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教学思考

2023-07-27 02:16李发勇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思想

李发勇

【摘 要】 以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探究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多样化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核心素养.

【关键词】 无字證明;数形结合思想;多样化思考;几何直观

数学中,有一种利用图形直接给予证明的形式,称为“无字证明”,由于其不证自明的特性,这种证明方式被认为比严格的数学证明更为优雅与有条理,深受数学家的喜爱.“无字证明”体现的正是几何直观的核心素养,蕴含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是现行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24页一则阅读材料,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无字证明”的数学魅力吧!

1 创设情境,回顾感知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指出课题: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出示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师: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不断激发人们的探究热情,在教材勾股定理部分,我们学习了下面两种证明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如图1,勾股定理刘徽证法:

(b-a)2+4×12ab=c2,

化简得a2+b2=c2.

如图2,勾股定理赵爽证法:

(a+b)2=4×12ab+c2,

化简得a2+b2=c2.

这种根据图形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规律和公式的方法,简称为“无字证明”.

点拨1 “几何”主要是指“图形”,“直观”主要是指“直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2 全等图形组合,启迪探究证明

对于勾股定理,除了上述证法外,你还可以找到不同的“无字证明”方法吗?请你试一试.

2.1 分割镶嵌,等积拼接 [1]

作图:先画Rt△ABC,再以三边之长向外作正方形,按图3所示作DE∥AB,然后作FG⊥DE,端点均在边长为b的正方形上.

操作:剪下两个小正方形,再沿DE,FG剪下,这样边长为b的正方形被分割成1,2,3,4部分,分别平移至边长为c的正方形中,分别对应1′,2′,3′,4′部分位置,最后,将边长为a的正方形5平移至5′部分位置.

结论 由于拼接无重叠、无空隙,所以a2+b2=c2.

2.2 割补转移,直观拼接 [2]

如图4,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4所示的图形,使C,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由于c2=S1+S2+S3+S4,而S1=S2=S5=S6+S7,

所以c2=S5+(S6+S7)+S3+S4.

又S3+S5+S6=b2,S4+S7=a2,

代入上式,即得a2+b2=c2.

2.3 数形结合,等积计算

如图5,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5所示的图形,使C,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在直角梯形AEDC中,S=12(AC+DE)CD,

所以S=12(b+a)(a+b),

而S AEDC =2S △ABC +S △ABE ,所以

12 (a+b) 2=2×12ab+12c2,

化简,得a2+b2=c2.

点拨2 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关键是通过几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组合成特定形状的图形,然后,利用图形特征获得巧妙证明

.3 图形变换,开启新思路

思路一 基于图1改组后利用面积关系

证法一 先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均为12ab,再以c为边长作正方形ABDE,拼成如图6所示的图形.延长DG交AC于点F,由于∠ABC=∠DBG,所以∠CBG=∠ABC+∠ABG=∠DBG+∠ABG=90°.

又∠C=∠BGF=90°,BC=BG=a,可推知四边形BCFG为正方形,所以DF=a+b,FH=b,AF=b-a.

在五边形ACBDE中,

S △ABC +S 正方形ABDE =S 直角梯形BCFD +S △DEH +S 直角梯形AFHE .

其中,S 正方形ABDE =c2,

S 直角梯形BCFD =12(a+a+b)a=a2+12ab,

S 直角梯形AFHE =12(b-a+b)b=b2-12ab,

所以12ab+c2=(a2+12ab)+12ab+(b2-12ab),

化简,得a2+b2=c2.

思路二 简化图1后割补利用面积关系

证法二 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均为12ab,拼成如图7所示的形状,点E在AC上.连结BD交AC于点F,由于∠BAD=90°,所以△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为12c2.在DE上截取DG=BC=a,则GE=b-a,作GH⊥DE交BD于点H,易证△DGH≌△BCF,所以GH=CF. 图7

S 直角梯形GEFH =12(GH+EF)·GE,

而EF+GH=EF+CF=CE=GE=b-a,

所以S 梯形GEFH =12(b-a)2.

因为S △ABD =2S △ABC +S 梯形GEFH ,

所以12c2=12ab×2+12 (b-a) 2,

化简,得a2+b2=c2.

思路三 基于图2改组后利用面积关系 图8

证法三 先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均为12ab,再以b為边长作正方形ACDE,拼成如图8所示的图形.在DE上截取EG=a,连结AG,可得△AGE≌△ABC,所以∠GAE=∠BAC,AG=AB=c,S △AGE =12ab.

∠BAG=∠BAC+∠CAG=∠GAE+∠CAG=90°,

又∠ABF=∠ABC+∠FBH=90°,由于AB=BF=AG=c,可证得四边形ABFG是边长为c的正方形.由于CD=BH=b,所以DH=BC=a.

在五边形ABFDE中,

S 正方形ABFG +S △FDG +S △AGE =S △BDF +S 直角梯形ABDE .

其中,S 正方形ABFG =c2,

S △FDG =12DG·DH=12(b-a)a,

S △BDF =12BD·FH=12(a+b)a,

S 直角梯形ABDE =12(AE+BD)·AC=12(b+a+b)b=b2+12ab,

所以c2+12(b-a)a+12ab=12(a+b)a+b2+12ab,

化简,得a2+b2=c2.

思路四 简化图3后利用面积关系

证法四 如图9,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Rt△ABC,以b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ACDE,由于∠BCD=∠ACB+∠ACD=180°,所以点C在BD上.

截取EF=BC,连结AF,易得△AFE≌△ABC,所以∠EAF=∠BAC,AF=AB=c.连结BF, 图9

所以∠BAF=∠BAC+∠CAF=∠EAF+∠CAF=90°,

所以△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于S ABDE =S △ABC +S ACDE =S △BDF +S △ABF +S △AEF ,

而S △ABC =S △AEF ,所以S ACDE =S △BDF +S △ABF .

又BD=a+b,DF=b-a,

所以S △BDF =12BD·DF=12(a+b)(b-a),

S ACDE =b2,S △ABF =12c2,

所以b2=12(b+a)(b-a)+12c2,

化简,得a2+b2=c2.

思路五 基于图4改变小正方形的位置,再进行割补拼接

证法五 先作边长为b的正方形ACEF,再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三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10所示的图形.连结BD交EF于点P,则∠BAG=∠AGD=90°,又AB=AG=DG=c,所以四边形ABDG为正方形.最后,作正方形BCMN,其边MN交AB于点K,面积为a2.由于DQ=BN=a,∠DQP=∠N=90°,∠DPQ=∠BKN,所以△DPQ≌△BKN,则S1=S5.

又BE=AM=b-a,∠E=∠AMK=90°,∠EBP=∠MAK,所以△BEP≌△AMK,则S6=S8.于是c2=S1+S2+S3+S4+S5,

因为S2=S4=S7+S8,

所以c2=S1+2S7+2S8+S3+S5,

所以c2=S5+2S7+2S6+S3+S5,

而S5+S7=a2,因为S3+S5+S6+S7+S8=b2,

所以a2+b2=c2.

证法六 先作边长为b的正方形ACEF,再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三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11所示的图形,连结BD交EF于点P,则∠BAG=∠AGD=90°,又AB=AG=DG=c,所以四边形ABDG为正方形,面积为c2.最后,作正方形DQMN,其边MN交DG于点K,面积为a2.

由于DQ=DN=a,∠DQP=∠N=90°,∠PDQ=∠KDN,所以△DPQ≌△DKN,则S1=S2;

又BE=GM=b-a,∠E=∠KMG=90°,∠BPE=∠GKM,所以△BEP≌△GMK,则S3=S7.

由于c2=S1+S8+S3+S4+S5,

因为S5=S6,

所以c2=S2+S8+S3+S4+S6,

而S2+S8=a2,S4+S6+S7=b2,

所以a2+b2=c2. 证法七 先作边长为b的正方形ACEF,再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三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12所示的图形,连结BD交EF于点P,则∠BAG=∠AGD=90°,又AB=AG=DG=c,所以四边形ABDG为正方形,面积为c2.最后,作正方形GFMN,其边MN交AG于点K,面积为a2.

由于DQ=GN=a,∠DQP=∠N=90°,∠PDQ=∠KGN,所以△DQP≌△GNK,则S1=S8;又BE=AM=b-a,∠E=∠AMK=90°,∠EBP=∠MAK,所以△BEP≌△AMK,则S5=S7.

由于c2=S1+S2+S3+S4+S5,

因为S2=S6,

所以c2=S8+S6+S3+S4+S7,

而S4+S8=a2,S3+S6+S7=b2,

所以a2+b2=c2.

思路六 基于图5平移后利用面积关系

证法八 先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3所示的图形,点E在AC上.连结AD,BD,设AB,CD交于点F,由于∠ABC+∠BAC=90°,又∠ABC=∠DCE,所以∠DCE+∠BAC=90°,所以∠AFC=90°.

在四边形ACBD中,S ACBD =12AB·CD=12c2.

在直角梯形BCED中,S BCED =12(BC+DE)·CE=12(a+b)a.

在Rt△ADE中,AE=b-a,S △ADE =12AE·DE=12(b-a)b.

而S ACBD =S BCED +S △ADE ,

所以12c2=12(a+b)a+12(b-a)b,

化簡,得a2+b2=c2.

证法九 先以a,b为直角边,c为斜边作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4所示的图形,点E在AC上.连结BD,BE,设AB,DE交于点F,由于∠ABC+∠BAC=90°,又∠ABC=∠AED,所以∠AED+∠BAC=90°,所以∠AFE=90°.

在四边形ADBE中,S ADBE =12AB·DE=12c2.

在直角梯形ACBD中,S ACBD =12(BC+AD)·AC=12(a+b)b.在Rt△BCE中,CE=b-a,S △BCE =12CE·BC=12(b-a)a.

而S ACBD =S ADBE +S △BCE ,

所以12(a+b)b=12c2+12(b-a)a,

化简,得a2+b2=c2.

点拨3 利用平移、旋转、对折等方式,将一个简单图形制作成新图案的过程,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 拓展延伸,创新思考

4.1 课外拓展:现在或课后请你和大家一起,查阅课本和其它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各种相应的数据,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有趣的图形,验证勾股 定理.

4.2 应用

你还可以发现,“无字证明”也可以用于验证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中的许多数学公式和规律.“无字证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展示了数学美.举例如下.

如图15,推导梯形面积公式:S=12(a+b)h.

如图16,验证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a+b) 2=a2+2ab+b2.

如图17,求自然数前n项的和1+2+3+……+n=?

用点阵表示各数,如图17.

将斜线左边的点阵旋转180°,行对齐放置在斜线右边,显然,每层都有n+1个点,共n层,共n(n+1)个点,则1+2+3+…+n=12n(n+1).

5 反思

开发阅读材料作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一个生长点,源于教材,始于好奇,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不断猜想、探究,获得创新成果.

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是对课本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让学生体验割、补、拼等面积关系,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享受几何直观数学思维的快乐,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参考文献[1]张青云.对勾股定理的一个无字证明的研究[J].数学教学,2008(4):9,43.

[2]车勇.运用图形变换证明勾股定理[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1):35-36.

猜你喜欢
几何直观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活用几何直观教学 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几何直观,不只是直观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几何直观——数学教学的应然之道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