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苏省昆山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验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探索智慧课堂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着借鉴作用。针对人工智能课程评价所出现的问题,建构评价环境信息化、评价目标精准化、评价量规可视化、评价方案效率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实效化的六要素体系策略,将对人工智能课程提质增效、助力课堂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语音学习系统;小学英语;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6-0085-03
【作者简介】钱程,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紫竹小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二级教师。
为探索智慧课堂应用于过程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昆山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已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此尝试过程中,方法运用不高效、量规设计不合理、结果反馈不到位等问题频发。基于此,笔者针对人工智能课程评价所出现的问题,归纳出人工智能课程评价建构策略。该策略有以下六要素组成。
一、评价环境信息化
信息化的评价环境,依赖于各类信息化设备构筑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平台由数据层、分析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四个部分构成。数据层主要由各类软硬件设备组成,负责直接采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并将数据传递给分析层进行处理。通过这些设备,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以数据形式量化呈现,提高了教师的评价效率。分析层包含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例如常见的Excel软件和SPSS软件。通过挖掘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统计学生的学习时长和进度,评估学生的测验情况和课堂情绪,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应用层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准确诊断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满足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提高评价实效。用户层则直接面向过程性评价活动中的各个主体,主要对象有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员等,他们通过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评价活动。
二、评价目标精准化
评价目标需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在掌握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提下,设计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效果是评价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教育云平台在线交互和即时反馈系统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快速发布导学资源并收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精准诊断学情,把握教学重难点,从而确定过程性评价目标。
以昆山市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为例,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栏目中,提取本人授课的班级,导入学生信息,通过在课程管理栏目中新建课程,或直接导入已开发的相关课程模板,编辑课前预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在章节下选择新增交互式课程,上传添加图片、视频、文档等学习资源,执行保存命令,通过在该章节下选择新增客观题集,根据课程内容,合理添加单选、多选、填空等题型。教师还可以设置学生的提交次数,并决定是否公开答案。教师编辑好课前预习作业后,需发布课前预习资源,并在课程进度中,开放解锁学生浏览预习章节的权限。当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在数据栏目下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需要打包和下载班级数据,进行深度的学情分析,最终实现评价目标的精准化。
三、评价量规可视化
直观可视的评价量规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权重,是开展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抓手。使用思维导图、数据图表等信息化工具,可通过图片形式展现评价量规中所要表达的文字信息,更能贴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评价重点。
评价指标具有具体、可测量的特点,是评价量规的具体体现。通过思维导图设计的评价指标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具象阶段。因此,思维导图中丰富的图像、色彩元素,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各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关系,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二是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评价指标。人工智能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评价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可以被具体量化的子目标后,评价指标将变得非常复杂。通过点击思维导图中的关节点,可以显示或隐藏评价指标内容,帮助学生聚焦当前学习阶段的评价重点。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数字资源形式提供问题解决的路径、取得进步的具体步骤,为学生的评价活动搭建支架。
评价权重体现了某一维度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数据图表有助于评价权值关系的迅速有效表达,运用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的评价权重图表,相较于在传统表格中直接进行数值赋分的形式,可以简化评价权重的复杂性,使评价权重变得一目了然,便于小学生理解、交流,增强其审视能力。同时,能够展现评价量表的全貌,体现不同评价子目标间的复杂关系。
四、评价方案效率化
评价方案是开展评价活动和分析评价结果的依据,涵盖评价方法和工具等内容。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是两种常见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量化评价是指通过数字和度量来描述学生发展的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控制、便于数据处理的优势。质性评价则是指通过观察记录、档案评价等手段,力图自然、全面地描述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评价方法。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可以提高评价方案的效率。
量化评价工具有标准化考试、随堂测验、自我诊断测验、问卷法等。借助人工智能课堂中配备的即时反馈交互系统、平板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可以实现评价量规的实时下发、收集、统计,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质性评价工具则包括行为观察记录、谈话法、创作作品分析等。因其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一直是过程性评价中的难点,借助信息化的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利用平板电脑可留存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二是利用云存储空间可以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视频、图片和电子作品上传到云平台的空间中,供大家查看与点评。
五、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过程是师生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活动的经过,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評价等阶段。受课时和学生操作水平的制约,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烦琐的评价方案。若过多强调评价要求,挤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突破了只能在教室内、课堂中开展评价的局限性,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评价活动走向开放,评价过程从课中延伸到了课后。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等智慧课堂环境,向学生下达评价任务。学生接收到任务后,根据评价指标,合作交流,记录学习过程,完成作品并进行分享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先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精讲点评,尽量覆盖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优化。
在课后,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并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最终成果。教师通过平台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果反馈。学生通过平台查阅教师的打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作品。通过智慧课堂延迟评价的时间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教师在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成长空间的同时,丰富其课后的学习生活。
六、评价结果实效化
对评价结果的实效化处理是本轮评价活动的终点,也是新一轮过程性评价的起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师生反思总结,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可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确保评价实效,这有助于挖掘评价深度,充分发挥评价功效。首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差异性地向学生推送个性化的课后学习资源。其次,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加以拓展提优,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再次,师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本轮学习的交流反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对课程设计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实现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师应当把握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最佳时机,重点评价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交流合作的过程、探究实践的过程,让信息化的过程性评价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课程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