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2023-07-21 04:53许娟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理念成为教师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从“引入合适素材,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满足如今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许娟(1984—),女,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新课标的发布,如今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新课标也对学生应具备的且能在学生的未来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解读。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发现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做出不少改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将原来的教学评价转变为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这也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取向会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要想使这种积极的质的变化发生,很关键的一点是要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初中语文高效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师也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此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引入合适素材,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要求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所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是相当关键的。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入合适的素材,有效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一)创设趣味情境,充分展现汉字魅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游戏活动、讲故事等。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单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不合适的。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素材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有效展现汉字的魅力,在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2]。

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孀妻”“智叟”等生词,教师一方面可以图片的形式解释这些生词的意思,另一方面则可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展现这些生词,让学生充分理解汉字的内涵。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教师还可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回顾之前所积累的成语,并进行总结。这样,通过情境和多种素材,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展现汉字的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拓展相关素材,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相当重要的方法。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古诗和古文,这些内容能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于切实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3]。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拓展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与素材,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经典电视剧《水浒传》的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智取生辰纲的整个过程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背景的概述中,教师可以做好《水浒传》整本书的导读工作,并结合课文所在单元的“名著导读”的内容,为学生布置阅读《水浒传》的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定期开展读书会,以集中展开交流。这样,通过相关素材的引入和阅读作业的布置,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优点。

二、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語言运用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能充分认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朗读需要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多种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创建合适的语言运用环境。

(一)设置朗读环节,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是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文章内容和其中的知识,也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认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置朗读或朗诵环节,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

例如,在关于诗歌的单元的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设置朗诵环节,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明白所学诗歌的节奏、感情。在学生学完单元内所有课文之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在这项比赛中,学生需要选择本单元的诗歌,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朗诵。学生既可以选择进行集体朗诵,也可以选择进行单人朗诵。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表现最优异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其表扬。这样,通过朗诵比赛的开展,教师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设计合适活动,充分联系日常生活

如今,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成为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其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充分结合起来。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倡导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为教学的内容,以生活化的场景为实践的场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基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多种方法充分联系日常生活,以此有效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为重点,设计调查与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采访。学生要先列出采访提纲和提问的问题,再联系采访对象,确定合适的采访地点、时间,在采访时注意语言得体。在采访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写采访稿。教师可以将每个小组的采访稿粘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采访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切实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且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在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沿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而需要教师开展多样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的思维有正确的逻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思考的平台。而采用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探究式教学以问题探究为主要环节,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一步步认识所学内容,通过思考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探究活动[5]。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多遍的阅读认识生字,理顺课文思路,并以合适的方法进行批注。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只有这个小孩子才敢说出真相?”“国王为什么要不穿衣服上街?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没穿衣服吗?”“在小孩子‘一语道破天机后,故事会怎样发展?你能说出大致的脉络吗?”等,要求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有理有据。这样,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及问题情境的构建,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辩论活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具有批判性是对学生思维的要求之一。在这一要求下,学生既需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事物、一种观念的优点,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缺点,即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辩论活动是许多教师经常开展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通过展开激烈的辩论,充分认识一个事物的两面,从而有效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在讲解完课文《范进中举》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出“范进中举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辩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支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坐到同一块区域内,引导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在辩论活动中,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会不断发现对方观点的缺陷,补充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也会发现对方的观点并不是完全错误的,而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应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是有美感的,通过审美教学,教师能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有效增进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落实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能够欣赏美是学生具备审美创造这一素养的重要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相当关键。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的学生来说,图片、音乐等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探究的动力。教师落实学科融合,对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乡愁》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诗人余光中的故事,并拓展诗人续写《乡愁》的内容,以此让学生充分了解《乡愁》所蕴含的感情,感受其中的美。为了展现诗歌的节奏美,教师可以播放知名朗诵家朗诵的视频。通过观看搭配了合适的音乐和动态的背景的视频,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现代诗的美。这样,通过将语文、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融合,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培養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布置合适任务,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不仅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比起与听、读的联系,创造美与说、写这样的语言输出方式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说和写这两种方式,布置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项任务,以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例如,在对《春》这一课中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句的欣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开展仿写任务。这样一方面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修辞方法化为己用。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语言表达任务,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由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这样,通过仿写和语言表达活动,教师能够有效降低后续创作任务的难度,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素材、方法、活动和手段的角度出发,将语文学科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充分融入日常教学中。只有充分转变教学的模式,教师才能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彦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20(34):85-86.

[2]徐国珍.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0(12):25-27.

[3]王清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0(33):84-85.

[4]栗旭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20-21.

[5]邓本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1):156-157.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