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敏
摘 要 初中文本解读教学是为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技巧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能依据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文本展开针对性的解读和辨析,学生的阅读深度、阅读效果就可以得到有效加强。基于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为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本文从分析文体特质、提炼核心问题两个角度,对初中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教学策略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文本的内容、结构、情感、思想等不同角度,展开多元化、深层次的解读,唯其如此,才能改变学生的浅层阅读方式,深入到文本之中,全面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风格。因此,在初中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不同的元素展开文本解读活动,深度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一、分析文体特质,鉴赏文本
文体,即文学体裁。通常情况下,文体特质可以划分为表层特质和深层特质。表层特质主要包含语言秩序、文本体式等要素,而深层特质则涵盖了精神品质、人物品格、作者意志等内容。在初中文本解读中,为了促使学生深层次地鉴赏文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文体特质,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提炼文本的特征,探索文本解读的新格局,使学生在有新意、有创意和有深意的文本解读活动中,深入领会文本中的语言秩序、深层意蕴。统编教材中收录了丰富的现代诗歌,其韵味深厚、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的精神品质。在解读现代诗歌时,学生要全面分析其文体特质,由此鉴赏和解读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1.以意象为基础
诗歌注重意象的选择和运用,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会借意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所以说,意象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重要突破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提炼诗歌中的核心意象,解读意象的象征意义,并以意象为基础,领会诗人传递的思想情感。如在《我爱这土地》这首现代诗歌的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借助“你认为诗歌中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作者借核心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问题,让学生寻找诗歌的核心意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诗歌文本之中,经过品鉴和解读后,明确了“鸟”是诗歌的核心意象,并明确意象的特征,即“自由”“勇敢”等品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等诗句所表现出的“鸟”奋勇抗争等精神品质,体会诗人的赤子之心。从这个意象中可以看出,诗人将自己的反抗精神、勇于斗争的品格及对家国的热爱,都转化到“鸟”的身上,借助这一意象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2.以意境为关键
在诗歌阅读中,人们常用“优美”“雄浑”“壮阔”“绮丽”等多种类型的形容词来描述诗歌的意境。而意境也是鉴赏和解读诗歌的一个关键要素。当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特征时,他们才能挖掘出诗歌的审美元素,并于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收获审美体验。所以,在现代诗歌的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描摹和还原诗歌中的意境,将不同的意象转化为一帧帧画面、串联成一幅幅画卷,最终组合成视听结合的意境,凸显出诗歌的审美特征。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短诗五首》中的《月夜》为例,该诗是现代诗人沈尹默的作品,诗人借月夜中“寒风凛冽、月光铺洒大地”的意境,表现其自身对自由的追求、对个性解放的坚持。为了理解此诗中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可将意境作为切入点,将“霜”“风”和“月”三个意象串联起来,勾勒出月夜中孤寂、清冷的意境,而在孤寂、清冷的意境之中,诗人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调转笔头,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新奇感。读到这里时,学生的好奇感会明显加强,基于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近代史的史料资源,让学生领会诗人的用意,使他们于孤寂、清冷的意境之中,明确“一株顶高的树”所传递出来的理想和信念,理解诗人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以意趣为指向
诗歌中往往体现了诗人的意志和情趣,他们将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哲理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到诗歌的语言和文字之中,借助表层的语言秩序传达深层的意趣和理想。为此,在解读诗歌文本时,教师要始终以意趣为指向,通过诵读诗歌、研读语言等不同的方式,了解诗歌中富含的意趣,感受诗人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情感。如在教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为理解林徽因对于爱情的向往、对于国家古建筑事业的热爱,教师既要让学生关注诗歌中优美的语言要素,也要引导他们分析诗歌工整的结构形式,了解这首诗歌呈现出的对称美、意境美,进而从“我”与“你”的对话之中,走进林徽因的爱情世界和家国世界,明确其人生意趣和真实情感。
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现代诗歌为例,依据现代诗歌的三个主要元素,即意象、意境和意趣,指引学生挖掘和把握诗歌的要点,从具体的诗句之中,探寻现代诗歌的审美、文化要素,感悟诗人传递出的深层信息,并于反复咀嚼、细致品读的过程中,强化诗歌阅读的深度。立足于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教师还可以在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文本解读教学中,探索出有新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把握解读不同文本的有效方法。
二、提炼核心问题,探究文本
除了分析文本的文体特质之外,在文本解读教学中,为了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也可以依据文本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核心问题,并以核心问题作为学生思考和解读的支架,让他们围绕着问题展开文本分析和解读活动,发掘其中隐藏的深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老王》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杨绛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位普通、善良、穷苦、老实的车夫形象,表达了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在此篇散文的文本解读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文中的“事”,更要聚焦于文中的“情”。从这一要点出发,教师要寻找文本中最能反映主题和情感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提炼核心问题,即“作者为何对‘老王产生了愧怍之情”,依据这一核心问题,学生回到文本之中,从“我们”与“老王”相处的事例中,了解“我们”的态度、还原“老王”的形象,理解“老王”的种种言行和举动,从根本上把握“老王”质朴善良、忠厚老实的形象与品格,从而明确作者的“愧怍之情”由何处来、到何处去。
在探究式的解读过程中,学生可围绕核心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思考、辩论等活动,主动建构文本的结构体系,梳理作者的心境变化历程和文章的情感线索,同时接受情感教育和人性品格的熏陶,由此一来,文本解读活动也有助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品格的有效途径。
总之,为了提升初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文本解读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分析文体特质和提炼核心问题等策略,指导学生展开文本解读活动,让他们根據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鉴赏和解析文本,并能围绕文本中的核心问题,探究文本中的深意和核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形式,也可以稳步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进而从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不同的角度加深阅读感悟。
[作者通联:福建南安市柳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