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有多惨,我就有多惨

2023-07-17 10:53:04邓嘉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家庭教育

邓嘉欣

关键词:踢猫效应;家庭教育;自然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0-0077-02

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在班里成绩优异,父母对其期望较大,平时对小明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要求严格。初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小明发挥失常,成绩不太理想,父母对他进行了几天的批评教育,斥责小明,说再这样下去,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之后更是剥夺了小明外出玩耍的时间,强制要求他在家学习。从那之后,小明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再跟父母交流。偶然一次,小明的同学在QQ上收到了小明发给他的一段视频,视频里面小明多次用脚踢、踩、踹家里的小猫,甚至把猫举起来,从高处摔下去。在小猫发出凄惨叫声后,小明仍旧没有停手,而是改用木棒使劲打小猫。整个过程长达半小时,同学胆战心惊,连忙将情况告诉了班主任。

一、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作踢猫效应,是指当事者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被发泄者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形成一条坏情绪传递的链条,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对象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弱于自己的对象,就会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小明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甚至被父母剥夺了外出玩耍的权利,要求必须在家学习。此时,小明就是处在金字塔中间被发泄的对象,他心里有诸多愤怒和怨气,但是他不敢向权威表达,也就是金字塔尖的上层——强势的父母,不敢宣泄他的不满和愤怒。他只能向下选择比他更弱小的对象——猫咪进行攻击,他脚踢、踩、踹小猫,就好像是在向父母发泄他的愤怒一样。所以在视频中,当小猫发出凄惨叫声的时候,小明不但没有停止施虐的行为,反而用更加残忍的方式对待小猫。因为此时小明所体会到的快感是前所未有的,只有用更刺激的方式才能继续保持。这类似于成瘾行为,刺激越大,快感越强。

二、父母的高期望和过度的批评责罚容易诱发孩子的过激行为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过程受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的方向、速度和结果。父母的高期望和过度的批评责罚是小明产生虐猫行为很重要的原因。

小明的父亲是公交车司机,母亲在饭店打工,夫妻两个都仅为初中毕业,在社会上尝尽了苦头,所以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望子成龙的心理十分强烈。小明从小学到初中是保送的,学习上一直很上进,没受过什么挫折,从没有让父母失望过。但是进入初二以后,小明的情绪起伏波动比以前更大,加上课程难度增加,学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期中考试成绩较差。本来小明考差了,心情已经很低落,哪知道回到家,父母不仅没有安慰鼓励,反而对他一顿痛骂,无休止地谩骂给小明的心理造成巨大阴影。联想到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高要求,小明觉得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只是他们用来满足期望的学习机器,小明自述“我当时有种想死的心理”。

由此可见,父母的高期望和高标准造成了小明畸形的心理,在父母面前,小明一直扮演着好学生的角色,但在内心深处小明总是不安,他时刻处在警戒和防御中,害怕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甚至惩罚。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小明力求尽善尽美,以获得赞许,避免惩罚。父母这些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和过度责罚不但没有促使小明学业进步,反而适得其反,让他丧失了爱的能力。

三、学校要重视自然教育,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孩子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自然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天赋教育,是爱的教育,可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只蚂蚁……都有生命,生命一律平等,只有真正去爱,才会用心对待。

小明的心理感受力很弱,他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不灵敏,可以说是“麻木不仁”。一般的人看到别人很惨的样子,自己也会很难受。在心理学上,这种能力叫作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能产生怜悯和关怀之心,使得我们不会做出残酷的事情来。但小明的情感世界非常淡漠,他不认为猫是有生命的,体会不到猫被踢、被打、被摔时的疼痛感,对于他来说,虐猫行为很正常。而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和老师就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用视、嗅、触等感官让孩子亲身感受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气息,发展出爱的能力,可能就不会出现小明这样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其实,小明也如猫一样,身心遭受著巨大的痛苦。

万物皆有灵,人类和所有其他生物都是地球生命库的成员,人类并非超越任何其他生物,人类和动物之间也充满着深情和友善。正是在这种友爱中,人类因对小动物的关爱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由此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1)孩子跟猫一样,需要悉心呵护,不能过于严苛,如果孩子愤怒的情绪达到极点,他们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发泄;

(2)家长要抱有平常心,降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营造和谐融洽、相亲相爱的家庭气氛;

(3)学校要重视自然教育,通过鼓励和陪伴让孩子获得切身体验,获得亲身感受,并且将自己的生命经验与自然联结,从自然中获得智慧,汲取成长的力量。如此才有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进而发展出爱的能力,避免类似虐猫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晓康. 给孩子卸下“追求完美”的负担——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3):118-120.

[2]朱小虎. 从心理学视角看虐猫事件[J]. 大众心理学,2006(5):40-41.

[3]何金雨,孙琦,刘华清. 虐猫事件的背后,到底虐的是谁?[J]. 心理与健康,2020(7):14-16.

[4]罗军. 从“虐猫事件”看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J]. 学习月刊,2007(6):112,121.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家庭教育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考试周刊(2016年103期)2017-01-23 17:55:04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51: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5:08
自然学校呼唤“自然教育”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31:07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9:41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 18: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