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3-07-17 23:53谢素军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青年高质量发展

摘  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正在全国45个试点城市和99个试点县域大力推进,如何理解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青年与城市的关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高质量发展对城市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本文从理论溯源上分析了青年发展型城市源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深化,对国际国内主要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从实践特征方面分析了东部沿海城市、中部大中型城市和西部枢纽型城市在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特征。并归纳和总结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具备的共性标准,即确立城市服务的主体责任框架,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明晰青年群体的先锋引领作用,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同时指出在一系列的指标环节中青年就业创业是热点和焦点,也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体系中基础性指标,在青年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辐射和牵引功能。

关键词:青年  青年发展型城市  高质量发展  青年发展规划

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吸引青年安居乐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而青年高质量发展则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创新动力。2022年4月1日,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激发青年担当作为、注重普惠均等导向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方向。这一战略方向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3日印发并实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高度契合,并由推动青年发展提升到青年与城市联动发展的新高度。因此,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构建的实践路径研究成为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理论溯源、实践特征、共性标准和关键环节四个维度尝试进行有益的分析和讨论。

一、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理论溯源

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核心内涵是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本质上就是贯彻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实现青年与城市良性互动和高质量发展。事实上,城市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政府及学界探讨的重要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新都市主义风潮的盛行,联合国开发人居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学人智库等国际知名机构开始关注城市发展质量,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及解读,2010 年,联合国人居署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城市”( Inclusive City),并将其作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加以推动。[1]2011年,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城市是能让人类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生活和充满希望的地方。[2]随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4 年出台首套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 ISO37120,并经多次修订,形成了包括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扩张、社会现代化、城际协同发展在内的五维分析框架。[3]这与当下提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以人为核心,以城市为纽带的各类发展模式被提出并付诸实践,如英国的社区模式、德国的园区模式,美国的科技谷等都备受关注。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 Glaeser )的畅销书《城市的胜利》有一句名言,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4]这一发明促进了人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进步。

基于城市高质量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青年发展型城市也被称为青年友好型城市,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媒介话语体系中也被赋予“年轻城市”“青春城市”等称号,其核心内涵在于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层面确立青年优先发展的定位,全社会、全过程尊重青年的表达和诉求,关注青年发展的困境和出路,站在青年的视角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措施,从而实现城市发展极具张力的青年参与度和贡献度。

青年发展型城市最早源于城市规划理论认识的演进与深化,“城市规划从单纯关注物理空间塑造转向对城市社会文化的探寻;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美学审视转向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5]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至上的发展方向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发展出现在户籍、学习、就业、交通、住房、医疗卫生和公共设施共享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阶层化、圈子化愈发明显,弱势群体发展问题逐渐凸显,青年发展遇到明显的困境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城市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青年始终是最活跃的群体,面对不平等带来的矛盾冲突,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以及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发达国家,因为青年的不满和暴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分配必定是以最弱者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6]因此,城市规划理论不再就建设论建设,从一项技术生产的活动逐渐转化为政治性、社会性的综合活动,城市规划评估也不再局限于冰冷的科学数据,开始关注人文建设和价值关怀。在这一时期,许多政治学、社会学家也开始呼吁回归人类本真,特别关注青少年、儿童、老人等群体的基本权益,积极回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病症,回应和纠偏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作用,逐步走向青年發展与城市进步的多维协同和良性循环,即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理念雏形。

伴随青年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包容型城市等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开始获得国际国内重要部门和机构的重视,联合国人居署作为联合国系统内主要从事城市青年政策制定、相关研究推动和工作计划实施的国际机构,专门建设了一个由15个相关研究机构或智库组成的 “城市青年研究网络”,通过组织全球学者开展青年研究来指导、推动重要国家、区域青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每半年推出一期的《城市青年状况报告》作为其《世界城市状况报告》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青年世界城市论坛对话》则作为半年刊定期发布城市青年问题前沿研究成果,成为促成将青年发展纳入城市发展核心目标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重要理论阵地。[7]开展青年与城市发展研究的国际学者非常多,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学者查理德·利汉,在其著作《文学中的城市》提出,并不只有通过城市的社会经济研究才能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除了讨论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等,在城市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的青年形态和意识形态,或许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入城市。[8]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则提出青年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条件在于青年要在心理上走向成熟,城市要在建设上趋于科学,摆脱低欲望的桎梏。[9]美国学者布赖恩·贝利则注重正义城市建设的理念,将青年发展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10]还有荷兰的fred Sanders,国际期刊《citis》副主编约翰沃尔特,法国的Alessio Kolioulis等知名学者都将城市与青年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而国内明确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相对较晚,主要体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19年10月起,团中央面向全国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已有45个试点城市和99个试点县域。[11]聚焦“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是服务城市试点能力建设的关键性内容,指标体系是推进试点落实、强考核、抓质量的关键性抓手。2022年,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等正式发布《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这一系列密集的举措彰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并已经完成政策基础的铺建,相关理论的构建也瞬间成为学界的焦点,并聚焦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体系建设和政策实施两大方向,这些研究成果较好地转化为当下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

二、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实践特征

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不断在实践中改革优化。最早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践要追溯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共青城,以及中国江西的共青城。这两座城市的建設都具有浓厚的共产主义特色,都是通过组织发动青年迁徙而至,都是大力发展工业、垦殖业推动经济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且伴随社会的发展,政治意义渐渐超越经济价值,成为国际社会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标志性案例。[12]

再看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实践则明显更加科学而丰富,特别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发布后,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国各大城市主动探索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或“青年友好型城市”,并具有明显的地方城市实践特征。

首先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青年群体吸引力相对较大,青年创新创业贡献度较高,在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服务无缝衔接的特色。如深圳本身就是一座青年城市,在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注重理念先行,强化青年发展顶层设计,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写入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连续5次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单独成段写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深圳青年发展规划》、《深圳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系统化推出175条过硬举措。另一方面坚持服务为本,构建青年民生保障体系,建立青年民生实事长效机制,推动惠及青年教育、住房、就业项目入选深圳“十大民生实事”,强化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帮扶,加强青年教育保障力度,并面向青年、来深建设者等群体建设筹集公共住房。此外特别突出深圳特色,坚持“深圳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城市愿景,促进青年与城市融合发展、共同进步。[13]另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杭州则全方位引才、留才、用才,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建设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汇聚磅礴之势,积蓄澎湃动能。在杭州,小到暖心贴心的生活补助、租房补贴,大到诚意满满的购房安置、融资保障,精准务实的政策兑现,无微不至的服务关怀,“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链条,汇聚成杭州面向全球的引才“强磁场”。[14]

其次是中部大中型城市,在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主要立足区域特色,着重将青年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解决青年发展急难愁盼问题。如湖南长沙明确重点开展青春规划、青春铸魂、青春建功、青春友好、青春安居、青春活力六大工程,实施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加大安居补贴力度等23条举措,计划到2024年将长沙打造成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示范标杆。在青春规划工程中,长沙着力推动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在重点区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实施、管理治理全过程吸收青年建议、吸纳青年力量、体现青春元素,推动建设长沙“年轻力”中心,联合建设青年街区、青年中心等,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15]湖北宜昌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致力于打造青年乐创高地,重金出台人才政策,致力于打造青年安居福地,倾情解决急难愁盼,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支持用人单位设置托儿所或育婴室;依托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谋划上线“12355亲青在线”数智平台,将青年交友、青年服务、志愿服务等场景平移至移动互联网端,为青年提供信息查阅、点单派单、即时互动等指尖服务。致力于打造青年潮玩胜地,创新服务文娱需求,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为青年提供触手可及的高品质生活。[16]

再次是西部主要枢纽型城市,在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将吸引青年人才和凸显地方风情作为重要的目标。如贵州着力在健全制度机制、推动政策倡导、激发基层活力、优化考核督查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省级联席会议作用,完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常态化联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采取“请进来”和“走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定聚焦解决青年在住房、教育、就业创业、健康、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并推动全省青年发展政策项目集成,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17]广西桂林则将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与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宜业环境,加快发展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落实各类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搭建高水平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来桂留桂,从而打造成为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活力涌动、人才精英荟萃的青年友好型城市。此外,桂林还构筑45分钟通勤圈,切实让人们感受到“宜业”的便捷感和幸福感。[18]

总体而言,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城市正在积极推动工作实践,致力于探索在住房援助、空间友好、户籍制度、就业保护、创业促进、政务服务等领域推出普惠性、包容性、创新性的青年政策,不仅为城市赢得战略性资源优势,提供城市宜居性和永续性发展的解决方案,而且希望逐步实现从经济至上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关注精英向普惠青年的转变,使得适度普惠型青年福利和“青年首先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有助于在青年、城市、时代之间建立起更丰富、更深刻、更有意义的关联,对解决城市青年服务分散化、碎片化问题,实现整体性、协同性、衔接性的城市青年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明显的积极影响。[19]

三、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共性标准

当前,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构建各有特色,各具优势,也存在各种瓶颈,在具体实践当中,如何推动青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则因区域、城镇、人口构成及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异,在这个过程中亟需确立共性的原则和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其一,确立城市服务的主体责任框架,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感知一座城市的友好,最为直观的则是所在的城市能否解决青年的“急难愁盼”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共性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就业环境、住房诉求、婚恋交友、生育养育、身心健康以及权益保护几个维度。一座城市要真正彰显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友好性,首先,要聚焦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营造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和氛围。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体现青春元素,照顾青年特点,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将青年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强化职能部门协作,通过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促进政策协调和实践协同。其次,要聚焦教育体系的科学设计,打造公平且有质量的良性教育生态。近年来,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衍生的逃离“北上广”现象曾一度引起热议,事实上,子女教育不仅仅是“进城务工青年”的难题,也是城市不同区域青年遇到的难题。因此,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便是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入学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还需有效规划青年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聚焦现代化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变革,搭建充分激励青年实施才华的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是青年安身立命之本,一座缺乏就业岗位,没有就业动力的城市,也意味着青年的流失和发展的停滞。因此,以青年友好为导向的城市必须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特征和诉求,精准提供就业创业指引和服务,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保障青年合法劳动权益,并积极推动为青年量身定制高质量岗位,实现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第四,要聚焦城市住房市场的基本特征,因地制宜逐步优化符合青年基本诉求的居住环境。居住是实现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不同城市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切实贯彻“住房不是用来炒的”理念,构建以青年为主体服务对象的住房保障体系。第五,要聚焦缓解青年婚恋生育养育压力,营造满足青年个体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生活环境。面对困扰青年发展的婚恋交友和生育养育问题,要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积极的生育养育观,针对不同青年群体搭建高质量的婚恋交友平台,完善生育和养育保障体系,切实解决青年发展的后顾之忧。第六,要聚焦城市发展衍生出来的青少年健康问题,不断优化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成熟的良性环境。身心健康是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城市高質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党政部门要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包括青年在内的全民开放,积极组织开展青年体育赛事,形成全民崇尚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密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提高心理卫生知晓率,充分整合专业资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公益服务。最后,还要聚焦青少年权益保护问题,加快构建青少年权益免受意外伤害和非法侵害安全环境。近年来,校园霸凌和非法伤害青少年的案例时有发生,对青年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切实预防青少年犯罪,依法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为重要的路径和手段,同时要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重视网络安全,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其二,明晰青年群体的先锋引领作用,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青年作为核心引擎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而如何创新引领、激发青年建功作为至关重要。首先,要关注青年文化,推动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向。青年文化对城市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青年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完善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激发青年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青年文明生态体系。其次,要重视青年创造力,推动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热潮。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要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引才、留才、用才、聚才的城市氛围,激励青年创新创业,包容青年暂时的失败,并给予充分的保障和鼓励,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逐渐形成成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再次,要契合城市发展方向,推动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应鼓励青年确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在“急难险重新”的任务中挺身而出做出青春贡献。第四,要主动拓展开放渠道,积极组织动员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重点要抓住青年发展特征,遵循青年发展诉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新的工具和手段,搭建青年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有效平台,创新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具化路径。[20]最后,要关注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有效引导青年助推生活品质提升。生活理念的改变和重塑离不开青年,当前,要积极推动青年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推行绿色消费经济,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探索建立与青年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和文化,有效提升青年参与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和贡献度。

总体而言,城市对青年更友好与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是正相关关系,实现青年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必然随着城市的更新、青年的迭代而不断优化和改变,但“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不会变,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指标不会变,无论在何种发展阶段,青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四、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关键环节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聚焦两个主题:围绕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围绕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函括教育公平、居住环境、身心健康、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生育养育、权益保护等共性的维度和指标,每一项指标都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青年发展生态进一步精细化和特色化。在众多的指标体系里面,青年就业创业是热点和焦点,也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基础性指标,在青年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辐射和牵引功能。

就业,抑或创业是青年立业之本。青年个体的人生发展历程必然会经历共性的社会问题,也会因为所处城市的各异而面临不同的困境。但无论何种发展问题及困境,从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看,青年就业创业处于核心的位置,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教育公平主要的表征便是“进城务工青年”面临的子女教育问题,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就业创业未能解决身份的冲突,未能突破既有制度的藩篱,即便是港澳青年来到内地湾区城市,同样面临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更遑论农村户口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教育境遇。居住环境同样如此,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而言,买房困难的不仅是普通务工青年,即便是高技能人才、高学历毕业生也常常因为城市房价而放弃在心仪的城市就业创业,由此带来的“城市招不到人才,人才找不到归宿”悖论值得深思。进一步探析,如果就业创业并不能妥善地处理好青年的住房问题,那么,作为重要指标之一的生育养育问题则很可能成为青年肩膀上的另一座大山,高质量发展将会遇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此外,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与就业权益、职业保障密切相关,身心健康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当代青年就业创业带来的群体性压力。可见,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就业创业在众多指标中呈现出关联性强、辐射性广、影响力大的特征。

因为就业创业的基础性和创造性属性,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言,其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牵引功能。首先,青年于一个城市发展是最优质的人口红利。青年就业除了在本职岗位上出新出彩,还客观上予城市以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能力。近年来,“青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宠,因其活跃、绿色、环保、强延伸性特征而备受推崇。其次,青年于一个城市发展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青年是创业的主力军,新领域的拓展,新材料的研发,新方法的应用,新项目的实施等,大多以青年为主体构成,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城市的进步。再次,青年于一个城市发展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处,城市发展要走在国际前列,科技进步要走在国际前沿,青年是最具竞争力的群体,是一座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总体而言,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就业创业是显性的建设性指标,而教育公平、婚恋交友、生育养育、权益保护等共性的和特性的指标更多彰显的是青年与城市发展的附属性功能特征。

基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指标的功能性图谱分析,如何服务好青年就业创业,以及推动青年建功立业成为重要的评判和标准。一方面,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应然也实然给青年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青年是一个复杂构成、动态发展的群体,城市在构建青年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既要聚焦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失业青年等群体,也要密切关注新兴职业青年群体,为高技能青年人才、海归青年人才乃至前沿领域青年专家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既要从激励角度出发,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实现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又要充分做好保障,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健全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青年合法劳动权益,促进更多青年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创业是就业的延伸和升华。[21]一座具有创業激情的城市往往更具竞争力,这种激情源于城市是否擅于驾驭共性技术平台,特色化创业孵化园区,品牌化创新创业赛事。依据地缘特征整合资源,结合青年诉求制定政策措施,不仅让人才心有所向,更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不仅要激励成功的创业的项目,更要宽容并继续激励暂时失败的项目,真正打造近悦远来的青年创业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将就业创业方向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落实紧密结合,勇担重要岗位,发挥青年先锋队作用,攻坚克难冲锋在前。二是要提升技术技能,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青年精神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培养更多高技能青年人才,在本职岗位提高工作质量,创新创效创优。三是要树立青年模范,在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在各类青年群体中挖掘奋斗典型,讲好青春故事,传播青年声音,凝聚和激发更多青年投身到基层和一线,助力城市科学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就业创业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青年成长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无论是站在城市发展的视角还是作为城市青年的角色,都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青年在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志阳、陆亮亮:《包容性数字城市:内涵界定与全球比较》,《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2022年第1期。

[2][12]孙久文、蒋治:《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构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3]杨锋等:《ISO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解读》,《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9期。

[4](美)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刘润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5]王海荣:《空间理论视阈下当代中国城市治理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20年。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

[7]朱峰、章佳琪、蚁伊妮:《发达国家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兴起之因、评价之策及经验启示》,《青年学报》,2019年第2期。

[8](美)查理德·利汉:《文学中的城市》,吴子枫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2页。

[9](日)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姜建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75页。

[10](美)布赖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顾朝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15页。

[11]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公布》,登录自

(https://mp.weixin.qq.com/s/Qly7wuQIAgaTCNyZBjWzWw)。

[13]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奋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青年发展型城市》,登录自

(https://www.sohu.com/a/602150597_121384255)。

[14]朱颖婕:《杭州坚持“人才强市”战略 招才引才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登录自

(http://www.cnjdz.net/hqrw/2022/0929/114161.html)。

[15]唐朝昭:《青年更有为 城市更友好》,登录自(https://www.sohu.com/a/547832057_119717)。

[16] 阮仲谋、杨婧:《宜昌六大行动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登录自

(http://yc.cnhubei.com/content/2022-08/18/content_14988955.html)。

[17]许邵庭:《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 服务广大青年全面优先发展》,登录自

(https://www.sohu.com/a/491680228_121106687)。

[18]文昕:《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登录自(http://gx.wenming.cn/xcsx/202204/t20220427_6350371.htm)。

[19]朱峰:《“新一线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创新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6期。

[20]谢素军、冯英子:《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回顾、审视与前瞻》,《北京青年研究》,2022年第1期。

[21]谢素军、贺田露:《新时代青年创业问题研究》,《青年发展论坛》,2020年第1期。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Youth and High-quality Urban Development

Xie Suju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is being vigorously promoted in 45 pilot cities and 99 pilot coun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ng people and c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and what kind of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cities by all-round high-quality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deepening of urban planning theory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from the theoretical source, and sorts out the main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coastal citie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and hub cities in western China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oriented citie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common standards of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y construction, namely, to establish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ramework of urban services,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make the city more friendly to young people, clarify the pioneer leading role of youth groups,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ities, so that youth can be more promising in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youth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 hot spot and focus in a series of indicators, and it is also a basic indicator in the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y construction system. It has irreplaceable radiation and traction functions in the whole process system of you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youth; youth development-oriented citie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youth development planning

責任编辑  王文影

猜你喜欢
青年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