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2023-07-18 07:45张焕锋
关键词:双减作业素养

张焕锋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为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素养,实现减负增效,亟需教师理清新思路,更新方法。教師可以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走进学生内心,实现教与学的质变。

一、明确小学数学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双减”的目的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降低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教育的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对于具体学科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弄清教什么与怎样教、学什么与怎样学的辩证关系,才能理清问题导向,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趣味,体会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回归教学的原生状态。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思想、抽象思想和模型思想,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新背景,对标新课标,整合多种资源,找准大概念、大单元设计,强化结构化备课,提高课堂效率,践行“双减”目标。

(一)大概念、大单元思想下的整体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围绕教学主题为核心,集结大单元知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级、分层设计,从单一的概念或知识,迁移到多种、更深层次的知识,跨越时空和学科的界限,使碎片、凌乱、单一的知识串联成整体,有效提升学习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笔者将这节课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动手画圆,在其动手操作过程中,结合图形理解在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通过对折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第二课时融入欣赏与设计环节,将圆的周长与数学文化中有关圆周率的内容融合在一节课中,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时,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教学,通过阅读或视频的形式了解周长与直径的探究方法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办法进行核实。如此融会贯通,使数学文化与知识有机融合,激发了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优化作业设计模式,拓展减负增效新方式

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新知识、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体现其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既要体现“梯度”“精度”“坡度”,又要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

量体裁衣,分层次设计作业。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对知识结构掌握不完整的学生,要设计一些基础性、知识迁移较少的作业,使其获取成功体验和自信;对知识结构掌握完整的学生,作业设计要突破原生知识,设计具有发散思维的空间的知识,在练习中体会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针对重点内容、易错点在作业设计中,要以“处方”“图表”等形式进行归纳整理,突破知识的单一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设计要做到“有滋有味”。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原本单一枯燥的作业,设计成数学学习的趣味活动。如在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笔者利用“开心一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错误单位,体会面积单位的合理利用。如“星期一,小明早早来到教室,先是将5平方分米的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又拿起5米长的扫把打扫教室卫生,抬头看到老师来了,手里抱着6平方厘米的课本,他高兴地笑了起来,露出一颗颗1平方米的牙齿。”这样的作业设计比简单的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要有趣得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还应充分挖掘知识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数学作业具有操作性、灵活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地探究数学知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夯实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要让学生减负、提质、增效,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上,在培养数学文化上,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