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记叙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3-07-23 00:13李明乾
成才之路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灰雀记叙文

李明乾

摘要:记叙文作为人教版语文教材课文选择的主要文体形式,其读写教学也同步成为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核心重点。文章以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的呈现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当下语文记叙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作为案例,先以“六要素”的提取帮助学生在初读时构建对文章的整体认知,然后通过语境創设与情景模拟深化学生对事件叙述方式及内容的思考,最后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并进行主题思想升华,实现对文章的深度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记叙文;实践教学;《灰雀》;读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9-0121-04

纵观人类文学艺术发展历史,记叙文体可谓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文体形式,仅就当下阅读教学而言,小说、散文、童话故事、人物传记以及部分诗歌,均以记叙方式进行文学演绎[1],因此,记叙文的阅读技巧已成为现代文学素养教育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组织、逻辑习惯、文学记忆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文字阅读主要来源于教材提供的课文与相关拓展阅读任务,这使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核心场域。在学科核心素养等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语文记叙文教学的创新优化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可通过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文体基础知识分析与结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起关于记叙文阅读的知识模块,并以简洁清晰、易于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可自由徜徉于书海。

一、记叙文的含义及特点

1.记叙文的含义

作为以写景状物、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形式,落笔行文间多将笔墨着眼于人物经历与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上,因而记叙文通常以时间作为情节构设的底层逻辑,以正叙、插叙或倒叙等时间逻辑设置,构设文章的基本行文方式。

2.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内容以人们常提的六大要素为主,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2]。以六项要素为出发点,又可引出事物发展与情节推进的六条线索,人线即以人为核心的角色塑造,通常与情感线一同伴随着动作、语言、神态与心理描写,以丰沛饱满、多面复杂的人物形象主导情节的发展动向。物线与地线则要依附于其他线索,记叙文中通常设置与人物相关的物与景,以此侧面烘托人物的内心变化,或以时间与景致的相对差异侧写情节的推动,或以地点的迁移辅衬事件的发展脉络。时间线则是事物发展与人物变化的底层逻辑,能支撑起文章的整体故事结构。事线则与人线共同组成了记叙文的血肉与魂灵,通过对事情经过的具象描写以及人物在其中的行为、思想变化,可有效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

3.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特点

第一,笔者通过对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取课文进行完整的列举与归类,发现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篇目占比较高,以中高年段尤为突出,其中写景状物、记人记事的文章与选段几乎占据小学语文教材的80%。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课本共设有8个学习单元,涉及课文27篇,记叙文分布在每个单元中,除去两篇古诗文外,其余25篇课文均为记叙文。由此可见,记叙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占比之大,其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

第二,在教材文章的内容遴选方面,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内容广泛且主题鲜明。仍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教材所选择的20余篇课文中,有描写学校的状物文、描写秋天的写景文、以童话形式出现的叙事文,以及关于司马光、列宁、白求恩等历史名人的记人文。由此可见,语文教材选取的记叙文涉及的内容全面、涉猎广泛,且篇幅众多,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课后拓展与习作练习的设计方面来看,语文教材中的“课外拓展阅读与写作”版块延续了教材中相应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任务安排,以童话、散文阅读及故事续写、记日记为主,旨在帮助学生巩固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写作技能[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更加注重对阅读方法、写作逻辑的理论技巧传输与文学思维引导,以期为学生日后参与更高难度的读写活动奠定基础。

二、当前记叙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形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单向进行知识传输为主,但对记叙文的教学,仅靠语言与文字讲解,是很难将课文选段中关于叙述、描写、修辞等语言的精妙之处以具象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文字的抽象想象能力仍在发展之中,单一的密集文字难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使得部分学生逐渐失去语文学习兴趣。另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课堂在教学流程设计上也存在着模式刻板、缺乏新意的情况。部分语文教师仅针对教材课文本身进行分析与教学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在记叙文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这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学习能力有限,缺乏阅读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语段,多以名家名篇、经典作品为主,如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巴金的《鸟的天堂》等经典散文,此类文章多基于作者自身见闻与经历而作,内容丰富翔实,在语言方面也颇具技巧,行文优美,描写传神。而《少年闰土》《猴王出世》等经典小说选段,则凝结了名家的文学智慧,以精妙而流畅的笔法描绘出笔者眼中的万千世界,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人生体悟也颇具深度。这类文章需要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悟其精妙。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存在好玩好动、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面对需要反复品读、细致分析的记叙文语段,部分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词、长难句子以及修辞手法也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

三、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方法

1.明晰六大要素,提取核心内容

在进行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构成要素,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框架,即从记叙文的六大核心要素入手,通过各要素的概念讲解、作用分析与课文赏析,帮助学生提取出记叙文的核心要点。对记叙文中时间线索的提取,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逻辑,把握文章脉络,并进行更为严谨的文章内容梳理。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文章中作者以四季更迭為时间线索,并以此为框架详细描写了小兴安岭在季节变换之中产生的多样景致,学生只需找出四季所代表的时间要素,就可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实现深层阅读[4]。对地点要素以及事件起因、经过与结果的要素提取,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文章内容梳理。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为例,作者通过描写桂花抽芽、生长、盛开与摇落,侧面铺写出时间的变化与事物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则是记叙文思想情感表达的核心。在记叙文中,人物通常以第一或第三视角出现,第一视角更具代入感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而第三视角则更为广泛与客观,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人物传记与童话等体裁。在人物要素的教学中,对人物外貌、神情、动作、语言与心理等方面的文字描写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关注、提取以及模仿此类描写方法,以此为学生日后进行相应写作有效积累素材。

2.理清行文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在学习完对记叙文六大要素的提取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提取出来的要素进行整合,并形成明确而完整的行文线索,以此促使学生完善对文章整体逻辑结构的把握。笔者通过对人教版语文教材归纳与整理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多数叙事语篇都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通常以时间与事件发展的明线为主,人物行动与地点变化的暗线为辅,二者交织错落,使文章在保持清晰逻辑的前提下具有层次感,从而在学生阅读时帮助其沉浸其中。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文章以游记的形式呈现,开篇清楚地交代了“4月14日”的时间线索以及“浙江金华北山双龙洞”的地点线索,以此二要素作为一条客观线索铺设,而在后续的行文中,作者将笔触放在人物行动方面,对自己游览观景的顺序进行描写。文章以人物行动与事件发展为明线,流畅而完整地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画面生动,颇具动态,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明暗线叙事逻辑的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并产生对记叙文的读写兴趣。

四、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教学的案例分析

1.引导学生初读,理清要素逻辑

(1)教学案例。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记叙文的概念与阅读技巧,请同学们帮老师回忆一下,阅读记叙文需要关注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师:非常棒。那么我们翻开课本,一起来学习《灰雀》这篇课文。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通读一遍课文,并用笔画出本文的“六要素”。师:时间到,现在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都发现了哪些六要素?生1:记叙文的时间要素通常出现在文首,我在文章的第一句找到了时间“有一年冬天”。生2:地点也在第一段中交代清楚了,是郊外的公园。生3:我通读全文后发现,文章涉及了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相关角色还有三只灰雀。师:这位同学的发现非常有趣,灰雀虽然不是人物要素,但确实也是贯穿全文的重要角色,它也同样在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那么关于文章所叙述的事件,它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生4: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列宁常喂的灰雀中有一只不见了。生5:经过是列宁和小男孩对话,问起灰雀。生6:结果是消失的灰雀又回来了。师:好,听完同学们的初读汇报,我们已经大致理清了文章的六大要素,也能够知道整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接下来,我们则要关注文章整体的内容分布,下面再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一遍课文,仔细查看自己之前标注出来的六大要素大致分布在哪些段落里,这些段落又处在文章的哪个位置。3分钟后,生1:我发现时间、地点与人物三个要素集中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师:非常好,经过这名同学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通常来讲,记叙文对时间、地点与相关人物的介绍基本都集中在文章的开篇部分,这可以让我们一眼就能大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另外,文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通常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因此,今后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有意识地在首段中提取这三大要素,并在脑海中迅速构建起故事的背景,从而为后续阅读奠定良好基础。生2: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较为分散,故事的起因应该是第二段中“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经过是第三段开始到“第二天”之间的整段对话,而结果则是“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师:仔细观察这篇课文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也就是第一位同学所说的,集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的段落,而第二部分则是剩余部分,讲述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前面对于起因、经过与结果的总结是经过简化与提炼的,正如刚刚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所说,在实际叙事过程中,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往往篇幅较长且界线模糊,这便需要同学们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通过提炼要素的方式来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

(2)设计说明:教师将六要素的提取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信息提取和总结。前后两遍通读课文任务可以深化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内容以及分布位置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教师以此作为标准带领学生阅读记叙文,学生在初读文章时便能对文章整体框架形成有效感知,从而为后续品读人物形象、剖析人物情感、学习修辞手法等做好铺垫。

2.善于创设语境,驱动深度阅读

(1)教学案例。师: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我们会发现记叙文中讲述故事的部分占据了整篇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而其中,除去直白的叙述外,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靠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推动。接下来,我们将进入课文的精读阶段,细细品读故事的经过。首先,我们来通篇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重点关注与列宁、小男孩有关的内容,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学生精读完后,生1:文章中用引号的部分就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且我发现,文章中关于列宁这个人物,出现了这些关于动作与神态的描写,比如仰望、找遍、自言自语、微笑……生2:文章中关于小男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较少,但是小男孩话语中的“……”表达了他犹豫不决的情绪。师: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分别和自己的同桌组成临时小组,一人扮演列宁,一人扮演小男孩,对这段对话进行情景再现。在练习对话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将自己通过阅读文字所感受到的情绪进行角色代入,以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出当时两个人各自的内心感受。生1:我刚刚扮演的是列宁这个角色,觉得列宁的语气应该是比较温和的,他关心灰雀是因为喜爱灰雀,问小男孩之后又自言自语是希望小男孩能够诚实。生2:我扮演的是小男孩的角色,小男孩在对话中有语气上的变化,一开始面对列宁的询问他有一些犹豫,不知道要不要说出他捉走灰雀的事情,但后面又被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所打动,决定把灰雀放回来,所以回答问题的语气就变得肯定了。师: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更加贴近了两个人物的内心情感,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描写的精髓。文章通过对列宁与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完成了对整件事情发展的叙述,也在故事的发展中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2)設计说明。通过角色扮演构建对话情境,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文章中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对话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感知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文字描述进行对应,有效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5]。

3.提取人物特点,分析重点情节

(1)教学案例。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阅读了三遍课文,并且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了文中对话,接下来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找遍”一词表达了列宁怎样的心情?能够从中看出列宁的哪项人物特点?问题2:文中描写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列宁真的是在“自言自语”吗?尝试分析他此刻的心情。问题3:文中为何说列宁“果然”看到灰雀回来,小男孩又为何会“低着头”?生1:“找遍”一词能够体现出列宁略微急切的心情,而他之所以急着到处寻找灰雀,正表现出他对灰雀的喜爱。生2:我觉得列宁的“自言自语”并不是真的,他应该已经从小男孩的犹豫中看出,是小男孩带走了灰雀,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惜”,其实是表达了希望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林间的想法。生3:小男孩的态度在他决定将灰雀放回来的时候,由犹豫变为了坚定,而这正是列宁希望看到的,所以后面用了“果然”一词,表示意料之内。而小男孩低着头,则表达了他对捉走灰雀这件事的愧疚。师:经过同学们的分析,整个故事发展线索已非常清晰,相信列宁与小男孩也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标注出刚刚老师问题中涉及的原文,并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二人的性格特点作为批注。

(2)设计说明。以关于人物的细节性描写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文字描写背后所隐藏的人物心理动态及性格特点,从男孩语言情绪与肢体动作中感悟其内心的动态变化,以此进行人物性格的侧写[6]。在总结出人物性格后,继续抛出新的问题,将文章的阅读升华至核心思想情感的凝练之中,从中探寻深刻的道理,完成记叙文读写的深度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家睿.共学模式:小学记叙文教学新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51-52.

[2]白燕萍,郭晓兰.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初中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3):220-224.

[3]许慧.思维发展视角下小学记叙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22.

[4]李丹妮.中小学记叙文阅读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5]杨玉婷.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

[6]王文营.统编初中记叙文教学:观念、目标及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02):7-12.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Narrative Writing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aking the First Volume of Third Grade "The Grey Sparrow" as an Example

Li Mingqian

(Gulang County Xinj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4, China)

Abstract: Narrative writing, as the main literary form chose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has also become the core focus of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Chinese language abilities through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The article takes the pres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 texts in Chinese textbook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hinese narrative teaching, and takes the lesson "the Grey Sparrow" in the third grade Chinese textbook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s a case study. It first uses the extraction of "six elements" to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 at first reading, and then deepens students thinking on the narrative methods and content of events through context creation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fina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sublimate the theme to achieve a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cle.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narrativewriting;practicalteaching; The Grey Sparrow;readingand writingteaching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灰雀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小白云和小灰雀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