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惠
摘 要:“学、思、研、悟、行”五步教学法是五个相互衔接的教学步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分层递进、环环相扣、辩证统一,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是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获得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思政课;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我们要持续改进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运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思政课“学、思、研、悟、行”五步教学法,是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凝练出来的创新方法。
五步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获得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这就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3]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中心;学习要关注学习效果,思政课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为目标;学习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思政课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五步教学法坚持目标导向,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逐层递进达成“获得感”指向下的知识、能力和价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五步教学法就是在“学”上精心设计;在“思”上下足功夫;在“研”上加强指导;在“悟”上做好阐释;在“行”上协同联动。“学”与“思”达成知识目标,奠定信仰的科学基础,“研”与“悟”促成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行”则是价值内化于心之后的外化以行,是对价值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1.“学”之精讲导学,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既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也离不开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政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只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才能保障思政课政治性和理论性的实现。
“学”是五步教学法的起点,其核心是教师的精讲导学。开展“学”的步骤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关注点切入,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阐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知识基础。“只有理解基础上的信仰,才是科学的信仰。”[4]
2.“思”之提问思考,坚持学生的思考内化与主动输出相统一。“思”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考内化,凸显学生个体对问题的思考,借助信息化方式实现全员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注意力可以持续约20分钟。“思”让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考分享交替进行,学生注意力转移有了特定的“留白”时间,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悟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5]思政课的理论与方法就是直指现实,是要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只有以真实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与学习,学生才能有效代入,促进师生互动。“思”还强调学生的输出,输出的过程就是把学习的内容融入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中,为学生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加持增幅。
3. “研”之共研互动,坚持教师主导与研讨流程化相统一。共研互动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是学生个体思考内化之后以小组研讨为载体的二次输出。“思”与“研”紧密衔接,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也是一个从听到、学到的输入到观点、意见的输出转换阶段。
朋辈群体无障碍的交流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对个体发挥压力与动力的双重作用,组建学习小组,可以更好地发挥朋辈效应。为保障共研互动的效果,应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有组织的讨论,紧扣主题、共同分析、解答问题、依次发言,形成共识性结论,并用移动教学平台提交小组的共同结论与全班分享。
4.“悟”之引导悟化,坚持追求目标的高阶性与成果达成相统一。价值引领成功与否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成败,“悟”将价值性引导作为直接目标,应由教师把控方向并总结、引导、提升,通过导向性的阐释再次输入。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主题情况抽查若干组的结论,反馈、总结,回答共性问题,进行价值引导。典型问题、存在思想偏差的观点,要直接正面回应、及时纠偏,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些个性化的问题可在课后以面对面或是移動平台互动等方式加以解决。教师要进行问题的整合与选择,通过导向性阐释的输入,实现价值引领,再与“行”充分结合,促进思想升华。
5.“行”之践行展示,坚持方向的统一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统一。“行”以多样的形式发挥学生乐于实践的特点,让学生再次输出,深化价值引导,持续强化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行”既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又要加强校内外的协同联动,践行思政价值导向。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与大一新生引航工程相结合,重点开展志愿服务;“中国近代史纲要”注重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到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实践;其他课程可用拍摄微电影、精讲原理微视频录制等方式展现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行动层面的获得感。
五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学”的教学设计。“学”可以安排15分钟~20分钟,保证思政课的原则性和方向性。精讲导学的关键是“精”,“精”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挑细选、精心设计。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将内容以理论精讲、问题分析或是价值引导等不同类型进行“专题化”阐释。另一个关键是“导”,讲授凸显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时代性,教师通过对现实问题的铺陈与辨析,给学生尽可能创设出现实语境,为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提供引导。
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推送通过自学能掌握的资料,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再通过测验检查学生自学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学生课前的自学可以为“学”提供有效的知识性支持,或是掌握感性认知材料为课上的学习奠定基础。
2.“思”的教学设计。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内化,并在比较中确立真理,是被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思”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提出恰切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坚持“真”与“时”,问题应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密切联系、代入感强的“真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结合热点、重点和疑点,能展现理论的时效性。“提问”可以是教师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问。“思”的安排以3分钟~5分钟为宜,学生思考后通过移动教学平台以关键词、三两句话等简洁的方式快速提交个人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在不同环节中创设问题情境,如课前就相关问题提供案例,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有语境和抓手。课前、课后也可以发动小组进行问题的收集与整理,或在移动教学平台公布问题“揭榜挂帅”,鼓励学生互相解答,给提出好问题与较好解答问题的学生加分鼓励,激励学生发挥主体性。
3.“研”的教学设计。“研”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展示。教师从组队原则、分工到组长选拔等给予充分指导,可提供诸如引导者、记录者、协调者、观点提供者、信息搜集者、技术支持者等不同的分工建议,小组分工明晰能有效减少组内“搭便车”现象。
“研”可以安排10分钟左右,在共研阶段,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有观点的输出,小组共识形成后于移动教学平台提交。同伴教学法让我们知道“教”就是最好的“学”,在“研”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就一些基础性问题相互解答,“研”又一次深化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4.“悟”的教学设计。“悟”可以安排10分钟~15分钟,教师抽查3个~5个小组后讲评、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价值共识的领悟,特别是对价值认知有偏差的要及时纠偏。“悟”是在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思考、理解、分析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后,侧重于在更深层面的价值引领。教师在“悟”的阶段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阐释,是课堂教学活动向教学的核心内容的再次“复归”。
在抽查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学习周期内做到发言全覆盖。教师可以设计发言统计表,量化的方式也便于在学习结束后观测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上是否进步。教师可以将发言要求设计为考核的一部分,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主动发言。
5.“行”的教学设计。教师开展“行”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体现不同课程的特征,也尽可能把专业特点融合进去,避免单一形式在不同的课程重复使用,才更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特长。实践环节中,如采用微电影、微视频、专题汇报等形式,教师应提供具有实操性的指导说明、设计评价量表,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普遍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得到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同学的认可,“行”给学生创设展示所学所思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展示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并行等方式,达到传播优秀学习成果和提升学生获得感双赢的效果。教师将“行”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可以在网站或是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学、思、研、悟、行”五步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遵循了学生主体规律,将传统的以学生听为主的静态课堂变成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动态课堂,而且五步教学法依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衔接起来。五步教学法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实现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侧重教师输入到着重学生输出,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持续深化以五步教学法为代表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将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教学科研专项资助课题”(課题编号:JGWXJCYF20163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3-06-16].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40.
[4]康沛竹,艾四林.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J].人民论坛,2019(13):108.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6-05-18)[2023-06-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2.htm.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