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评分—解释”权力是如何伤人的

2023-07-17 17:50:13陶新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压力亲子关系

关键词:教师权威;学习压力;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0-0058-03

一、案例一:小学发生的怪现象

有一天我上完课,在大学校园里忽然被一名远远追过来的教授叫住了,說要请教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学习的深入交流,从中了解了一个特别的情况,发现了一个怪现象。

某学校小学四年级英语由一名优秀的教师执教,期末考试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考了100分,只有一名学生考了95分。老师高度重视,约谈家长说:“我教的学生个个英语考试都是100分,只有你家孩子考得这么差,班级倒数第一名。你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请家长找专家看看。”家长也是大学教授,高度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便向我询问:“我家上四年级的二宝A究竟有什么心理问题?”

我首先了解情况,这位四年级的二宝A,各项成绩都优秀,活泼开朗,也喜欢英语,英语口语很好,跟随父母出国时也没有交流障碍。这次怎么只考了95分,还被老师认定可能有心理问题呢?经过交流评估,我告诉家长:“你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这个老师有点问题。”

原因很简单,小四年级英语期末考100分还是 95分都属于优秀成绩,而且没有显著差异,更不能预测未来。英语老师没有实现全班学生考100分的目标,就乱怀疑乱解释,说95分的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下,真有可能老师说有问题,就会让孩子真的出现问题,即使之前没有心理问题。由于家长特别信任老师,而这位老师又是教学权威,让家长感受到了压力,于是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很委屈。这个压力背后有一股厉害的力量,很多人感觉到但是说不出来——话语权,老师拥有特定的话语权,她说的话明明不对,但当教授的父母也只能接受。这就是一个怪现象。

二、案例二:教师的权威导致孩子受伤

我的一位已毕业的硕士生当妈妈了,她忽然有一天来跟我请教问题,“老师,我的女儿(B女生,8岁)上一年级了,但是我最近被老师三次电话通知,说我的孩子已经三次汉语拼音测试倒数第一,要家长高度重视。我已经不淡定了,我晚上辅导作业时,已经开始跟我的女儿吼了。是我有问题了,还是孩子真的不行呢?”

我先询问情况,了解到女儿在学校每次汉语拼音测试都是80分上下,而其他同学都是90分以上,而且有许多得100分的。因为她的女儿在幼儿园大班时没有重点抓汉语拼音,也没有补课。进入一年级后,汉语拼音老师会教的其他孩子都已经学完了。而B第一次学习汉语拼音能够达到80分上下已经很好了。实际上B是一个聪明伶俐、多才多艺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差,只是其他同学重复学习,所以得了高分,他们学习掌握的效率并不比B高,或者说B只是不如别人熟练,掌握得还是很好的,因此B得到的评价是极不公平的。老师和家长怎么会如此不公平呢?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到,话语权、解释权的威力或者危害性没有被认识到。

老师和家长如何理解B连续班级倒数第一名呢?老师的理解是,成绩倒数第一说明这个孩子是我们班的差生;家长不淡定的原因是,被老师指责了,女儿考倒数第一难以接受,家长很没有面子,虽然知道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是问题。压力的层层传递,最终导致问题的出现。

三、被滥用的“考试—评分—解释”权力

妈妈感受到的压力实质上就是“考试—评分—解释”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不一定科学,不一定有利于孩子成长,但压力很大。明明B已经很努力了,结果也不算差,但被否定、被施压。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心态崩溃,内心必然会受到伤害。

“考试—评分—解释”是老师特有的一种权力,这个权力是社会制度、文化习惯所赋予的。小学四年级英语老师经过考试评分就认定“你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话语权发挥了影响力。你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考了80分,倒数第一名,是我班最差的——也是话语权的威力。家长因为尊师重教,立即接受了,感受到了压力,这个压力是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的文化习俗产生的。如果家长认为老师胡说或者不重视孩子的分数,结果就不会有压力,也自然不会传递到孩子身上。问题是现在“考试—评分—解释”权力被滥用,许多家长放大了教师这种“考试—评分—解释”的影响力,给自己的孩子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结果孩子容易受伤。这里的问题没有被认识到和被理解。

“考试—评分—解释”这一权力被滥用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受伤害,后果很严重。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受伤害的表现是躺平不干了——甘做差生,因为每次“考试—评分—解释”的结果都证明自己失败,这是学校里每周甚至每天都发生的事情,不躺平没法活;另一类是焦虑内卷,继续挣扎,直到有一天可以彻底放弃。这种放弃又分为三种,一种是考取了大学,目标实现了,不必再学习了,在高等学府混日子,因为还要继续在考试—评分—解释的环境下生存,但又丧失了内在的进步动力;第二种是经过努力成为少数的成功人士,获得了体面的工作后还继续奋斗,或者发财,或者升官,这些目标实现后开始放弃努力,忘记初心,辱没使命,成为只追求个人享乐而不尽社会责任的某些特殊人群;第三种是学习生活功能受损,心灰意冷,或者躺平不干了,或者患病,成为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患者中的一分子,少数更严重的甚至选择了自杀。

在现在的情境和文化压力下,成人为了学生升学的目标而展开了非理性的操作,把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体验感忽略了。这种情形之下,学生被当成工作对象和考试拿高分的工具。教育者只要完成阶段性任务,不用管学生的人生和未来,因为学生的人生和未来发展如何,不与现在的教师职责和家长责任的考核相挂钩。教育者的特权不受管控,权力没有节制,可以肆无忌惮,大行其道,结果就出现了以上两则案例中的怪现象。

四、正确认识并预防教师滥用权威的方法

这个游戏规则“考试—评分—解释”的伤人之处在于过于频繁的考试和对分数的过度解释,对此只要我们建立了正确的认识,也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

A和B两位学生的妈妈均采纳了我的意见,我们商定的应对方法简单而实用,应用之后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尊重教师的权威,但對于不科学、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话不听,重点接受和消化对孩子学习的感受、体验和成长发展有良性影响的意见。父母不必计较孩子考了95分是第几名,让孩子开心地生活和学习。因为许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威性对学生有多大压力,甚至还会带来伤害,但是老师又需要被尊重和被理解,因此家长需要成为师生关系的调节器。这个调节器需要过滤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信息,切忌把消极的或错误的信息传导给孩子。老师追究,父母就虚心接受,承担父母自己的责任,但绝不把消极信息传给孩子,这样可以避免部分教师滥用权威的消极影响。

第二,切勿过度强调每次考试的意义。中小学阶段的考试中只有少数考试具有重要意义,多数考试都是试错的过程,借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切不可以分数来随意解释学生的未来,切忌每次以分数来评价孩子的人品。可以说只有两次意义重大的考试,一次是“中考”,另一次是“高考”。但是也不能强调“一张试卷定终身”,考好了有前途,考不好就没有前途。了解学生情况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孩子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重点是通过考试达到促进掌握、探究的兴趣和提升创新能力等。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考试,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语言文字表述,学生有多种才能,以后都能在不同行业发挥不同的作用,都是有意义的。

第三,学习是终生的课题,让孩子持续地喜欢学习是最需要培养和维护的习惯和素质,“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才能幸福一生。A的妈妈最接受的是我说的“你的孩子喜欢学英语是最重要的,只要她一直喜欢,将来英语一定会很好,现在的考试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伤害她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被伤害了,教育和考试就错了。”父母和教师都应该共同保护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这比任何形式的考试和考试结果都重要。95分也是优秀的,80分也是很棒的,没有别的任何意义,第几名毫无意义。不能用孩子的分数来维护家长的面子,不能用考试分数来替代对孩子人品的评价,考试成绩更不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能推断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作者简介:陶新华,博士,副教授,临床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督导。国本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表达艺术心理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创办人之一,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苏州新教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学习压力亲子关系
脑海里放歌的高三男生
高中生学习压力与成长动力的自我体验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1期)2017-02-20 16:01:25
浅议中学生恋爱之原因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8:09:45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2:06:49
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0:47:29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07:21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11:10
城市隔代教育问题探究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小学数学多媒体动态化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