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2023-07-27 01:59王一丁李珂
科技风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王一丁 李珂

摘 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面向高职在校学生,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力求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升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的全过程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包括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等。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不仅培育在校学生,而且还面向全社会,针对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面向高职在校学生,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为不同年级、不同特质的高职学生群体,提供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例如,面向全体学生,以目标、兴趣驱动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面向创业学生群体,则以能力驱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笔者利用“问卷星”软件在线上面对高职学生发放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78份。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建设需加强

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主要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指导实践活动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个人意识,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主体的思想态度和奋斗目标。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风向标,影响着创新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创新创业主体能力的发挥程度[2]。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深,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不高。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大纲》将“创业”定义为“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的约束,寻找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28.81%的学生认为创办公司(企业),自己当老总才叫创业,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够深入的。无论是做老板还是打工,只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直随自己的目标前行,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就是创业。27.12%的学生表示支持创业但不会参与,可见学生参与的意愿不高。其中1156%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创新创业观念和兴趣。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建设,要让学生真正接受创新创业的观念,才能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去。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需要调整优化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3]。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蓬勃发展起来,还有许多方面需探索改革,学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仍有一些亟待调整和优化的地方。

1.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足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关鍵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师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创新创业专业指导教师,二是原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三是从事学生工作进行职业规划辅导的教师。在这支师资队伍里,创新创业专业指导老师相对较少,而其余教师由于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只能进行理论教学,教学指导方式单一,往往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要求,尤其是优质的课程难以开设。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经验分享,难免会给学生“纸上谈兵”的感觉,很难培养好创新创业型人才[3]。

2.与专业教育的整合程度不高

41.06%的受访者觉得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脱节或者联系不清晰,说明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还需与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整合程度。院校有部分创新创业课程是相对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缺少联系。这些课程多是受到市场需求驱动而匆忙开设,缺少学校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并没有与现有课程相结合,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不能连成串。

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方面,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专业课程的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范式,要在原有的框架下渗透创新创业内容,他们会感觉比较困难,往往在实际教学中也不会付诸实施[3]。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对专业内容也不甚了解,课程里也没有渗透,最终导致二者之间没有很好融合,体现不出专业特色。

3.开设的课程数量和学时数较少

有52.17%的受访者只上过创新创业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其中一种课程形式,47.83%的受访者必修选修两者课程形式兼有。这可能也和每个专业每个年级的课程设置有关,但总体来看,创新创业的课程数量还是比较少。

同时,创新创业课程的学时数也很有限。例如,一门创新创业必修课只有32学时。在这么短的学时内,很难充分展开教学内容。对于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只能传授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充分考虑各专业不同的要求。

(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宣传工作还需加强

1.实践活动覆盖面不大

3.2%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10次以上院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有超过半数(50.47%)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与过院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见,参与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范围很有限,有的学生甚至一次都没有参加过。

2.活动宣传力度不够

院校对要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如跳蚤市场、讲座等活动。虽然活动前都有宣传海报,但宣传海报摆放的位置不佳,导致绝大部分学生都没看到活动宣传。大多院校没有一个独立宣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公众号平台,校园广播站也很少有近期实践活动的宣传。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宣传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更多学生参与之后的活动,但这种总结宣传也不多。

3.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专业特色不强

部分院校经常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跳蚤市场,每个学期都会组织类似的活动5次以上。但在活动里,学生选择的创业实践项目都很相似,多是卖小零食、衣服、时尚小精品,等等,跟院校专业相关的店铺少之又少,没能体现出专业上的优势和特点。

(四)偏重于创业,弱化了创新

创新为生活带来的改善无所不在,创新是一件令人惊奇和赞叹的事情,时代的进步源于不断创业进取,而创业的成就源于创新思维,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重要任务。然而,部分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偏重创业,而创新教育被弱化了。开展的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较多,而创新相关的实践活动开展的较少。课程设计上也是偏重于创业内容,而创新内容涉及的较少,从而导致创新教育还未能产生很好的成效。

(五)要素资源获取渠道有限

院校創新创业教育获取要素资源的渠道不多,资源主要来自学校和政府提供,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提供的资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需求。学校有意愿和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平台,也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企业在合作共建中获益不多,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前期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后续就很少有跟进投入了。行业、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和服务支持也很少能和院校形成常态化的对接。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

制度是基础和保障,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制度不仅能规范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更是保障其开展的基础条件,体现在创新创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根据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文件精神,调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况,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调整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基地建设方面,规范实践基地的运作,增强各个实践基地之间的互补融通,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学籍管理方面,制定制度对大学期间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保留学籍,以减少他们创业实践的后顾之忧。

(二)打造学校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观念

创新创业观念是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灵魂,学生一旦接受、认可并树立起创新创业观念,便会多方关注创新创业动态,寻求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从而尽自己所能去实现创新创业理想。

创新创业的观念并非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熏陶和教育来培养。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创业观念,树立创新创业的目标:一是组织讲座,邀请一批创新创业有成的企业家来分享经验心得,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自信心;二是开设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课程,讲授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意识观念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基本意识;三是呼吁学生的家庭参与进来。邀请学生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到共同培养中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交流,形成统一的观念与态度;四是制作毕业校友成功创新创业实例集,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更进一步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自信心;五是组织学生走访各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目睹创新创业经历的过程,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调整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指在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1.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师是创新创业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将创新创业知识精髓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媒介和桥梁,通过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并将相关的技术性指导融入其中,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成就创新创业的理想。

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是主力军,如果条件允许,可配备尽可能多的创新创业专业指导教师。思政教师和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教师的创新创业专业水平相对不足,应多邀请企业家或者专业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如开展企业家沙龙等形式。企业家们可以分享创业实战中的案例和经验,让老师们能有更多鲜活的案例给学生们讲解,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

2.开发“模块化”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模块化”课程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的创新尝试。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都可以融合得很好,比如一部分专业理论课程。我们选取一些偏实践的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将创新创业内容和专业内容都拆分成独立的若干个小模块。在创新创业启蒙基础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嵌入若干个相关的小模块专业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嵌入几个创新创业内容小模块。将小模块相互嵌入双方的框架中,就像拼搭“乐高积木”一样,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形成更具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3.根据学生意愿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调查结果梳理分析,笔者认为,学生有自己获取知识的意愿。比如他们希望从创新创业课程里面获取沟通交流技巧、市场营销方法、企业相关税收、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现有的课程中都有涉及,但比较宽泛并不深入。学生如果对这些方面内容有迫切的需求,我们可以依此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进行更深入的讲解。而另一方面,对那些跟学生专业和实用性联系不大的内容就应适当删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外,还可以组织课程内容延伸的主题讲座,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汲取到他们需要和感兴趣的知识。

4.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数量及学时数

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应具备创新创业基础启蒙必修课程,让全体学生接受“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力求使70%以上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增加创新创业公共课程的学时数,特别是增加实践学时数。让老师能够充分展开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更多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知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效

高职院校在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活动的成效。通过调查得知,有近四分之一(23.73%)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见,仅有一小部分学生经常参与,而絕大部分学生参与很少,甚至不参与,活动的成效无疑会降低。因此,院校应采用以下举措来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效。

首先,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在活动前要在校园显眼位置多张贴海报进行宣传推广,院校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宣传橱窗,把活动相关的海报都集中张贴,方便让更多的同学及时知晓活动内容;搭建独立宣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公众号平台,在网上定期发布活动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对近期准备举行的活动进行宣传造势;活动结束后,要注重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新闻报道在公众号平台上发布,让活动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增加实践活动的成效。

其次,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院校当下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还不够鲜明,比如像跳蚤市场,大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比较趋同,多是卖小零食、时尚小精品、衣服等,缺少一些与专业联系较紧密的创业项目。院校应多扶持和激励学生开发与专业联系紧密的项目,让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办出专业特色。如在大健康类的高职院校,中医保健学院的“中医保健理疗”创业项目、中药学院的“中药配方调理”创业项目就很受师生们的欢迎。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启发思维,树立信心,使更多学生愿意去尝试运用平日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

最后,增加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比如像学生创新创业项目PK大赛这样的实践活动,就可以设立网上评选环节,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投票,选择他们喜爱的创新创业项目,以此激发广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又比如专题讲座活动,可以在讲座中穿插互动小活动,将学生手工创新创意制作的小礼物作为奖品派发给到场的学生,既活跃了气氛,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同学的创意,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要注重平衡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业是成就新的事业,创新是创造新的价值。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充分说明创新和创业同等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创新教育能营造引领创新、激励创新的环境。它以创新价值观指导创新行为,激励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与创业相关的思想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设施和行为习惯。其内涵主要包含不惧挫折,直面失败,有团队合作精神。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萌发创新创业思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起着助推作用[4]。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应过于偏重创业,而造成创新教育被弱化了,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精神,很难有创业意识。因此,院校应增加创新教育的力度,如举办校级创新大赛,等等。在课程设计上,也应增加有关创新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增强校园创新环境氛围,使得创新和创业能够平衡发展。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传统课堂授课所无法比拟的。高职院校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常态化、规范化、可持续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长效性;有助于强化广大师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栾敏,吴明达.基于系统视角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9):133135.

[2]高振发.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研究[J].高教论坛,2016(26):4347.

[3]王一丁,付晓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6):7273.

[4]蔡敏夫,刘刚,潘峰,等.大学校园创新创业的文化现状分析与指导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8,20(05):101103.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RW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一丁(1979— ),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