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兰芳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堂评价;学有所得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4-0087-02
2022年高考北京大作文题为二选一,其一如下: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从这个作文题,笔者对作文教学做了进一步的思考。笔者认为,“以评促教”,关注作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把作文课“落在点上”,可以促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上“学而不已”。
一、教学评价的目标指向——学生应当堂有所得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节课只要“当堂教会”学生某种写作方法,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符合基本要求的。因此,“当堂教会”这一教学原则也是杜绝教学目标盲目高大上的一种良策。如此,以“一课一得”作为评价标准就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即“学而不已”。
笔者执教自拟写作课“如何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时,关联整合了教材范文《背影》《社戏》,指导学生运用“情境想象写作法”来描写刻画某一人物。笔者引导学生自设生活化情境,描摹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动作及语言。每个学生都在下课前 15 分钟完成了片段式主题练笔。于是,笔者遴选优秀作品,并参照评价量表进行评议讨论,速度快的学生在课堂时间完成了升格训练,学生当堂就初步掌握了“情境想象写作法”。如果每一堂课学生都能“有所得”,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二、评价标准的具体依托——融通教材训练体系
在写作指导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评价靠向体现课程标准比较准确的教材体系上,以阅读配合写作,以写作巩固阅读。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在进行整体性写作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某一项写作能力的培养。
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单元作文要求是“学写传记”,笔者以《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的肖像描写为“榜样”,指导学生通过简笔白描式笔法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再如,笔者以《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几个事例为“榜样”,指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征。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中吸收的知识与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体系,有效地将单元文本中的“写作元素”转变为适切的“训练标准”,使之易于被学生习得掌握。
三、探寻“大众”视角评价标准下的作文教学实践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习惯用“专家”的视角和“精英”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习作,要求学生写出的作文应当具有文学创作的高规格——选材要新颖,叙描要传神,议论要精辟,布局要精巧,书写要美观等。但很多时候,这样的“好文章”只是部分学生的“妙手偶得”。
1.作文课堂教学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准确地把握各年级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写什么”为经,以“怎么写”为 纬,循序渐进地规划作文教学。
例如七年级上学期,教师可以以写人叙事为主,设计恰当的作文题目进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到七年级下学期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环境描写,更可以做进一步细化,引导学生仿鉴教材中的名家作品对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进行创意表达。同理,到了八、九年级,在学写说明文、议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写人叙事的融合训练,以求巩固。如此循环往复,层层推进。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评价标准,并以之为参照,写作教学也就有了具体的指向。
2.作文课堂教学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的课堂评价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作文评价中,教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向写法的训练。教师首先应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掌握通用层面的写作技法;其次是关注学生个体的特点,兼顾到个体“点”的提高,从而指导全体学生“怎么写”。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从文章立意、构思、逻辑、语言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进行创意表达,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写游记”时,笔者组织学生精读《壶口瀑布》,赏析游记三要素,然后群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归纳梳理游记阅读策略。之后,笔者布置了两项主题微作文写作任务,让学生任选一项当堂完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提出了不同的写作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對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会在兼顾作文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其发展个性化表达;对于大部分中等学生,笔者会要求他们在达成作文训练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升格”;对于写作能力偏弱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达成作文训练的基本规范即可,也会鼓励这一部分学生适当“描红仿写”。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课堂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寻找有效的教学实践路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会真正关注起自身的写作过程,从而达到“学而不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