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视角下三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内容的对比研究

2023-07-20 05:40杨福勇杨正朝张龙宇
数学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数列数学史

杨福勇 杨正朝 张龙宇

摘 要:为了解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分布情况,促进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为对象,从章前页、内容编排、呈现方式、数学史四个方面对数列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统筹规划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及“质量”;基于HPM视角下设计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化;数学史融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关键词:数列;数学史;教材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1].可见,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随着数学史研究的深入,其已然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视角下的数学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此,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为对象,从章前页、内容编排、呈现方式、数学史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教材编制和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1 三版教材中数列内容的对比分析

1.1 数列中章前页的对比

在章前页中,三版教材都以不同的情境创设,介绍了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是通过现实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而北师大版则利用科技史来揭示数列的内涵,透过数字的规律性探索数学本质及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四能”.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直接给出,而苏教版没有;二是,苏教版有安排章目录,这便于学生清晰地了解本章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而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没有.

1.2 数列中内容编排的对比

通过对章节目录进行梳理,统计三版教材数列内容编排情况(表1).在内容编排上,三版教材

存在着一定的异同点.共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三版教材都遵循由“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循序渐进的内容排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另一方面,都将斐波那契数列作为阅读素材,扩充了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同点:一是,章节数不同,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是设计了四节,而北师大版有五节.二是,北师大版将函数特性放在第一节中,并增设了“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反映了以函数视角看待数列问题,强调了数列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而人教版和苏教版尽管没有独立设计此内容,但是在文中却有所体现.

1.3 數列中呈现方式的对比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作为数列学习的主要内容,研究以这三个板块内容作为分析对象,将其以概念导入的呈现方式罗列出来,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呈现方式中,能够发现三版教材概念导入方式大致一样,都是以不同的情境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归纳其共同特点,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同点在于:一是,从情境类型来看,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问题情境更为丰富,其中涉及数学史方面的内容,如高斯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演变,培养学生数学家所具备的探究精神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中,苏教版没有背景导入,比较直接地提出“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问题,略显生硬,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很难快速进入问题解决过程.三是,北师大版在每个概念导入环节,都增设了由案例分析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将“抽象概括”单独设计出来,从中能够清晰地体现出从实际问题解决到抽象化的过程,其层次清晰,特点鲜明,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现了培养数学抽象能力的重要性.尽管人教版和苏教版没有刻意突显抽象概括这一板块,但实际上是蕴含的.

1.4 数列中数学史的对比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作为数学课堂的重要工具.梳理教科书内的数学史内容,能够为数学史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创造条件.因此,对数列这一章的数学史进行分析,由于数列内容中,个别“阅读与思考”板块出现多个数学史介绍,如人教版第42页的“阅读与思考”连续出现古埃及的“加罕纸草书”、中国古代“垛积术”、刘徽在《九章算术》给出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等,本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在数学史总数上,人教版最多,出现次数高达11次;其次是苏教版,有7次;最后是北师大版,仅有2次.由此可见,人教版与苏教版较为注重数学史融入教科书,为相关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在数学史类别上,三版教材主要以人物与事件、问题与求解、概念与术语等为主,例如杨辉所著《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的“三角垛”、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给出了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斐波那契数列,介绍了数学家及其著作、问题的解法和术语的产生等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的历史演变以及数学家在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史安排的位置上,主要安排在教材的习题、阅读与思考部分.一方面,数学史与教材习题的融合是高考命题的源头,其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前适应高考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阅读与思考不仅仅是阅读素材那么简单.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高考中部分试题的问题情境加大了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考查,通过学习阅读与思考部分,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其中蕴含着公式证明、术语引入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推理和探究的能力.此外,苏教版在4.2等差数列习题中,设计了一道开放型试题,即“查阅‘杨辉三角、《四元玉鉴》等资料,撰写小论文”,试题新颖独特,能够营造学生内部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悟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2 几点建议

2.1 统筹规划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及“质量”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三版教材数学史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北师大版,对数学史的编排相对较少.近年来,高校教师、研究者以及一线数学教师纷纷投入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探索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数学史的研究成果与日俱增.这足以证明在教科书中渗透数学史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数学史的数量.可以从习题出发,在相关例题、习题、复习题等环节,以数学史为背景知识,设计数学问题,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命题需要,丰富试题数学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前人知识的沉淀中,学会独立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培养探索精神,激发求知欲.亦可以在“章前页”和“阅读与思考”中添加数学史,有利于引出章节内容要点,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介绍一些重要数学公式、公理的证明,抑或者增设相关数学名词的由来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毫无节制的量的堆积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教材编制人员在选择史料时,充分考虑到数学本身的特点,重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立足于趣味性、科学性、有效性、可学性、新颖性等原则,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2 基于HPM视角下设计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化

上述研究发现,多数数学史内容更多地放置在正式教学内容之外,如阅读与思考等位置,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与思考部分往往容易受到学生忽视,加上高中课程较多,作业压力大,极少有学生去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其设计的數学史内容没有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意义.此外,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为了节省授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通常直接讲授知识点和习题,这就使得数学课堂缺乏生机,枯燥无味,营造了较为压抑的课堂氛围.为了落实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应用,通过挑选优质数学史料,基于HPM视角设计教学,将数学史的价值真正实现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如利用印度泰姬陵的陵寝中等边三角形图案,计算宝石总个数,引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求法,或引入高斯的简单求“1+2+3+4+…+100=?”的方法,进而抽象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通过上述实例,能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实现数学教学与数学史的有机融合.

2.3 数学史融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三版教材在设计数列概念引入时,都是以现实生活方面知识为情境来创设问题,充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现状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逻辑顺序.倘若将三版教材阅读材料部分都涉及的“斐波那契数列”作为数列概念导入的背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理解数列概念造成困难,原因在于斐波那契数列虽属数列范畴,但是从阅读材料中不难发现,其蕴含着大量的文字简介,数字规律性较强,涉及的语言表述对于初学数列的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对此,教科书将其放置在阅读材料中,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能够供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增加课外数学阅读量,形成理性和逻辑思维.因此,要统筹教材内容排版,基于学生认知,保证数学史与教材内容的适切性,在教科书中融入数学史要有章可循,数学史的位置要符合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同时,正文中切勿设计难度较大的史料背景,以免学生形成畏难情绪.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数列数学史
穿梭时空看数学——谈解题中的数学史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史上最牛公务员皮埃尔·费马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高中数列的几种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分析
数列求和与数列极限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