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校本化探究

2023-07-21 07:02:09冯智慧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认识现实生活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构建校本化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方式与活动的实施模式,可以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供实践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校本化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课题编号:2206047)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冯智慧(1981—),女,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主要涉及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将主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设计情境真实且比较复杂的问题,旨在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学科、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与数学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解方式相比,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现实生活。学生通过对真实的问题情境的探索,可以把原本静态的数学学习转变成动态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生活经验,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部分做了较大调整,出现了“学科融合”的提法,并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教师需要聚焦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基于现实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挥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笔者发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面临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缺失深度教学意识(虽有关注但重视程度不足);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化;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及开展方式、实施策略等不够完善;关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等。面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所在的团队以《新课标》为指导,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校本化探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摸索

在第一阶段,笔者所在的团队从小学中高年级切入进行实践研究,立足校本,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来设计课程内容,如“美丽的校园”“名山一日游”“我爱家乡”“社区休闲方式大调查”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学校教师也加深了对综合与实践活动校本资源建设的理解,拓宽了思路,找到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实路径。经过第一阶段的摸索和实践,笔者所在的团队设计出适合本校、本地域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25个,并通过多次进行课例展示和教研讨论,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校本课教学的开展方式与实施模式,以此为学校有效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例如,“北京五日游”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的第二个主题,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实践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教师将活动内容进行改编,设计以“石家庄三日游”为主题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共计5学时),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考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搜集了交通、住宿、景点、餐饮等相关旅游信息,多角度且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特产、风景名胜、美食等,经历了自主收集资料、合作设计旅游方案、交流展示方案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了旅游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而且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此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在此次活动中,尝试融合数学、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社会这个开放的大课堂中体验、实践,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第二阶段—深化

第二阶段的探究涵盖整个小学阶段,对课程资源进行了重组,以实现学科融合。结合《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部分的调整,笔者所在的团队在原有活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开发:基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与学期教学内容有关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基于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课外拓展,寻找学科融合或校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资源,完善校本课程内容。这样做旨在开发核心素养背景下适合学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实现数学课程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互动,促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實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所在的团队在前期实践探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经验,借助省级课题进一步深化研究了原有的活动案例,把课题与课堂融为一体,构建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校本课的基本模式,探索出了多元化的活动实施途径与策略,打造出了涵盖小学六个年级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极大地充实了活动资源。

在本阶段的实践研究中,笔者所在的团队还构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评价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更应当关注过程性和创新性。学校教师依据《新课标》中的建议,对照活动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来了解学生的变化;对综合与实践活动进行多维度且有效的评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查,让学生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在反思不足的同时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诊断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二、校本化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合理构建学段实施目标

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应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要想使综合与实践活动具备上述特点,需要建立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综合多种学习方式;需要在发掘课程资源时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在实施活动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用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需要使综合与实践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包括跨学科主题活动和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依据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学生的发展规律,参考《新课标》中的建议,校本化综合与实践活动目标可在三个学段实施:在第一学段关注幼小衔接,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在第二学段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感悟如何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第三学段除开展主题活动外,还可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一般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体会数学的价值,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开展多种类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1.游戏活动类

此类主题活动以“我的游戏我做主”为主旨,按照“激发兴趣—确定规则—玩中体验—参与活动—交流感悟—评价反思”的模式进行。例如,三年级“趣味运动会”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这样设计:第1课时—确定比赛项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前期调查,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解决现实问题,体会调查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在课上围绕“趣味”和“适宜开展”这两个角度展开讨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介绍运动比赛项目和比赛规则,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比赛项目。第2课时—制订活动方案。学生分组进行方案制订,合理分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活动方案,使其切实可行。第3课时—开展趣味运动会(由家长志愿者协助开展)。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全情投入。第4课时—交流感受。学生交流活动感受,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通过参加趣味运动会,体会与同学团结合作的意义,懂得合理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可以经历完整的实践活动过程,在游戏中完善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公平公正地进行游戏,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操作实践类

此类主题活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照“设疑生趣—操作探究—实践应用—交流反思”的模式进行。例如,二年级“寻找身体上的尺子”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这样设计:活动一—绘本故事导入。学生从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中得到“手、胳膊、脚等部位是我们身体上独一无二的尺子”的启发。活动二—寻找身体上的尺子。學生分组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子—一拃、一庹、一脚、一步,并记录数据,在测量的过程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丰富测量经验。活动三—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学生用身体上的尺子作为测量工具,在真实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尺子”进行测量,思考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记录数据,同时通过了解身边某些物体的长度,体会度量思想,积累估测的经验,发展量感。活动四—课外延伸。学生寻找带有计量单位的成语和典故,如“一泻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等。活动五—交流活动感受。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亲历探究过程,获得体验、感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迁移运用[3]。

3.体验应用类

此类主题活动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联系密切,将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将校内体验转变为生活实践,以解决现实问题和体验应用为主,按照“发现问题—合作交流—探究实践—体验应用—总结反思”的模式进行。例如,“图书跳蚤市场”这一活动可与学校的读书月活动结合,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进行。第一学段目标是学生能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购物,实施时侧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积累购物经验,形成有关货币的量感和金融素养;第二学段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与打折促销等相关的数学知识,开展时侧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营销技巧,体验如何进行公平买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如,“学会理财”这一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后并且在学生能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需要扮演理财师,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不同银行的理财方式和投资风险等相关知识,在听了教师请的专业人士对某些问题的解答后,考虑收益、时间和投资风险等因素形成理财方案,并对理财方案做出合理解释。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优化意识和应用意识。

4.调查研究类

此类主题活动旨在以真实的社会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设计,按照“发现问题—确定主题—了解信息—收集数据—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制订方案—拓展提升”的模式,以长程活动的形式开展。例如,在“白色污染与环境”这一活动中的第1~2学时,学生由自己看到的随处乱丢塑料袋等现象引发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分成数据组和信息组进行调查。数据组记录自己家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数量,整理数据并分析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信息组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等方式搜集关于塑料袋的成分、种类、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等基本信息,了解“限塑令”等相关政策和本地区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的一些做法。在第3~4学时,学生根据以上数据和信息确定要通过项目式学习来解决的问题,合作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具体活动方案,并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在第5~6学时,结合之前的调查与研究,学生进行创意物化,尝试设计环保购物袋,开展“限塑”倡议行动,并在一个月后总结交流“限塑”成效。学生可以经历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社会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感受到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结语

当然,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并不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几种类型,而有更开放的空间与更丰富的形式。校本化探究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所在的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究和反思,致力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开放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综合与实践活动,从而展现其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罗国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1(23):25-26.

[2]朱丽.优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9):35-36.

[3]王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7(31):8-9.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1:29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