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来
[摘 要] 利用隐圆定义可以解决圆锥曲线相关问题,即根据隐圆定义确定动点轨迹,提取圆的方程,进而结合圆的方程来运算推导. 隐圆定义较多,常用的有定长、距离平方和、张角、距离比值四大定义,文章结合实例开展隐圆定义的解题探究及教学思考.
[关键词] 隐圆;定义;圆锥曲线;方程
“圆的方程”是高中数学重要的知识考点,实际考查的问题中可能不会直接给出圆方程相关信息,但挖掘、转化、分析题目条件,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然后推导求解. 对于一些圆锥曲线问题,可以借助隐圆定义,提取问题中的圆方程求解,下面开展实例探究及解题思考.
隐圆定义,解题探究
1. 隐圆定义——定长定义
隐圆的第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该定义是基于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均相等来构建的. 解题时要关注题目中的定点位置和动点轨迹以及定长,根据隐圆的第一定义来提取圆的方程.
评析 在上述问题中,点A为定点,点P为动点,两点满足定长条件AP=1,根据隐圆的第一定义可以推导出圆的方程,后续借助圆的参数方程完成最值求解. 对于隐圆第一方程的应用,要关注三大要素,即定点坐标、动点运动、定长条件,在此基础上推导方程.
2. 隐圆定义——距离平方和定义
隐圆的第二定义:到两定点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即圆上动点到两定点距离的平方和为一定值. 该定义可视为关于圆标准方程的抽象. 实际求解时要关注问题中的动点和定点,根据距离平方和的条件来构建代数方程,确定隐圆情形.
评析 上述解析利用的是隐圆的第二定义,即根据动点到两定点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这个条件来构建代数方程,进而确定点D的轨迹为圆. 利用该定义推导隐圆,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建立坐标系,推导关键点的坐标;第二步,根据距离的平方和构建方程,并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进而确定隐圆.
3. 隐圆定义——张角定义
隐圆的第三定义:动点到两定点的夹角为90°,即动点到两定点连线的夹角为90°,则该动点的轨迹为圆. 该定义是基于圆的特性“直径对直角”所构建的. 实际求解时注意开展角度分析,确定其中90°角,进而提取圆的方程.
评析 上述解析借用的是隐圆的90°角定义,即通过几何分析确定其中的垂直关系,进而确定动点轨迹为圆,推导出圆的方程. 对于隐圆的90°角定义的运用,有两种思路:一是开展几何特性分析,推导张角为90°;二是逆用勾股定理,推导垂直关系.
4. 隐圆定义——距离比值定义
隐圆的第四定义: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即构建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若比值为定值,则该动点轨迹为圆. 实际解题时同样要重点关注动点和定点,合理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比值条件转化為代数方程,进而确定隐圆.
例4 被誉为古希腊“数学三巨匠”之一的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一动点P到两个不同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常数k(k>0且k≠1),则P点的轨迹是一个圆心在AB直线上的圆,简称“阿氏圆”. 据此请回答如下问题:
解析 可以点B为坐标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4所示.
评析 上述解析利用的是隐圆的距离比值定义,即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算出关键点的坐标,结合比值条件构建代数方程,进而推导出圆的方程. 此类问题解析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合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关注特殊点,准确确定动点的运动范围.
解题思考,教学建议
隐圆定义在圆锥曲线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定义可直接确定动点的轨迹,确定圆的方程,充分简化解题过程. 上述结合实例探究了隐圆的四大定义,其解题思路及构建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面进一步开展教学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1. 关注定理定义,挖掘知识内涵
定理定义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后续探究的基础,探究学习圆锥曲线时要关注教学中的定理定义,结合图象深刻理解其内涵,如上述隐圆的张角定义,本质上是圆周角定理的衍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关注圆锥曲线的定理定义,挖掘定理定义的内涵,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即结合具体图象,指导学生完成“定理定义解读→图象诠释→内涵挖掘→应用探究”的系统学习.
2. 总结隐圆定义,探究总结应用
上述是利用隐圆的四大定义破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具体过程,涉及定长定义、距离平方和定义、张角定义、距离比值定义,不同定义适用于不同的问题情形,解题时要注意解析题设条件,确定问题类型,再结合隐圆定义来确定方法.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从三点进行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总结隐圆定义,分析对比不同定义的异同点,掌握不同定义适用的问题情形;二是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隐圆定义的解题思路,包括分析过程、解题构建、注意事项等;三是引导学生应用探究,结合实例具体讲解,让学生内化吸收,形成自我的解题策略.
3. 挖掘解题思想,提升综合素养
使用隐圆定义解题涉及众多思想方法,如化归转化、模型构造、数形结合等,实则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完成思路构建、运算解析等.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思想内涵,掌握利用数学思想进行解题构建的技巧. 关于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定义讲解,阐述思想方法的本质内涵,以及解题的重点,如利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时图形与运算的分析紧密配合,由“数”构“形”,以“形”释“数”;二是解题过程中详细讲解思想方法,可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过程拆解,让学生思考重点步骤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具体感知思想方法的应用.
写在最后
利用隐圆的四大定义可高效破解圆锥曲线相关问题,通常解题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解析条件,利用定义构建隐圆,推导圆的方程;二是结合圆的方程开展分析推算,求解问题.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隐圆定义,归纳总结定义,讲解使用技巧,结合实例强化解题应用,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