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原 王华 张永芳
摘 要:随着健康养老、终身学习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养生与教育问题逐渐引发关注。我国园林具有显著的养生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分析以园林为背景进行康养游学的优势与意义,探讨老年康养游学项目的发展策略,并对具体课程建设模式进行展望,以期为养老、教育、旅游等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老年教育;园林康养游学;优势;现实意义;发展策略;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1-0122-03
引言
园林康养是在园林城市背景下诞生的新型康养模式,以自然要素为主体,以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为场景,通过环境和空间的体验,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方面发挥疗愈与健康养生功能[1]。随着产业融合,交叉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日渐显现,康养保健旅游、生态健康旅游逐渐成为发展热点。2022年5月,《康养旅游机构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康养旅游行业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规范。园林康养旅游有望与研学旅游进一步融合,为有时间、有能力、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新的康养路径。
一、我国园林康养游学的优势
(一)自然优势
在我国的健康养生领域中“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传统理念处于核心地位,其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意欲营造自然和谐、环境优美、协调平衡的自然或者居住环境,并以此形成由外而内、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人体内部的和谐平衡可持续发展,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2]。而园林自出现起,不论是“模范山水”的师法自然,还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融于自然,都体现了在形式和功能上的补偿性质。甚至有理论提出,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开来的状态,用园林的环境来替代大自然的环境状态,以此满足人们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是人为创造和设计出来的“第二自然”[3]。
(二)造园优势
园林在建设和营造过程中,充分考虑选址、要素利用、建筑构建、景观营造等环节对居者的积极影响。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道:“山林深远,固是佳景……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清代康熙在《芝径云堤》中也提到:“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可见,充足的日照、舒适的温度、宜人的湿度、清洁的水源、良好的空气质量、旺盛的花草树木、优美的景观环境等等,都能对人们的健康舒适生活起到优化和保障的作用[2]。
园林植物具备强烈的植物属性,适时而生,季相变化,造型优美,气味芬芳,可以营造自然园林小气候,提高园林含氧量,隔绝噪音和污染,提供适宜人类养生居住的环境。许多园林植物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比如,广玉兰对高血压、偏头痛有疗效,香樟树的挥发物在祛风湿、止痛等方面也有效用[4]。
(三)文化优势
园林作为人造空间,包含了造园者的设计理念和所处时代环境的历史文化,更有在文学影响、艺术陶冶和美学享受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对弘扬中国文化,涵养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既有利于心理方面的健康疗养,也有利于文化知识和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对于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它们或属皇家、或归私家、或服务于宗教,尽管性质不同,但都是为了营造诗意栖居之所、理想康养之处而建造的。其中,不论是“一池三山”所体现出的对飘逸神仙生活的向往,还是“闻木樨香”所体现出的禅宗意境,抑或体现在谋篇布局和楹联牌匾上的诗画意境,都是寄情山水,感悟自然,享受生活的具体写照,体现了“从具体生活场景到对多维度生命质量的追求,从实际的感官体验到对灵魂意境的关照,从现实的劳形与社交到对康养生活的升华与创造”[5]。
二、老年康养游学的现实意义
老年康养游学人群范围特定,且区别于单功能的康养旅游和终身学习,在多领域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和效益也随之扩大。
(一)满足老年人需求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银龄人群基数逐渐增大。在“健康中国”“健康养老”的促进下,健康养老产业逐渐激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老年康养游学项目,可以将老年人的养生需求、学习需求和社交需求相融合,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创造相结合,在慢节奏的康养游学活动中养生娱乐、丰富生活、交流见闻、学到知识、交到朋友,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補充教育环节方面
老年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发展。老年康养游学在模式上作为补充,在行业上形成交叉,将老年教育与老年健康养生、园林旅游相结合,丰富教育形式,有助于打破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教学、教室或活动中心的单场所教学以及仅一个知识内容的单项教学。实现以课堂为交流渠道,以园林为康养背景、以文化为教学内容,达到以游促学,游学相长。
(三)丰富行业领域方面
随着老年康养游学的发展和推广将开拓一个全新的行业领域。不论是项目筹备、管理还是实施,都意味着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配套设施的需求量将相应增加,不仅有利于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
(四)获得专业知识方面
以学为落脚点的老年康养游学在知识传递和文化传播方面效果显著。以中国古典园林内的康养游学为例,银龄人群游学其中,可以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充分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造园手法和构景特征,发掘不同类型园林在景观表现形式和设计理念上的区别,更进一步结合古今园林特点,探索园林设计中的传承与变革。此外,园林美术、园林摄影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也能在游学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
(五)增强文化自信方面
通过知识内容的学习,感受古代厚重的历史和匠人的巧思,也可以帮助银龄人群以史为鉴,建立强大的历史自信,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生态保护意识,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树立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形成传承历史、创新发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文化自信,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习惯,做到学悟生活之美,弘扬传统文化。
三、老年康养游学发展策略
(一)完善项目环节,提升教育质量
老年康养游学属于将养老、养生、旅游、学习等多个项目交叉融合的综合性项目,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领域各个环节的支持、配合与补充协调,最终齐心协力构建统一的游学服务机制,实现康养游学项目的推广。
在老年康养游学的项目设计方面,需要将游与学相结合,着重考察能够承办游学项目机构的业务能力,以《康养旅游机构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参考,需要规范游学服务机构,有固定的游学路线、学习课程、导游与老师以及后勤保障人员。
第一,需要根据银龄人群特点和需求,根据时间长短、兴趣偏好、经济能力、环境特点等开发不同的游学线路,明确安排游学线路上所涉及的园区、场馆、住所、餐饮、交通服务、医疗保障及其他要素,园区场馆的选择要以环境优美、底蕴浓厚、植被覆盖率高为宜,学期以周末及节假日等旅游旺季之外的时间为佳,且考虑到舒适性和康养效果,学期时间不宜过短,交通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需要根据游学路线配套相应学习课程,以开放大学、老年大学、老年开放大学及社区教育等教育资源为支撑,以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为补充,综合文学、历史、园林、生态、环境、设计、艺术等多领域知识内容,户外体验与室内学习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操技巧互为补充。
第三,需要配备相应人员,导游之外还需要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课业老师、负责学员游学全过程的生活老师(辅导员)以及随队能处理紧急病情的医疗人员及后勤人员等。
(二)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老年康养游学项目的普惠性和安全性,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相应的学校、机构、游学场所、人员从业、经费收支要求等进行规范约束,明确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构建健康良好的行业环境[6]。此外,老年康养游学项目具有明显的领域交叉性。为厘清权责保证管理权力,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成立相应的统筹管理机构,在监督的基础上维护各方权益,确保银龄人群放心参与,乐在其中,没有后顾之忧。
(三)广泛开展宣传,增强项目的持续性
在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老年康养游学既满足了银龄人群的学习需求,又为健康养老提供了全新思路,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以多媒体渠道向社会宣传老年康养游学理念和模式,展示参与方式和游学内容,明确官方办学机构和收费标准,避免新型诈骗漏洞。同时,可以在财政经费提供支持的基础上,号召相关行业企业贡献社会力量,提供经费、住所、交通、园区与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参与老年康养游学项目的办学活动中,减轻办学压力,延长项目的持续性。
四、老年康养游学课程建设模式展望
老年康养游学课程以帮助银龄人群实现康养与学习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以课程为主要渠道和形式,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银龄人群在自身条件、主要需求、场地限制、康养效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因素,以课程建设类型来说,可以在室内学习课程、园林体验课程以及户外实践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室内学习课程方面
對于室内学习课程,主要通过帮助银龄人群建立初步的认识,形成具体的学习内容,为后期实地游学建立基础。这类课程以养心求知为主要目的,是学习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在内容方面可以着重对理论知识以及文化内容进行讲解,如某个园林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诗画作品、文化内涵、建设初衷、资源利用以及在植物、地形、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对于古典园林,要将园林设计中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生态原则相结合,在拉近古代与现代距离的同时,增强银龄人群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是,理论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配合康养旅游课程建设,将课程体系融合起来提升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对于室内学习课程来说,应以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等多媒体技术为途径,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用直观且形象的表述方式方便银龄人群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此外,考虑到人群特殊,不宜久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室内环境限制等原因,室内学习占比应较小于其他两种课程。
(二)园林体验课程方面
对于园林体验课程,主要通过带领银龄人群进行实地参观游览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一方面是对抽象或不易描述的学习内容进行具象,另一方面是激发起园林本身的健康养生功能,特别是自然环境下植物、山水等元素对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正面影响。这类课程以养生怡情为主要目的,是康养、旅游、学习的重要结合点。在内容方面可以着重对方法理念和鉴赏作品等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借助实景让银龄人群更容易理解所讲授内容,在沉浸式的课程体验中达到学习目的。比如,在了解设计方法之后,通过实地游览直观地看到设计者如何将具体的方法体现在园林中,直接感受到构景手法在突破园林边界、打开视野、拉长景深、丰富景观效果、扩大园林空间感、增加园林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再如,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匾额楹联、空窗花窗、山石铺地、花草树木等元素在建筑、书法、美学等不同领域中均有很高的价值,银龄人群直面艺术作品,更容易加深理解。园林体验课是康养游学课程体系内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安全和体力保障的基础上充分激发银龄人群的兴趣,动静结合,将园林清幽的环境、丰富的含氧量、适宜的温度湿度、优美的景观等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达到康养目的。
(三)户外实践课程方面
对于户外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帮助银龄人群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学习方法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银龄人群的动手能力,灵活思维,达到健脑养生的目的。这类课程更应以学员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鼓励学员进行实际操作,给予大量练习的机会。在内容方面可以针对学员需求在书法、绘画、摄影、插花等方面进行开展。
五、结束语
老年康养游学项目丰富了健康养老的渠道和终身学习的形式,将健康养生、旅游、学习三者合一,满足银龄人群对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需求,也有利于完善现有教育结构,更能激发原有行业的交叉和新行业的出现,促进相关领域经济的增长。而园林在宜人的养生环境、浓厚的文化内涵、多样的可学内容、广泛的分布地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此为依托开展的老年康养游学有望成为当下和今后健康养老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深入分析以园林为背景的康养游学的优势与意义,并对开展以园林为依托的老年康养游学项目的发展策略与具体课程建设内容进行展望,期望为相关部门、机构、领域提供发展思路。
“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园林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老年康养游学将逐渐扩大学习范围、突破学习内容,若能逐渐探索形成规范化、多样化、多产业融合、多领域发展的老年康养游学产业,将有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做出显著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树华.绿色康养[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0(6):851.
[2] 张一奇,许卫良.中国古典园林的养生方法与思想[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3):150-153.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4] 曹凤鸣.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花卉,2018(14):2.
[5] 李雪飞,李树华.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营建中的康养思想研究[J].住区,2021(1):124-131.
[6] 李志伟.终身学习视角下老年游学研究:内涵,价值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22(11):5.
[责任编辑 卫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