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生命教育
——以大班生成活动“我们与鹅鸭的故事”为例

2023-07-17 09:58周亚仙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幼儿100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小鸭鸭蛋小鸭子

文/周亚仙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幼儿园生命教育是指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断建构对生命恰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教育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用仁慈、恳切和同情的态度来面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身上体现着生命的伟大和美。”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的起始阶段。然而,当下很多幼儿园缺乏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真正思考,理论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幼儿尚未形成明确的生命意识。

一、审视价值:幼儿园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契合国家教育战略导向

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强调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生命教育对我国教育的长期改革发展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学期儿童身心都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成人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泛灵论”中指出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比如大风吹过,叶子飘落,都是生命的表现。结合幼儿的生命观及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将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感知中体悟,不断建构对生命正确的认知。有研究显示,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幼儿期也是培养这一品质的黄金时期,只有这样,幼儿今后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与社会和谐共生。

二、尝试行动: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

面对3—6岁的幼儿,该如何以适合的方式打开生命教育的一扇窗户,依托生命去影响和教育幼儿,使幼儿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呢?本文以大班生成活动“我们与鹅鸭的故事”为例,结合实践谈谈基于儿童立场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共情——唤醒生命意识

生活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应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以兴趣为起点,通过鲜活、多元的生命体验过程,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来正确认识生命,从而唤醒其生命意识。比如:幼儿园的小鹅和小鸭一开始是散养的,陪着幼儿一起生活(见图1)。可是等幼儿暑假后返园时,小鹅小鸭已经长成“大块头”了,见人就会伸长脖子嘎嘎乱叫,吓得大家都不敢靠近。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不得不采取“圈养”的方式,把鹅和鸭关在了鹅舍、鸭舍里(见图2)。有一天,一个幼儿说:“它们(被)关在笼子里好可怜呀!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出来吗?”生命不是人类独有的,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也有生命。鹅和鸭是具有显著生命特征的动物,也是幼儿的“好朋友”。幼儿因同情鹅、鸭而发出了要还它们自由的诉求,教师该如何回应呢?

图1

图2

幼儿园的饲养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幼儿感受人与动物的平等,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但这样“圈养”鹅鸭的方式,与我们饲养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次良好的生命教育契机,以此为话题,引导幼儿展开了讨论(见图3)。有的幼儿说:“我不能出去玩就很难过,它们肯定和我一样难过。”有的说:“鹅和鸭总是叫,它们肯定也很想出来和我们一起玩。”还有的说:“鹅和鸭被关在笼子里,只能看到它们头顶上的那片天空,真是太可怜了!”幼儿充分交流讨论,将自身生命与鹅、鸭的生命相交融,共情被关在笼子里的鹅、鸭。经过投票,大家决定“请鹅、鸭出门”,这一决定为幼儿感知生命现象提供了机会,幼儿也在与鹅、鸭的互动中认识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差异,体验着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见图4)。

图3

图4

(二)见证——感受生命过程

生命的孕育能使幼儿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存在、生长与变化,体验生命的多样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与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幼儿园饲养活动中孵化小动物的活动是最能使幼儿感受自然与生命的途径,教师应抓住这一“活”教材引领幼儿“走进生命”,通过对动植物生命历程及生长变化的观察,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帮助幼儿建构完整生命经验。比如:幼儿放鹅放鸭时在谷子盆里发现了一个蛋(见图5),大家纷纷猜测着“这是哪个的蛋”。有的幼儿说是鹅蛋,有的认为是鸭蛋。教师通过查找鹅蛋和鸭蛋的照片帮助幼儿辨别,原来这是一个鸭蛋(见图6)。“这个鸭蛋可以做什么呢?”当这个问题抛出后,有幼儿就问:“这个鸭蛋可以变出小鸭吗?”鸭蛋变成小鸭的过程是生命变化的过程,为了让幼儿能直接感知生命过程,感受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教师决定支持幼儿孵化鸭蛋。

图5

图6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本质是让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体验中,观察生命的样态,丰富生命的认知,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促进幼儿生命的成长。在等待、观察孵化鸭蛋的过程中,幼儿对生命不断产生新的认知。他们等了一天又一天,孵化器里的蛋一点动静都没有(见图7),有幼儿问:“这个鸭蛋孵不出小鸭吗?”有的幼儿想要放弃,有的愿意继续等待。就在大家都不抱希望的时候,第35天,“小鸭子孵出来了!”幼儿迫不及待地去看望小鸭子,只见它毛茸茸的,轻轻扑扇着小翅膀,很多幼儿都忍不住伸手想要去摸摸它(见图8)。幼儿见证了一个鸭蛋成功孵化出小鸭的过程,积累了对于孵化过程、生命雏形等方面的生命认知,体验了新生命诞生的快乐和欣喜,感受到了孕育生命的不易与艰辛。

图7

图8

(三)照料——关怀生命成长

生命是绚丽多彩的,而成长却是曲折前行。《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应该以生命体验为主要实施途径,在真实的生命情景中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脉动、联系与交融,领悟生命意义,从而学会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比如:小鸭子的出生让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同时也给大他们带来了如何照顾新生命的“烦恼”。幼儿和教师都没有照顾小鸭子的经验,怎么办呢?幼儿首先想到去请教幼儿园有丰富饲养经验的王师傅,王师傅告诉我们出生第一天的小鸭子主要给它喂水喝,过五六个小时后可以喂点白米粒,过了24小时候就可以喂一点小米、碎青菜等食物了(见图9)……生命的健康成长需要用心呵护、悉心照料。幼儿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照顾小鸭子,从一开始的水和白米粒到后来喂养不同的食物,大家分工合作、轮流照顾(见图10),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不断建构对生命照料、生命成长的认知体系。

图9

图10

生命活动的高度外显使得幼儿更容易运用感官去建构有关生命认知的直接经验。动物不同于植物,时刻展现出动态、难以预测的一面,在吸引幼儿注意的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探索机遇。幼儿第一天去看望小鸭子时,只见它从住的小纸箱里“飞落”到了地面上,幼儿心疼地赶紧把它抱回到了纸箱中,由此大家萌生了想要给小鸭子“换新房”的想法。可是该换怎样的新房呢?晨谈时,幼儿想到了班上现有的自然物,决定给小鸭子做一个用自然物搭建的房子。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幼儿成功给小鸭子换了一个“树枝房”(见图11),并在房子底部垫上隔尿垫,按时更换和清理(见图12)。每一种教育活动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幼儿“有所作为”,而且具体行动应是丰富多样的。幼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呵护着小鸭的成长,他们也在照顾小鸭子的生命体验中学会换位思考,感受爸爸妈妈养育自己成长的辛苦,从而学会感恩,懂得尊重和关爱生命!

图11

图12

(四)触动——面对生命消逝

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意义。生命认知维度不仅只有生长和繁殖,还包括衰老和死亡。蒙台梭利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死亡”对于幼儿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动物突然死亡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善用教育智慧,引导幼儿全程深度参与,使幼儿完整地感受生命的奥秘,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比如:一天去放鹅的时候,幼儿发现一只大白鹅“睡”在鹅舍里一动不动,有幼儿觉得是鹅生病了。他们焦急地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仔细观察后发现大白鹅不是睡着了,而是“死亡了”。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对于“死亡”都有恐惧心理,认为提及“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但“死亡”本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饲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适宜的引导很重要。因此,教师从人文情怀角度出发,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委婉地告诉幼儿大白鹅已经死亡的事实。

生命的孕育到终结都可能渗透着生命教育的契机。很多幼儿都是第一次面对动物“死亡”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有的幼儿面对大白鹅的“死亡”很悲伤,甚至大声哭泣,有的幼儿却因不懂“死亡”的意义而“无动于衷”。

三、探寻策略:幼儿园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索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十七条原则中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该要鼓励儿童去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由探索学习,去收获“真知识”,去发现“真世界”。生命教育的契机蕴藏在生活、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中,教师应该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准确捕捉幼儿探寻生命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润泽童心,助推成长,使每一个生命都灵动成长!

(一)捕捉幼儿兴趣,把握幼儿园生命教育契机

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应该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感兴趣、较为熟悉的素材。教师敏锐捕捉幼儿对鹅、鸭生命的关注,组织集体讨论并决定支持幼儿放鹅放鸭,由此开展了系列生命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生命教育契机,采取趣味性、生活化的教育手段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引导幼儿在见证生命独特与多样中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内涵,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观,萌发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之情。

(二)注重体验学习,丰富幼儿园生命教育形式

体验是幼儿在与周围世界互动中获得“真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幼儿从最初共情被关的鹅、鸭到后期学习照顾小鸭子,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中感知生命、见证生命、体验生命,从而不断建构对生命的认知,获得“真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应根据3—6 岁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遵循“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原则,创设区角游戏、主题活动、社会实践、阅读活动、模拟情景等丰富的生命教育形式,使幼儿感知、操作和体验,有效支持生命体验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营造多元环境,彰显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力

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本活动的执教教师天生是一个害怕动物的人,但被幼儿对生命的关注深深触动了,最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支持并和幼儿一起开展放鹅放鸭、照顾小鸭等活动。因此,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幼儿,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同时,创设丰富的生命教育主题环境,隐含生命教育内容,体验生命教育目标,润物无声,处处彰显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力。

(四)整合家长资源,提升幼儿园生命教育质量

家长是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有效协助者。《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生命教育活动中,如亲子阅读关于生命话题的绘本,帮助幼儿诠释“生命”与“死亡”。因此,教师应整合家长资源,在帮助家长理解生命教育意义的同时,共同引导幼儿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不断提升幼儿园生命教育质量!

四、结语

“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教育。教师需要深层次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幼儿生命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及榜样,使幼儿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感知生命、体悟生命价值,自由展现自身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小鸭鸭蛋小鸭子
鸭蛋大约有多重
智救小鸭
小鸭子得救了
小鸭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表扬错了
五只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