发现更多的奥妙。

(二)结合类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区别。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不同类型的文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实用性文本的阅读,如:《谏逐客书》《与妻书》联读,教师则是将重点放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要求等方面,布置合适的写作训练题目,引導学生模仿写作,方便在日后生活中提笔训练。再如:演讲稿是学生日后工作中应用比较多的体裁,区别于一般的议论文,带有宣传和固定的色彩,也包含了一定的艺术和修辞手法的应用,有极强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这类文本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分析和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育人效果。

再者,文学类作品的解读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知、情、意等方面分析,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感知能力。语文有极强的审美性能,所以教学内容中和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相比都更为丰富,语文教学要承担起情感发展的重任,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美,获得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知,感受主人公身上独特的情绪。

四、改革语文教学方法

(一)组织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项基本素养。学生知识积累和运用素养的发展会通过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人而异,所以结合个体的发展情况,当学生完成文本内容的阅读学习后,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既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实现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例如阅读竞赛,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开展读后感阅读活动,看看谁的逻辑性更强,更容易说服他人。教师就某个阅读主题展开辩论活动,比赛活动中学生处于高阶思维的状态,且思维非常敏锐,处于深度思考的阶段,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及时反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逻辑性极强。教师就竞赛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合适的整改意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才是比赛真正的意义。但是这种方式,对教师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所以要注意把比赛的氛围,不要过分在意最终的失败,而是让学生在预约的氛围中达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5]。

(二)联系生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课堂的建设,重视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解读,从不同方面实现知识的多元化发展。教师选择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古诗词的学习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相关背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让学生感受语文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试着从生活角度展开合理论述,更好体会文章含义,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6]。

五、建立完善的语文评价体系

(一)评价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互评、自评,让学生成为评价者,方能体现教学功能的最大化。评价内容的广泛性,素质分析中不仅是包含知识、技能,还应该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心理社会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有效的交际能力是一种素养,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和知识技能进行合理分析。教师制订评价准则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接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学习阶段的表现情况。

(二)重视对评价过程的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激励性的评价模式,教师制订的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基础上,保护和认可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学生必要等待时间,耐心引导学生,确保学生在评价中能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所以,将人本理念作为重点。语文学科本身就兼具人文性特点,为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打造真实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准确认识评价的侧重点,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对评价过程的反思,检验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打造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例如教师通过诊断性评价的模式,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案,提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始有目的性教学,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评价反馈的针对性

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评的原则,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总结,认识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而且有着不同的气质特征,解读文本素材的时候,进行合理分析,认识学生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展开不同的评价模式。所以,教师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关注学生分数背后个人能力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在某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生的基本需求,观察学生在哪个方面的能力比较凸出,对学生日常言行举止进行合理分析,给出准确的评价建议,通过耐心指导的形式,按照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给出针对性发展建议,教师也能顺带反思,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求,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总结经验,积极分析和思考,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过来,积极创新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寻找全新的课堂构建方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立.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析: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49):66.

[2]范静.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J].新作文:教研,2022(6):3.

[3]凌春燕.开展体验式阅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探究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2020(7):1.

[4]刘朝晖.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析: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4):3.

[5]陶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摭探[J].成才之路,2021(34):85-87.

[6]佟丽新.高中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1):2.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