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3-07-27 07:09陆敏刘亚龙
科技风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陆敏 刘亚龙

摘 要:本文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科的发展特色与自身特点,以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为研究背景,探讨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对当前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发现新方向与新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基础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wn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major,this paper takes the 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e major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and discusse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aiming at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major,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direction and new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to adapt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Keywords: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e;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建筑学基础知识、建筑学专业知识、建筑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及建筑美学等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制图,如:AutoCAD、Photoshop、3ds Max等绘图软件,并通过图纸的形式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表达。除此之外,建筑学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一般由理论知识和现行相关规范内容的讲解过渡到指导学生依据理论知识和规范进行方案设计,因此对相关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基础(2)、建筑初步、建筑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初识建筑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制图表现技法及建筑基本技能的关键性基础课程[1]。目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建筑学教学大多实行三段式: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和专业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建筑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不够,在解决实践问题时不能做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乏味无趣、理论知识讲解不够透彻。再则,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将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作为学生步入大学校园进行建筑学专业学习的首要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通过线条训练、字体训练、渲染训练和工程制图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建筑学兴趣,而专业实践课程一般设置在高年级的学习阶段,通过专业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设置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学生在高年级学习时一般注重设计方案的美观及表达,而忽视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这主要也是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不强所导致的。因此,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探讨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寻找适宜当前大环境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新模式。

1 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近两年的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基础(2)及建筑设计(1)等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在开展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实践学时安排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1 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低

建筑学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首次接触到建筑学相关知识的专业性课程,良好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大多数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第二阶段则是通过线条训练、字体训练、渲染训练、工程制图训练和小型方案设计训练等训练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具建筑工程图纸绘图技巧。

由于第一阶段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大多数教师依托PPT进行课堂授课,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常常忽视可以通过案例或图片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这就导致在对这些原理、理论进行讲授时,同学们经常感觉很无趣,常常听着听着就“掉线”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枯燥的文字不感兴趣,他们不希望教师照本宣科地读PPT上已有的内容。因此,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过于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知识吸收效率变低,这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而第二阶段训练方式的课程设置则是通过若干个小练习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这就使部分教师只注重制图表现手法,而忽视掉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后期的小型建筑方案设计中学生不明白这些练习与方案设计有何关联性,甚至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随意借鉴别人的作品,这也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1.2 教师理论讲授缺方法

理论源于实践,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方案实践中也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检验过程。我们都知道,建筑学是一科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建筑学专业知识,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美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建筑美学。此外,在知识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将建筑设计课程具有的操作性及实践性的特色所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然而,理论知识的讲授相对来说也是较难的。虽说中国文字是美的,但是要想讲解文字组合而成的理论知识,并且在讲的过程中让学生听起来是美的,听起来像是讲故事,情节丰富,内容讲得跌宕起伏,那是有难度的。目前,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将理论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完,并未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理论传输式、知识填埋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

1.3 实践学时安排欠考虑

目前我校开设的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有建筑设计基础(1)和建筑设计基础(2),建筑设计基础(1)安排在大一上学期的学习阶段,建筑设计基础(2)安排在大一下学期的学习阶段,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大部分由两个老师共用一本书进行分期教学,而课程实践环节一般设置在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的结尾阶段,授课教师已将课程内容知识点全部讲授完,学生完成小型方案设计,然后再进行一段时间(一周或者两周)的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设计和现实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观察当时自己的困惑在现实中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设计时,经常通过网上找资料进行参考,但是这对他们的设计思路的启发、思维创新的培养并没有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的作用强。

由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多,周次过于集中,这也导致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过于集中、紧密,不利于学生课外实践学习的开展,大多实践环节都是匆匆而过,难以掌握实践环节的真谛。此外,这样过于紧凑的教学安排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往往教师刚结束前一环节的讲解,就需要立刻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工作,这会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开展受到影响。而且,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缓慢,往往前一环节还未完成就需要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这也不利于学生建筑学专业学习知识的积累。

2 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探究

2.1 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大家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的一句话。打破讲课时的枯燥无味,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增加建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认为有以下切入点:(1)课堂讲授知识内容的趣味性;(2)教师讲授内容时语言表达的趣味性;(3)课堂点名或提问方式的趣味性。要想提高讲授知识内容的趣味性,授课教师在内容PPT制作过程中可吸取微信聊天时的发送表情的功能,将自己的话结合有趣的图片进行展示,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要想提高讲授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可以让讲授教师借鉴现在流行的脱口秀语言表达技巧,通过风趣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可以转变以往传统的念姓名或学号的方式,转变成以小游戏的方式开展,如20秒游戏传话筒,传到谁那里就由谁回答该问题,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因此,课堂趣味性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成效是需要新时期建筑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通过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适应建筑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专业性。

2.2 注重实践教学调研,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建筑不仅具有地域性特征,还具有历史性特征。为了更好地开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融入课程的自主学习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将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场景设计引入课堂中,通过不同实践课题的开展,让学生对身边的校园建筑、城市建筑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以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不同时期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授课教师应有针对性,以校园建筑为例,对校园内食堂、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实训楼等建筑进行仔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将其融入课题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以疑问或探究为出发点,通过寻找答案的方式进行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学时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实践学时是顺应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建筑设计基础(2)为例,它是我校建筑学专业第一个小型方案设计的基础性课程,在上这门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概论等基础性课程,已经掌握了绘图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可以说是真正地将理论运用到设计实践的第一门课程。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的单位正在进行设计的同类项目或已经投入使用的项目,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明白现实生活中到底如何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现场找到答案,因此一定量的实习实践学时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

3 “思问学探”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选择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2)这门课程进行研讨,一是因为作者教授这门课,对这门课比较了解;二是因为这门课是理论+实践的课程,可以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因此,作者通过小型建筑方案设计来探究“思问学探”的任务驱动法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3.1 居住空间设计中的“思”

“思问学探”教学模式之思“思”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思”本门课程的重难点(1)“思”为什么要学居住空间设计?(2)“思”居住空间设计中的重难点是什么?(3)“思”如何掌握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要点“思”现实生活中居住空间中的问题(1)“思”宿舍的床与家中的床为什么长度、宽窄有这么大区别?(2)“思”宿舍、家中开关安装在什么位置?他们有什么区别?(3)“思”洗手間的门、卧室的门、厨房的门的区别以及他们有区别的原因“思”课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1)“思”居住空间设计的初衷是什么?(2)“思”居住空间中有哪些不合理、不方便的设计?(3)“思”健康、绿色、文化在居住空间中如何体现“思”理论与实践(1)“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思”设计师设计时遵循哪些必知的理论?(3)“思”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是如何对理论进行完善

3.2 居住空间设计中的“问”

“思问学探”教学与实践模式之问老师的提“问”(1)“问”在家、在校、在酒店住宿期间,遇到哪些设计方面的问题?(2)“问”不同的室内装修风格区别在于什么学生的发“问”(1)“问”风水怎么样?(2)“问”这个墙能拆吗?(3)“问”这个平面布局怎么样?(4)“问”这个色彩搭配怎么样客户的疑“问”(1)“问”造价大概要多少?(2)“问”别的业主家怎么设计主卧、客厅、卫生间?(3)“问”地板、地砖怎么选

3.3 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学”

“思问学探”教学与实践模式之学“学”本门课程的理论(1)在教师讲授中“学”理论;(2)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理论;(3)在辩论、讨论中学理论;(4)在名家论坛、会议视频讲解中学理论;(5)在期刊文献中学理论;(6)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理论“学”本门课程的实践(1)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中“学”实践(2)在课程设计大作业中“学”实践(3)在课程实践中“学”实践

3.4 居住空间设计中的“探”

“思问学探”教学与实践模式之探“探”出自己的设计风格(1)“探”出有创新性、有创意性的家具设计、色彩搭配及空间处理手法;(2)“探”出自己的居住空间设计特色“探”出设计的思维(1)“探”出墙体拆改的方法;(2)“探”出居住空间布局的功能与流线;(3)“探”出人的行为特征、需求在细节处的体现;(4)“探”出经济与美观的兼具“探”出深厚的理论学识(1)“探”出居住空间设计中理论知识的理念、原则的由来;(2)“探”出理论知识未来的发展趋势“探”出自己的作图技巧(1)“探”出CAD绘制居住空间施工图的技巧;(2)“探”出3D制作居住空间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餐厅效果图的技巧;(3)“探”出PS绘制彩平、修改效果图的技巧;(4)“探”出PPT做设计分析的技巧

结语

基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建筑设计人才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教育平台,其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学学科的建设前景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完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过程,以培养出符合当下发展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蓓.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03):109112.

[2]吕元,刘悦,熊瑛,等.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1):6871.

基金项目:南宁理工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项目“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編号:JG2021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陆敏(1992— ),女,壮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专任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