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应用艾灸配合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的临床观察

2023-07-27 05:24荆婷婷李艳梅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血液透析室肾病风湿科45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凝特发性艾灸

荆婷婷 李 瑞 王 丹 李艳梅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血液透析室 肾病风湿科 450000

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受损为病理特征。临床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状,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还可出现感染、血栓、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及抗凝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但用药途径单一,疗效并不理想。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中医学“水肿”“慢肾风”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肾络瘀阻[2]。艾灸为中医传统外治法,能够通过热力效应,促进局部血液流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能够降低辨证取穴、敷贴外治相结合,有效刺激穴位,发挥行气通络、补肾活血的功效。基于此,本文将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艾灸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并分析对肾功能、血脂水平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1.26±6.21)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8.24±3.29)个月;疾病分期:Ⅰ期14例、Ⅱ期26例、Ⅲ期12例。研究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0.97±6.31)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8.17±3.32)个月;疾病分期:Ⅰ期14例、Ⅱ期24例、Ⅲ期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标准[3];②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4];③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近6个月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者;②存在局部外伤,无法接受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艾灸者;③哺乳期患者及孕妇。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Ponticelli方案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灸。(1)穴位: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2)艾灸方法:采用18mm×200mm艾条(南阳老艾岭艾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仰卧位,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后取俯卧位,灸脾俞、肾俞。于患者皮肤3cm处悬灸,以患者自觉温热,而无烧灼感为宜,单穴灸30min,1次/d,5次/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俞募配穴敷熨。(1)中药组方:川芎30g、桑寄生30g、黄精30g、独活30g、威灵仙30g、香附20g、羌活20g、赤芍20g、徐长卿20g、红景天20g、秦艽20g、鸡血藤20g。(2)配穴敷熨方法:取浓煎汁200ml,将纱布置于热浓煎汁中浸泡,取出纱布放凉至55°左右,将温热纱布,敷贴于京门穴、肾俞穴,并将中药离子导入仪电极板贴于纱布药垫,30min/次,1次/d,5次/周,患者出院后携带离子导入仪1台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前1d,干预3个月末,分别对两组患者双下肢浮肿、腰膝酸痛、倦怠乏力、夜尿频数、肢体重着疼痛进行评分,根据无、轻度、中度、重度计为0~3分。(2)肾功能:采集静脉血,常规离心并分离血清,干预前1d,干预3个月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3)血脂水平:采集静脉血,常规离心并分离血清,干预前1d,干预3个月末,以山东博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4)凝血指标:干预前1d,干预3个月末,采集患者静脉血5ml,以江苏鸿恩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1d,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末,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肾功能比较 干预前1d,两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研究组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比较

2.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干预前1d,两组患者TG、TC、HDL、LD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末,研究组患者TG、TC、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4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T、APTT、FIB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3 讨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可出现大量蛋白尿、高黏度的微循环障碍状态,可持续损伤肾功能,加重静脉血栓栓塞风险[5]。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及抗凝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充分治疗后,改善效果不明显,治疗效果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特发性膜性肾病属中医学“慢肾风”“虚劳”等范畴,多因脾肾亏虚、肾络瘀阻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纳气,主水,水液之运化有赖于肾之蒸化;脾主升清,主运化,可将水谷精微转输于全身。脾虚失摄,肾失开阖,则水液代谢紊乱,日久堆积可出现水肿[6-7]。脾失统摄,肾失封藏,则转输蛋白精微物质受阻,日久可出现蛋白尿。患者脾肾均虚,同时易外感诸邪,可导致血液运行受阻,出现痰湿、瘀血足于肾络。综其病机,治法应为化瘀通络、健脾益肾[7-8]。艾灸以热为体,疏通为用,能够通过温热作用,发挥行气散瘀之效,可使瘀血得除,水肿得消。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为艾灸穴位,肾俞为肾的背俞穴,肾脏的寒湿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脾俞为脾之背俞穴,与肾俞合用共奏健脾补肾之效[9]。三阴交可调脾、益肾;足三里可调脾胃,治水湿;关元可补肾培元。诸穴调配,可发挥健脾益肾之功效。增加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组方中,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配以红景天、鸡血藤,增强通滞化瘀、活血通络之效;桑寄生入肾,可补肾气不足,配以黄精,补肾健脾并重;独活、赤芍、羌活祛风散寒;徐长卿、威灵仙、秦艽共起祛风湿、通经络之效;香附理气和中。诸方合用,健脾、益肾、祛瘀、化湿并重,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将方剂药物进行配穴敷熨,能够使经络辨证配穴、敷贴外治原理相结合,并取足少阴肾经背俞穴、腹募穴京门,通过温通此穴位,能够将寒气、湿气输送至膀胱经,从而发挥化瘀通络、健脾益肾之功效[10],协同艾灸,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据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UN、Scr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艾灸能够有效减轻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因蛋白质和体内脂类物质代谢紊乱,可出现血脂升高,血液高凝,临床可表现为PT、APTT、HDL水平降低,FIB、TG、TC、LDL水平升高[11]。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T、APTT、HDL水平高于对照组,FIB、TG、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艾灸能够有效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艾灸能够刺激体表相关穴位,通过温热效应、光辐射等,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局部体表温度,改善患者新陈代谢,减少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脂水平。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能够通过温热效应,将药物有效成分输入局部皮肤,发挥舒筋脉、调气血、改善气滞血瘀的作用,改调节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此外相关药理研究显示,方中,川芎提取物川芎嗪、阿魏酸,能够与靶蛋白的核心氨基酸产生作用力,调节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栓生成;此外该物质还能够抑制氯离子外流,有利于舒张血管平滑肌调节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12-13]。鸡血藤水提取物能够调控NO-cGMP途径,有利于舒张内皮依赖性血管促使,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14]。

综上所述,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艾灸能够有效减轻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改善血脂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临床推广价值较高。本研究主要不足在于后期未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后续研究佐证。

猜你喜欢
高凝特发性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