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3-07-20 08:48于亚楠李高建
高教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应用型高校实践策略

于亚楠 李高建

摘  要:应用型高校必须明确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继而科学和深入地推进和落实相关工作,并能生成具体的工作原则与思路。利用好劳动教育,对人才教育工作全面赋能;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继而达到增强特定教育的系统功能目标。师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和价值理念后,应用型高校要以动态和发展眼光构建与实践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即要生成具体的评价标准、加强思想观念的引领、构建层次分明及具有可行性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动态优化与修正目标体系,构建丰富和多元的教育内容体系,实践环节评价与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意识;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85-05

Abstract: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make clear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n scientifically and deeply promote and implement related work, and can generate specific working principles and ideas.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labor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ower to talent education, combin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labor education organically, and then achieve the system function goal of strengthening specific education. Aft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labor cognition and value concept,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ruct and practice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rom dynamic an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at is, to generate specific evaluation standar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ideology and concept, and construct distinct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we can dynamically optimize and correct the target system, construct rich and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content system, the practice of evaluation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skills.

Keywords: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labor consciousness; practical strategy

應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要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劳动观,从国家发展实际出发,真正认识到自我价值实现与劳动生产之间的关系。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人才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与科学规划,实现多措并举地开展与落实各项工作。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能将其具体指向学生的劳动态度、理念、技能等领域。而劳动教育成效与质量,关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质量,更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抓好劳动教育,已然成为应用型高校在现阶段内重要的工作内容。为此,必须要构建科学和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继而明确在各个时期和环节学生学习与成长问题。应用型高校需以问题诊断与应对为核心目标,具体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工作,致力于培育具有极强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且对劳动建立正确的态度和情感。

一  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积极响应与贯彻增强特定教育系统功能的政策要求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家要求教育系统要深化改革,增强自身的协同功能。如应用型高校需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制定行动方案,注重凸显劳动技能训练的教育功能。而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为了增强特定教育的系统功能。根据既定秩序与规律,增强教育系统内各项主观和客观事物间的关联性,在各教学要素的相互促进与影响下推动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任何学科的教育行动,既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还要在人才培育方面凸显兼容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等科学融合。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精准定位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即学生未来从事劳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具备正确的社会劳动观,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为此,面向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响应国家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必然行动。

(二)  利用劳动教育拓展国家思想引领工作的渠道

劳动是社会个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属性,是创造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可替代的手段。大学生无论未来进入任何岗位和領域,都必须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且具备积极劳动的意识和高层次认知。而国家要求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即付出劳动的过程实质上是获取利益的过程,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无具体的劳动行为将无所得。学校在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意识。应用型高校必须引领师生明确劳动的意义,进而能深度进入到既定的职责实践活动中。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改变劳动方式,不局限于体力劳动,包括脑力劳动或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行为。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首先需引领教师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理念,而后才能更加自觉和深入地参与教育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切实明确劳动的意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面向师生做好思想引领工作,确保教育主体与客体都能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指向。

(三)  教育过程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职业观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与行业的深度介入,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区别于以往的劳动形态和手段。社会个体可在虚拟网络空间展开劳动,在体力和脑力的相互作用下创造价值。应用型高校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劳动教育上升到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高技能型人才培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应用型高校必须注重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职业观,不被社会或网络中的错误观念所影响。尤其在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背景下,要引领学生正视不同劳动形态的优势与劣势,不能被眼前的直播效应所迷惑,要深层次剖析劳动价值。目前,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创造经济成为新的劳动形态,在网络媒体的渲染下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就业选择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认定,快速创造经济效益的劳动才更有价值,因此对产品生产与制造缺乏兴趣。制造业和工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与支柱,新时代大学生若都融入互联网行业,将会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职业观,要从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自身的职业选择合理性,并能辩证地分析当前的网红经济。

二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  以劳动观念引领为重

多元文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以劳动观念引领为重,具体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工作。教育工作者需引领学生树立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的正确观念,自觉地反对与抨击当下的躺平与躺赢消极理论与理念。大学生不应被当前的错误价值观所影响,更不能形成崇尚暴富的狭隘心理。应用型高校应将劳动精神深度嵌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继承与发扬我国勤劳、勤俭、奋斗的优秀品质。应用型高校必须注重训练学生劳动技能,令他们形成脚踏实地谋发展的积极意识形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注重思想维度的各种素养评价,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全面了解与诊断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科学和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动态优化教育漏洞,积极和全面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

(二)  评价内容高度契合育人总目标

应用型高校必须沿着正确的育人总目标,推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工作,生成的具体评价内容必须紧扣目标,不能剥离于实际的评价学生各种素养和能力。而评价标准的设计要高低适中,不能对学生产生过高的期许与期待,但也不能以低标准凸显教育成效。应用型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对应领域的人才结构和需求,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而最终生成的所有评价内容,必须要高度契合于育人总目标,培育具有正确劳动观念和极强劳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完全对标国家在人才教育和培育方面的具体要求,不能随意改变标准,更不能在人才培育质量上打折扣。以适当标准评价学生的成长质量与学习成果,确保他们真正形成高度适应社会的必要素养和技能。如人工智能时代下,学校不能过高地评价学生的生产技能,着重于评价他们的信息素养。当技术取代人工作业方式后,不能苛责学生掌握以往的劳动生产技术和技能,要面向未来重新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应用型高校必须精准定位自身的育人总目标,以此为着力点科学地设定评价内容。

(三)  高效处理效率与成效的辩证关系

课程内容设计,是劳动教育及教学成效评价的重要抓手。而课程是传授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重要载体,因此应用型高校必须合理定位劳动教育的性质与目标[1]。旨在实际推进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具体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时,对效率与成效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与辩证思考。教师要明确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根本价值和目标在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以评促教,客观地了解劳动教育成效,以学生成长特点和具体情况为依据,判断当前的劳动教育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实效性。教育工作者高效完成教育任务后,若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思想素养和劳动素养,将不能认定该项教育工作具备良好成效。应用型高校必须处理好效率与成效的辩证关系,由此更加客观和科学地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成长质量为依据和标准,而不是局限于教育任务的完成效率上,即高效地讲解知识不代表学生高效地内化吸收,最终对劳动教育成效进行评价,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上升空间与劳动知识掌握情况为标准。

三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框架

(一)  生成具体的评价标准

应用型高校需对学生的劳动素质、思想素养、劳动技能和专业能力等维度,分别生成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需要全面聚焦学生成长与成才过程,在思想、能力、价值观、情感和劳动观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和综合评价。应用型高校不应将劳动教育与体力劳动相提并论,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环节时,不应定义成校园的义务劳动行为,要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成长与劳动技能的提升。否则,劳动教育将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学校获取免费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应用高校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习得劳动技能,确保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应用型高校必须科学制定与设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产出价值进行科学评价,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劳动动机和行动。

(二)  加强思想观念的引领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深度嵌入到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增强该项工作的实践性与真实性。教育工作者不应完全依赖于自身的工作经验,要在学生实际劳动过程中观察他们的劳动观念,判断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2]。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将思想素养的评价作为关键指标。应用型高校务必明确观念支配行为,只有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才能更加积极和持续地参与各种劳动,并在实践环节获得劳动知识或技能。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在学生正确观念形成方面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应用型高校应设定更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引领学生对各个岗位的劳动价值建立正确和深刻的认识。思想和价值观层面的评价,应作为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更多地融入主观动机的评价指标,以此促使学生能自觉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进化。

(三)  构建层次分明及具有可行性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依赖于科学和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评定指标的设定,关系着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成效,并会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应用型高校必须注重实践过程表现的评价,在思想、情感、价值观、技能和能力等维度,分别生成具体的评价指标。如思想维度,学生实践过程中是否具备积极的劳动动机,对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困难能否形成积极的应对态度,针对这些方面对学生的思想素养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客观的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3]。同时,要在理论层面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明确学生是否扎实掌握劳动相关的理论知识,由此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优化与完善。教师要根据劳动的类型和教育目标,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形成不同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施教者评价和服务对象评价等。应用型高校采用多主体评价的方式,获得更加客观和理性的劳动教育成效评价结果。而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介入学生劳动过程,对他们劳动素养的发展性进行科学和全面评价,对劳动观念和行为实现常态化监测。高校要将学生所有劳动相关的信息记录成册,依托可靠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多元和客观评价,促使大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并能在各类劳动活动中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应用型高校要不断拓展评价维度,不仅要把握好实践劳育的评价,还要结合思政劳育、专业劳育、环境劳育等,分别对学生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以此推动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  动态优化与修正目标体系

应用型高校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务必要始终坚持评价内容高度契合育人总目标的原则落实工作任务和内容。学校要紧扣人才培育总目标,动态优化与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工作的目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劳动情怀为主要目标,有内在依据和明确方向地培养与评价学生劳动素养,主要从以下4个層面着手[4]。正确劳动观念树立层面,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明确劳动的价值,并以正确的目标为导向参与各种劳动活动。而教育工作者需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劳动观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逐渐引领他们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价值进行辩证思考且产生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明确认识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以此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逐渐形成更高层次的劳动观念和理念。劳动情感方面,主要是通过客观理性评价学生情感素养,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劳动积极性,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和积极心理,并真正认可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劳动的态度方面,要在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对各个领域劳动者的态度,由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即充分尊重所有劳动者,并能自觉维护其人格尊严。劳动创造能力层面,主要是对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组织不同规模和主题的劳动活动,继而对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进行多元评价。如学生缺乏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教师需生成具体的教育与引导措施,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下,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劳动技能,结合自身的专业深度高质量地参与到各种职业活动中。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创造价值。

(二)  构建丰富和多元的教育内容体系

应用型高校应分别对学生课程学习表现与劳动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自评与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与劳动中的具体成效[5]。秉承高效处理效率与成效的关系原则,构建丰富和多元的教育内容体系。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实际能力与学习心理为依据,设计多主题的教育内容。学生实际参与劳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以此诊断劳动教育问题,科学判定劳动教育成效。例如,教师以爱劳动为主题,组织小规模的劳动实践活动,由此引领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能充分认识到不同岗位的劳动价值和意义指向。在实际参与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劳动的习惯,并能真正热爱劳动,看到劳动的价值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可组织学生每日参与到宿舍和班级卫生保洁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或是定期组织美化校园环境活动,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必要素养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为美化校园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创新想法,以学生的实际行动来实现预设目标。利用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在享受劳动成果和果实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劳动的意义和美好感受。高校还应以会劳动为主题,具体实践与实施劳动教育评价体系[6]。即以专业教育为着力点,组织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劳动活动中。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专业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主要是引领学生形成专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具体的实习实训活动中,参与到不同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中,由此真正认识到专业知识在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正视自身的优势与短板。而对学生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测评与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引领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还要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必须要深度嵌入行业背景和市场环境,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主题和内容,对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劳动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客观结果为依据,动态优化与完善劳动教育内容和专业教学课程内容。

(三)  构建易于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的评价体系

应用型高校要善于利用劳动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系统功能,在具体劳动与作业中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以具体目标为导向的内容规划,要切实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和全面成长。教育工作者要从知识建构维度思考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践,学生应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体,而不再是迫于外界压力被动的学习与记忆知识[7]。应用型高校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在实践环节评价与强化学生的勞动意识和技能。劳动教育应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要在有效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继而能高度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高质量发展。劳动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实践、教育、评价等环节,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正确的劳动观念,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育。应用型高校应专门开发劳动实践与人生价值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在实际劳动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而国情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需巧妙地渗透到劳动教育体系中,继而拓展劳动教育评价的维度,即不局限于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方面的评价,要在学生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评价。既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情感,还要能将自我价值实现嵌入到国家发展事业中。由此,真正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培育可高质量服务于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创新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五  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发展实际及各领域人才需求新标准,科学地构建与实践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和理性的评价,既要保证他们了解自身的能力短板和态度问题,还要切实在理论教育和实践环节进行问题处理与应对。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充分发挥问题诊断功能,还要不断探寻更加科学的人才教育方法,旨在全面跟进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各个领域和岗位输送有正确劳动观念和积极劳动态度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瑛.立德树人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J].西藏教育,2021(7):16-18.

[2] 高展望,姚福义.劳动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7):100-105.

[3] 高展望,姚福义.劳动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7):141-146.

[4] 姚菡.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57-59,78.

[5] 杨晔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措施[J].文教资料,2021(11):196-197,210.

[6] 朱贤友.基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决策探索(下),2021(2):68-69.

[7] 杜萍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对策探析[J].才智,2020(21):122-123.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三结合、全程化、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Z2021054);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视阈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2021YB034)

第一作者简介:于亚楠(1980-),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劳动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应用型高校实践策略
传承吴地童谣童戏,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新青年下乡”高职学生劳动意识培养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发挥实践基地优势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