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知行合一的浸入式主题班会路径探析

2023-07-24 07:43史秀丽陈洪义
中小学德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班会道德情境

史秀丽 陈洪义

摘 要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原则和目的之一。浸入式主题班会通过问题诱思、情境沉浸、角色扮演、启智助行等环节设置,让品行培养深刻化,情感触动情境化,深层省悟角色化,启智润心“出境”化,达致以问引思、以思引情、以情促行,以一种温柔而有力量的教育方式涤荡灵魂,促进学生雅行、慧行,达到知行合一。

关 键 词 知行合一;浸入式;主题班会;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7-0069-03

①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情思教育视角下班主任专业化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13823)和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以实践研究为特征的教师适切性成长路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13824)阶段性成果。

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对事物的认识,“行”则是指人的实际行为。主题班会要把班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开展育德活动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知晓基本观点和思想,又要用“知”指导“行”,让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入脑入心。实践证明,要让主题班会课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课程,必须打通教室与社会的围墙,把班会小课堂中习得的“知”与社会大课堂中的“行”贯通起来,用最真实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让学生的“知”在“行”中浸润,“行”在“知”中延伸,如此才能引其思,动其情,导其行,达到知行合一。

浸入式主题班会通过营造境悟场境,让学生沉浸在角色体验活动中与教育元素对话、与场境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从而认识自我,唤醒正确的行为意识,产生以问引思、以思引情、以情促行的教育效果。实践中,指向知行合一的浸入式主题班会通过问题诱思、情境沉浸、角色扮演、启智助行等环节设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一种温柔而有力量的教育方式来涤荡灵魂,促进学生雅行、慧行。

一、问题诱思,指向品行培养的深刻化

要使学生知而行之,达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就要触及学生思想深处,以合适的问题诱导,引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上的触动。浸入式主题班会主要针对班级建设问题和学生成长困惑而开展,所以要把当前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摆出来,由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道德认知的警觉性。例如在“防止学习倦怠”的主题班会上,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学习倦怠?大家在最近的学习中有没有出现倦怠的现象?”这样以问题诱发学生深度思考,接着让学生完成有关“学习倦怠”的调查问卷,并自我评判是否存在“学习倦怠”现象。这两个问题能有效引发学生自我观照,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这样的问题探讨以思考引发学生探索的诉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认知上更重视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以此构建知行合一的认知基础。当然,在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诱思环节时,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立足学生当前的成长困惑和思想状况,并鼓励学生深度检省自己的想法;给学生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究性,不能过于浅表化,否则难以引发学生思考;提问要具有弹性和开放性,以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广泛参与的空间。

二、情境沉浸,指向情感触动的情境化

知行合一是一个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实现品德建构,而道德情境就是一种非常直观地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方式。即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指向知行合一的浸入式主题班会以境悟为特征,因此需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定的场景,方式可以是场景重现,或情景模拟,或故事叙述,或视频展示等,以引导学生在情思交融中理解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并在沉浸体验中思考,最终将行为导向知行合一。例如在“防止学习倦怠”主题班会中,同学们在课前排练了学习倦怠的几种课堂、课后表现,比如课堂上走神、提不起精神,课后不想做作业、缺乏学习动力等。在这一情境中,同学们一边观看一边对照自身行为,集体沉浸在场境中,反思自己的倦怠状态,并借助情境做出判断。

情境浸入是达成知行合一的桥梁。浸入式主题班会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和判断,坚定学生道德践行的决心。创设道德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排演情景剧,还可以通过故事、小品、视频等让学生沉浸在直观的道德情境中。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情境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引入发生在本班的事情、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视频等,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引发学生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师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自主判断,在学生言行发生偏差时,给予适时点拨即可。

三、角色扮演,指向深层省悟的角色化

角色体验就是一种将知识上升为“亲知”的过程,也是由实际的体会及行动达到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统一的过程,在浸入式主题班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角色体验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感悟角色的情感经历和行为模式,是最直接的入境法之一。例如在“防止学习倦怠”主题班会的第三环节,全体学生参与游戏活动——“问诊”: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扮演中医,其他成员扮演患者。患者针对自己的轻度、中度或重度的学习倦怠向医生求助,医生帮助分析病因。在这个游戏中,“患者”一边分析自己的“病因”,一边听同组同学分析“病因”,其他同学也都集体沉浸在这种“问诊”的场境中,思考自己倦怠的原因,通过游戏做出思考和判断,同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

“问诊”结束后,学生们又开展了游戏“专家会诊”:医生针对患者“病象”及原因分析进行专家会诊,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同学积极讨论,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学习观。“会诊”中,小组成员轮流扮演倦怠问诊者和会诊专家,每个人都对自己目前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在给同学“会诊”时也是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观照。经过一轮会诊,大多数同学已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角色体验不仅营造了輕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沉浸角色时,以不同视角体会所扮演角色,能加深领悟,触发情感,达成认知与情感的双认同,促进自我价值的建构,以达成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体验不同角色,快速沉浸在场境中,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谅和理解他人。虽然不是所有主题班会都可用角色体验的形式,但这不妨碍在互动体验活动中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因为学生只有真实体验过,才能心有所感,情有所思,思而有悟,真正达到认知认同与情感认同,进而在行为上有所改变。

四、启智助行,指向启智润心的“出境”化

如上所言,指向知行合一的浸入式主题班会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入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情景沉浸融境,达到情与思交融;通过角色体验悟境,让学生通过体验领悟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在情感和思维上都认同后,学生的总结、教师的点拨才能让本节课主题得到升华,即为“出境”,其目标直指学生行为,以达到知行合一。这要求教师设置“启智润心”环节,或让学生畅想预期今后做法,或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悟,或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勉励劝导。如在“防止学习倦怠”主题班会中,学生经过“专家会诊”的角色体验,已逐步形成正确学习观,教师用“韦纳归因理论”加以点拨,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观,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表决心”,张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决心墙”上。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决心”制作21天打卡表,并每天对照检查是否落实在行动中,每周一复盘,表彰落实到位的同学。同时,老师根据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启智润心”是主题班会课目标的外化,也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和关键环节。教师要关注和利用课堂生成点相机点拨,画龙点睛地将学生的认知转化为行为,助力学生从知行,到雅行和慧行。

参考文献:

[1]翟艳.知行合一 双向奔赴 开启"大思政"教育格局新篇章[J].上海教育,2023(02):43.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班会道德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