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对南京城市软实力的驱动作用

2023-07-24 05:09高韩陈余悦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南京

高韩 陈余悦

摘   要: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为背景,梳理国内外“软实力”理论体系,拟定其提升城市软实力具体效果的调查问卷,通过因子分析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命名,得到“经济文化发展”“精神文明提升”和“教育理念革新”三个因子,进而讨论得出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推动南京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该机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城市软实力;驱动作用;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1-014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领域的自信不断增强,我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软实力相比较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擘画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蓝图,这也为城市软实力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发展城市软实力,就一定要发挥好文化软实力的引擎作用。201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新形象,较“博爱之都”“六朝古都”更具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对构筑南京城市精神、推动新时代城市软实力建设意义非凡。

一、文献综述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具体表现为: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迫使别国和城市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渴望达到所希望的繁荣和开放程度。阎学通对国家软实力概念进行了量化,用公式来表示,即:软实力=政治实力×(1+文化实力)[1]。

倪鹏飞较早地引入了“城市软实力”概念,他把硬要素比作弓,把軟要素比作弦,把城市产业比作箭,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城市竞争力,并总结出“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城市竞争力=f(硬分力、软分力)[2]。这是软硬两种力量首次于城市层面做出区分,开创了国内现有城市软实力研究的先河。马志强认为,国内城市的软实力竞争完全不是以压倒对方为目的,而是重在发展自己,重在城市本身软硬两种实力的和谐发展[3]。他将发展国家软实力与城市软实力的目的区别开来,为后续关于城市软实力的研究奠定了价值基调。陈志等将城市软实力定义为“城市以其文化和哲学为精髓的文化软实力、社会软实力和环境软实力之和”[4]。这是首次在城市软实力的定义下出现“文化软实力”这一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的发展,因此文化软实力也成了国内城市软实力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于城市文化软实力,宋黔晖认为其是指这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表现在精神、技术、物质、行为等多个层面[5]。余晓曼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总结为:文化凝聚力、文化辐射力、文化创新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生产力[6]。

以上多为宏观视角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架和战略决策提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究文学与城市软实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极为匮乏。鉴于此,我们将立足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探究其推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制,总结新时代城市软实力的构建途径。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于2021年4月、5月在南京21个社区及高校范围实施。调查对象是南京本地居民和在读及已毕业的高校学生。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调查问卷包括两个板块:一是个人信息调查,共4个题项,涉及年龄、性别、工作(专业)、文化程度;二是以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调查受试者对本研究拟定的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对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具体作用效果的认同程度,共25个题项。通过网络问卷平台“问卷星”向306名受试者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6份。对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总结出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驱动城市软实力的路径。

三、研究结果

(一)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950,P=.000。KMO值达到0.9以上为非常好,0.8-0.9为好,0.7-0.8为一般[7]。因此,该数据符合分析要求。

(二)因子贡献分析

表2为各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共获得3个因子,分别为12.464、1.811、1.243,累积解释62.074%的总方差。

(三)因子载荷系数矩阵及因子解释

为明确各因子的实际意义,对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出因子荷载矩阵。根据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和性质对因子命名:F1在C11、C10、C9、C7、C15、C6、C8、C12、C13、C14、C16、C18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变量反映的是对文学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可命名为“经济文化发展”;F2在C20、C24、C25、C23、C22、C21、C17、C19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变量反映的是对精神建设方面的影响,可命名“精神文明提升”;F3在C3、C2、C1、C5、C4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的是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可命名为“教育理念革新”。

四、讨论

(一)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刺激当地文学和经济发展

文学是文化之本,是影视、戏曲、动漫等创作之母体,缺少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没有根基与底蕴的[8]。因此,高度繁荣的文学创作环境是城市软实力构筑的基础。南京“天下文枢”和“世界文学之都”的古今定位,奠定了其国内文学领域的“高地”地位。此次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不但能够促进文学领域的推陈出新,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南京在文学领域的奖项现有“金陵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本次入选将助推更多奖项的设立,从而吸纳新鲜血液的汇入,扩大南京作家群的队伍;南京市将搭建更多文化交流平台,不但会有更多优秀本土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走出去,还会有相当数量的海外优秀作品走进来,刺激出版、外贸等相关链条产业收益的增长;不断吸引创作人才从事本土作品的改编与转化的工作,将优秀作品输出为音乐、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拓宽文学作品传播途径,增加各类文化场所营业收入;推动新媒体业发展,南京繁荣的文化创作环境是新媒体工作者灵感迸发的圣地,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丰富创作素材;政府及各界公益人士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城市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不断扩充壮大,文化旅游实现增收,提高当地财政收入等等。

(二)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帮助构筑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凝聚着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是城市人文气息的最大公约数。闵学勤在一次社会调查的访谈中发现,几位专家(城市规划、建筑、社会学、经济学和政府领导等7位专家)表示除了“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样说了几百年的陈词之外,剩下的都是遗憾甚至不满;“南京这个城市没有个性”等等[9]。据了解,这也是大多数南京市民对于南京的看法。由此可见,南京城市形象在市民心中并不乐观,城市精神的构筑面临一定挑战。要改善这一现状,就一定要挖掘新的城市特质,使人们重新燃起对城市的归属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高于2019年的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高于2019年的2.84本[10]。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正是这种持续热情的催化剂,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诉求,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注入新动能。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能够切实增强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使市民在无形中产生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具体的表现为:各类工艺产品及公共场所会更多地融入金陵文学的元素;出版业及其辐射产业会更多地对当地文学作品给予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扮演南京文化传播交流大使的角色,从而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构筑城市精神的新风貌,在精神文明层面推动城市软实力建设。

(三)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将成为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首先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会开设文学相关课程,加强孩子的文学启蒙;在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写作和阅读在语文课的占比会相应增加,也会推动一些特色课堂的产生,如舞台剧、音乐剧编排;在高等教育阶段,各高校预计将增加文学类通识课在教学工作安排中的比重,高校内的社团活动也会有所丰富,以文学为主题的海内外交流项目不断增多。此外,“世界文学之都”的金字招牌将为南京高校建设“一流学科”“一流高校”带来巨大发展优势,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文学相关专业成为填报热门,分数线也会随之提高,便于高校遴选更加高质量的写作人才。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将极大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增强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影响深远。

五、问题与建议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南京“世界文学之都”这一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存在诸多不足,驱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内能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实现南京文学创作“高地”到“高峰”的转变,需要文创工作者和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支持。英国的诺维奇作家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它由安格利亚大学、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诺维奇市议会以及诺福克郡议会共同支持创办,充分调动的社会资源让这个写作的“大车间”源源不断地产出优秀作品,堪称国家级的写作中心。借此经验南京可以成立金陵作家中心,协调配置城市的各种资源、设施和功能以拓宽作家间交流的渠道,以此鼓励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其次要突出打造标志性文化节日或奖项。艺术之城——爱丁堡有国际音乐戏剧节,墨尔本有全球三大喜剧节之一的国际喜剧节,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文学节……因此,要充分挖掘“世界文学之都”品牌价值,整合优势文学文化资源,争取联合省级乃至国家级文化部门打造出一个全国性的文学艺术节,形成南京甚至国内文学活动的特色性标识。最后要强化文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以不同形式、不同强度开展文学有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尤其在高等教育阶段,政府要增加相关专业的经费扶持,并吸纳社会力量对优秀写作人才进行奖励补贴。

总之,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对于推动南京城市软实力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驱动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升南京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创新力、辐射力、生产力和凝聚力,为新时代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和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   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1):24-29.

[2]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92.

[3]   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4):28-31.

[4]   陈志,杨拉克.城市软实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31.

[5]   宋黔晖.“首善之区”应提升文化软实力[N].南方日报,2008-05-14(A13).

[6]   余晓曼.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当代传播,2011(2):83-85.

[7]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J].人口与经济,2001(2):93.

[8]   黄承贵.繁荣南京文学创作,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N].南京日报,2010-12-15(B03).

[9]   閔学勤.南京城市形象的定位分析[J].城市问题,2001(4):22-25.

[10]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新阅读,2021(5):7-9.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南京院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