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

2023-07-17 18:57蒙乾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蒙乾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虽不是高考科目,但却是面向未来、面向新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现代课程。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亟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由此走进教育视野并越来越受关注。文章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征、应用价值出发,对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模型、注意事项进行了阐释、浅显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09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31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课上学习、课下巩固深化”的传统课堂翻转为“课下初步学习、课上知识内化”,即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在课上师生共同探究、答疑解惑等,将“课上”与“课下”流程颠倒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运而生,但因其不是高考科目,学校和家长对这门课重视度不够、教学软硬件设备不足、教师多为兼职、学生的信息基础参差不齐,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效果不好、亟须改革。在众多实践探索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尤为亮眼,备受瞩目。

一、翻转课堂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具体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课虽然开设时间不长,经验积淀不多,但依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多数呈现“学生跟着老师转”的教学场面,与课程改革目标相差甚远。而翻转课堂的应用则体现了与之截然相反的教学特征。

首先,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定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掌控着课堂活动的主动权,该学习什么知识、怎样学习、提问哪些问题、怎样解答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控者,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学习教学视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控制学习量,避免了“一刀切”。而教师要做好支持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视频,及时与学生互动、指导、答疑解惑等,成为学生攀登信息科技高峰的人梯。

其次,翻转课堂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流程。传统课堂一直采用“教师课上讲授知识、学生课下练习深化”的教学流程,先初步学习再知识内化进而建立知识体系成为约定俗成的学习过程。而翻转课堂模式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完成“初步学习、理解”的学习任务;再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即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答疑,在多层次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最后,翻转课堂模式转变了教学资源的具体展示路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包括图片、视频、课件PPT等,其中演示课件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一般在课堂上播放,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重要依托。而翻转课堂模式的主要教学资源则是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练习题,一般在课前三天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暂停观看、回放观看等,自己记笔记、自己提问题,以自己的步调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只是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知识内化的腳手架。

二、翻转课堂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实践价值

其一,促使师生相处更和谐、互动更充分。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让他们走下讲台,与学生面对面,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亲密伙伴;也让学生通过课前学习教学视频的方式初步了解知识,在课堂上有了话语权,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与教师平等交流,和谐相处。教师不需要站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变多了,相处的方式也多元化了,因而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有机会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寻求互相帮助,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如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更充分地互动交流,学习就变成了发自内心、满足自我需求的积极活动。

其二,助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综合素养的要求,翻转课堂模式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就需要学生安排何时下载观看、怎样搜索相关素材、掌控学习节奏、与教师交流提出问题等,能够有力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间长了,对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都大有助益。同时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实现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其三,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提升了教学效率。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的主动抓取者,他们积极自觉地学习信息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信息素养的提升也在意料之中。也正因为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坦诚沟通,学生愿意学了、会学了,教师更主动、更有目的地教了,教学双方都是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效率怎能不提高呢?

三、翻转课堂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型

一节完整的课堂分为“课上”与“课下”两部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课下内容有“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学习”两个环节,课上内容有“课堂交流创作等活动”和“多元化评价反馈”两个环节,形成了互动频繁、相辅相成的具有发展意义的教学模型。

(一)制订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准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再加上信息技术课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其授课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要考量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做好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要制订详细、周全的教学计划。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详细周全的教学计划是翻转课堂模式成功的必要保障。教师既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细化的标准,又要对作品主题、学生分组、练习题目、评价考核等精心设计,特别是要对于答疑解惑、交流讨论等比较灵活的环节多做几种预案,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应对办法考虑周详,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精准掌控全局。

其次,教师要制作简洁、吸睛的教学视频。因为要面对基础各异的高中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独立制作教学视频,也可以参考网上优秀的视频资料。在实践中,教师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一要简洁,即每个视频的时长在10分钟左右,内容包含一到两个知识点,正好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点;二要吸睛,即具有聚焦学生学习意识的吸引力,坚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原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最后,教师要准备精炼、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课前学习用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导航、教学视频、基础操作练习、提出问题、进阶练习等,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以练习题为例,学习包里既要有基础操作方面的练习题,又要有难度适中的思考练习题,还要有学有余力的挑战练习题,类型丰富但题量不大。教师可将整个资源包以压缩文件的形式发送到学生邮箱里,供学生自主学习。

(二)完成自主学习,充分交流讨论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模式知识传递的初级阶段,是由学生自主掌控完成、教师辅助支持的活动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应用,课前学习是否到位至关重要。

首先,学生要下载并学习教师准备的资源包。教学资源包内的教学视频和练习题是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在学习教学视频时,学生可先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点,通过快进、回放、暂停等操作自由学习,并将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在做练习题时,基础题必做,拔高题选做,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完成练习,练习完成后发给教师。

其次,依托网络平台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资源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就要及时交流解惑。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交流,把学习视频或做练习题时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互相解答;如果还是不明白,就要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与教师联系,争取在一对一的交流中获取答案。同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组织集体交流。比如“使用关键字搜索以及百度地图的使用”,很多学生对于搜索详尽知识有误区,导致练习题中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对此,教师可通过腾讯会议开展集体交流,说说大家的想法,及时解决问题,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做好作品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当学生对信息知识及操作初步了解之后,就要为课堂上独立创作作品做准备了。具体来说,学生可在小组内讨论确定作品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素材,或在教师准备的资源包中搜索,或在互联网上搜索,最后根据主题进行删减、选择、整理,以备课上使用。

(三)集中解决问题,创作独立作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上活动是学生知识内化阶段,即通过答疑解惑、独立创作作品完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为知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上课伊始,教师先要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全部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内容、对于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掌握、练习题是否全部提交并确保是自己独立完成,从而全面把控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进入集中解决问题环节,教师一方面要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目的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透彻程度,以及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和新颖的个性问题;另一方面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请他们提出自己课前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师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果还有疑惑,教师则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或演示,直至问题完全解决。

课堂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独立创作作品。学生可根据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利用课前搜集素材开始独立思考、独立创作,将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小组及各成员的创作动态,及时点拨、指导。还是以“使用关键字搜索以及百度地图的使用”为例,小组内讨论确定“以北京为终点设计一条旅游路线”的创作主题,学生首先要确定旅游路线的起点、沿途所经城市、景区景点等,然后去安排最佳旅游时间、住宿地点、游览项目等,还要详细介绍周边美食、历史文化等内容,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學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反馈

成果展示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当学生独立创作完作品后,教师要安排在小组内轮流展示,然后投票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创作初衷、创作方法、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自己又是怎样解决的,是否完成了创作意图等,和全班同学一起探讨,互相分享知识和创意。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他人的创作雪中送炭、给优秀作品锦上添花,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评价是多元的,既有如成果展示、考核检测这样的总结性评价,也有针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形成性评价,既有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家长的参与性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多维度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总结学生的学习还有哪些不足、怎样进行补充巩固,本节课教学有哪些优缺点、怎样进行改进等,及时反馈以便构建更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四、翻转课堂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注意事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新颖高效,深受师生青睐,但其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翻转课堂与教学内容的适配性,要明确翻转课堂不是“万灵丹”,不是所有信息技术课的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的可以用,不适合的千万不要为了形式新颖而选用。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管理作用。高中生未成年,自律性欠缺,甚至部分高中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鞭策前行,所以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做好管理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发挥监督作用。因为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要用到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需要家长允许和支持,同时还要监督学生合理、有度地使用,避免他们打着学习的幌子玩游戏、看短视频等。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通报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大概学习时间,让家长心中有数,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五、结语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实践能力等十分有益。因此,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在课前准备、自主学习、课堂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下功夫,总结出更丰富、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型,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信息化社会建设培养更多更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紫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J].宁夏教育,2022(3).

[2] 刘海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家庭生活指南,2021(2).

[3] 马绍理.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讨[J].学园,2018(11).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