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成举 范丹 曾旭晖
〔摘要〕 基于1434份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技能培训与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政府培训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较大,个人培训次之,企业培训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较小,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处理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鉴于此,提出应当坚持以政府培训为主导,同时鼓励个人和企业培训共同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能培训;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倾向得分匹配法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3)03-0101-10
〔作者〕 邝成举 硕士研究生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 成都 611130
范 丹 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 成都 611130
曾旭晖 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成都 61007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玉米供需平衡问题研究”(18XJY013)。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出现了城乡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从而形成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国內学者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村户籍,但以非农职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力”〔1〕。早期农民工进入城市主要为解决温饱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高质量的就业并在城市中立足已成为新时代农民工的殷切期盼〔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达到2.856亿,广泛分布于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但整体就业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此,改善就业质量、增强工作满意度便成为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促进其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低人力资本水平会导致低质量就业,而低质量就业是导致劳动者工作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通过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入,还可以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增强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工作满意度。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通常被认为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两大基本途径,并且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替代关系,对于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群体来讲,重返正规教育似乎已不太可能,技能培训便成为农民工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3〕。因此,探究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当下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还有助于为当下政府推动稳岗就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二、文献回顾
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对工资水平、劳动强度、社会福利、工作环境等多个维度的感受,这些维度也综合成为衡量其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技能培训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之一,也逐渐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但早期学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技能培训对工作某种单一维度的影响。
2023在技能培训的工资效应方面,有学者认为通过技能培训,劳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能够带来工资水平的上涨〔4-5〕,但也有一部分学者研究认为技能培训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升没有明显的影响〔6-7〕。从不同类型培训的研究角度出发,翁杰(2012)认为政府培训对农民工的工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而农民工个人自费的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其工资水平〔8〕。张世伟等(2013)认为职前培训带来的工资增长效应比在职培训要大得多〔9〕。
在技能培训对劳动强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方面,郭凤鸣等(2019)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存在过度劳动问题,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能够降低过度劳动发生的概率〔10〕,周闯等(2021)的研究也支持该结论〔11〕。但邓睿(2019)却认为通过提高社会资本无益于劳动者劳动强度的降低〔12〕。也有学者认为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实现了正规就业〔13〕,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就会得到相应的保障,因此劳动合同也被作为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展进涛等(2016)研究发现与未参加培训的群体相比,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很大提高〔14〕,但也有研究认为技能培训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并没有明显的影响〔15〕。
总体来看,目前研究更多地支持了技能培训对工作有积极影响这一结论,但当涉及不同类型培训的实施效果时,研究似乎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比如许昆鹏等(2007)认为市场机制无法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从而会把弱势群体排除在培训市场之外,因此主张“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劳动力培训体系〔16〕。王秀芝等(2016)则认为企业培训最为有效,提出“以企业培训为主导、个人培训为辅助、政府培训为补充”的劳动力培训体系〔17〕,但也有研究认为政府培训存在低效率的问题,相反个人培训更有效果。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技能培训对某一维度的影响,且更多地关注了客观指标,而对劳动者工作满意度这一主观指标的关注并不多。作为接受技能培训以及承担工作的主体,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更能体现技能培训的效果,并且这一指标更具有综合性。在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中,囿于数据限制,学者也并未对不同培训类型进行细分〔18-19〕。基于此,本文拟从农民工主观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分析技能培训的效应,并对不同类型技能培训的效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发现当下更有效的技能培训方式,为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增强其工作满意度提供有益帮助。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1.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20年末针对农民工就业形态进行的一次大型线上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涵盖了农民工就业、创业、城市融入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情况。根据本文研究的对象,分析样本选择户籍在农村但目前从事非农工作,并且年龄在16-70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同时剔除极端值以及不可修正的样本,针对变量缺失的样本也同样进行了删除处理,最后获得样本1434个。
由于本次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需要对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本文采取Kendall-W系数来检验问卷信度,用KMO值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问卷效度。根据以往研究经验,当Kendall-W系数大于0.8时,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程度较强,即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当KMO值大于0.6时,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基本满足进一步分析的要求。本次问卷Kendall-W系数为0.854,KMO值为0.693,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所从事工作整体情况的主观感受,测量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自陈量表的形式,让受访者阐述自己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尽管方法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20〕。本文将问卷中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划分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五类,并依次赋值为1-5,结果表明,63.4%的农民工感觉比较(非常)满意,27.6%的农民工感觉一般,只有8.9%的农民工明确表示对自己工作比较(非常)不满意。
(2)技能培训。根据问卷中“过去一年,您参加过哪些技能培训”的调查数据,本文将培训分为政府培训、企业培训和个人培训三类。无论参加哪一种培训均赋值为1,反之则赋值为0。结果显示,81%的农民工至少参加过一种类型的培训,从参加培训类型来看,样本中参加政府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最高,为51%;其次为企业培训,为49.4%;参加比例最低的是个人培训,仅为26.6%。参加个人培训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门槛,农民工可能碍于昂贵的培训费用等,因而参与的比例并不高。
(3)其他控制变量。为了防止遗漏关键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本文还选取了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两类控制变量。其中,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农民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党员、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工作特征变量包括月工作时长、收入状况、是否有社保、是否签订合同、权益保障、工作安全性、工作发展性等。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样本分布情况来看,男性农民工比例占到72.9%,高于女性农民工的27.1%;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0.85岁,其中年龄最小的是16岁,年龄最大的是68岁;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民工占到64.5%;从婚姻状况来看,60.7%的农民工有配偶;从健康状况来看,77.7%的农民工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从月工作时长来看,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长为227.6小时,按照国家周工作时长不得超过44小时的规定来推算,农民工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表明农民工群体的劳动强度依旧很大;在劳动合同的签订方面,有76.9%的农民工与劳动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59.3%的农民工表示有缴纳基本社会保险。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如果回答为“是”,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根据统计结果来看,这两个问题的平均值达到了0.769和0.593,总体来说农民参保率和合同签订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与王广慧等(2021)根据2016年数据所得出的0.58和0.55的研究结果相比已有很大提高〔21〕,这也反映出农民工的就业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另外,绝大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安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根据问卷结果,这两项问题的均值分别达到了0.931和0.767。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1.计量模型选择
本文研究的是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其衡量指标是一个离散的有序变量。在回归分析中,对于有序分类变量的分析通常使用有序概率模型,本文拟采用有序Logit模型,其基本设定如下:
Satisfaction=?+α·Training+β·Xn+ξ(1)
其中,Satisfaction表示工作满意度,Training表示是否参加培训,Xn表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党员、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控制变量,ξ表示随机误差项。
但也有不少研究指出,无论是有序概率模型还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其估计结果的显著性以及系数方向均没有显著的差异,并且OLS的估计结果更加直观,易于解释〔22〕。因此,本文在采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利用OLS模型对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2.回归结果分析
表2列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1)-(4)为有序Logit模型下拟合得到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3)分别考察了政府培训、企业培训以及个人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模型(4)同时考虑了这三种类型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的影响;模型(5)则为OLS模型下得到的回归结果。从其结果来看,无论是有序Logit模型还是OLS模型,两种方法下的显著性与系数方向均较为一致,说明了结果的稳健性较好。
表2中的模型(1)-(3)依次列出了单独引入政府培训、企业培训和个人培训所得出的结果。从模型(4)和模型(5)的综合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农民工参加政府培训、企业培训、个人培训中的任何一种都能显著提升其工作满意度,且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其中,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所带来的满意效应较大,而企业培训带来的满意效应相对较小。与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相比,参加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分别能使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升约1.2倍和1.15倍,而参加企业培训的这一数值仅为0.58。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培训投资收益的诱使下,尽管个人和企业都有足够的动力去投资培训,但是市场机制难以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大都从事相对低端岗位,有限的收入、过高的劳动强度以及高昂的培训费用迫使农民工难以将潜在的培训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较大,与用工单位以短期合作为主,企业出于经济性考虑也不愿意投资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相反,政府培训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既能保证培训的覆盖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减轻个人出资培训的经济压力,因此相较而言政府培训的效果会更好。
在控制变量方面,性别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宋红岩(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23〕。已婚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更高,这也能很好地体现“婚姻溢价”效应;党员身份能够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党员大都是某一群体的先进代表,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一般要优于普通群众,因此其对工作的主观态度会更好;健康是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载体,因此健康状况也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而受教育程度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工作特征变量方面,工作时间越长,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收入情况的改善对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影响也非常显著,对于农民工而言,获取更高收入来改善家庭生活是其主要目的,因而收入情况成为影响其主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也会对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签订合同和缴纳社保意味着农民工实现了“正规就业”,工作具有了更高的稳定性,故而会对其满意度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工作自身的安全性以及未来发展性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权益保障通过了模型检验,说明与其他因素相比,农民工更在乎的还是自身权益是否被侵犯,如是否拖欠工资等。
3.PSM估算结果
上文中的估计结果表明了参加培训的确对提升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要分析参加培训带来的满意度效应,必须保证样本中农民工参加培训与否是随机分配的。但现实中,农民工参加培训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种自我选择行为,因此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需要对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考察。
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时,计量经济学中主要采用工具变量法、社会实验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但工具变量法往往由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具变量而饱受诟病,社会实验法由于存在伦理性问题而难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构造一个反事实框架,这样既能避免工具变量选择的争议,又能解决社会实验难以实施的问题。其基本思路首先是根据每个个体的特征,估计每个个体参加培训的概率,再计算其倾向得分。然后寻找与参加培训者倾向得分接近的未培训者,比较二者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再对计算出来的差异取平均值,从而得到参加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处理效应。
当然,使用这一方法还需要对样本匹配的质量进行平衡性检验,以判断匹配前后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3列出了平衡性检验的结果,从表3中可知,匹配前后变量的标准化偏差显著降低,并且都小于10%,所有的P值都变得不显著,说明匹配后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不存在系统性差异,匹配质量较好。
表4列出了不同匹配方法下所得出的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可以发现虽然采用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果略有差异,但都显著,与上述分析的结果一致。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1434份农民工的样本调查数据,利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在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样本自选择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后,所得出的结论依然稳健。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对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培训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产生的满意效应较大,企业培训产生的满意效应较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由于政府培训带来的满意效应较个人培训与企业培训高,应当实施“以政府培训为主导,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为补充”的就业培训体系。尤其是对于面临高失业风险和缺少资金参与个人培训的农民工来说,政府培训更应该成为保障其就业能力的坚强后盾。另外,各地政府要密切关注本区域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的变化,加强劳动力市场调研,本着“劳动者愿意做什么就培训什么,能做什么就培训什么,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实用性原则来确定技能培训项目和内容。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力度,包括技能培训项目类型、培训时长以及报名条件等方面内容,引导劳动者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扩大劳动者技能培训的覆盖面。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个人出资主动接受培训。政府和企业可能难以满足劳动者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而市场化的培训主体能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农民工技能补贴专项资金的形式,向主动出资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市场培训主体的成立审批、后期管理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等.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06).
〔2〕郭凤鸣.技能培训对低收入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内生处理效应模型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01).
〔3〕史振磊,孙燕鲁.劳动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基于山东聊城朝城镇政府培训实施情况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9,(24).
〔4〕史新杰,方师乐,高叙文.基础教育、职业培训与农民工外出收入——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J].财经研究,2021,(01).
〔5〕赵德昭,耿之斌.“授人以渔”有效吗?——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工资效应检验[J].财经研究,2020,(08).
〔6〕胡永远,周洋,祁彩静.公共培训和私人培训效应的比较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8,(01).
〔7〕周世军,刘丽萍,卞家涛.职业培训增加农民工收入了吗?——来自皖籍农民工访谈调查证据[J].教育与经济,2016,(01).
〔8〕翁杰.政府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评估——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2,(06).
〔9〕张世伟,武娜.农民工培训的收入效应[J].财经科学,2013,(12).
〔10〕郭凤鸣,牟林.政府培训能否缓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基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04).
〔11〕周闯,沈笑笑.政府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1,(04).
〔12〕邓睿.多维就业质量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就业效应评估——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J].浙江社会科学,2019,(12).
〔13〕丁从明,李汪南,黄雪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吗?[J].财经研究,2020,(10).
〔14〕展进涛,黄宏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工资水平的决定:正规教育还是技能培训?——基于江苏金湖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6,(02).
〔15〕石丹淅,賴德胜,李宏兵.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14,(03).
〔16〕许昆鹏,黄祖辉,贾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市场机制分析及政策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7,(02).
〔17〕王秀芝,孙妍.转移劳动力培训效果研究——基于个人培训、企业培训与政府培训的比较[J].软科学,2016,(01).
〔18〕樊茜,金晓彤,徐尉.教育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4030个样本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18,(03).
〔19〕张世伟,张君凯.技能培训、工作转换与就业质量[J].劳动经济研究,2022,(01).
〔20〕程名望,华汉阳.购买社会保险能提高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吗?——基于上海市2942个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0,(02).
〔21〕王广慧,郝艳杰.政府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了吗?[J].数量经济研究,2021,(02).
〔22〕卢海阳,杨龙,李宝值.就业质量、社会认知与农民工幸福感[J].中国农村观察,2017,(03).
〔23〕宋红岩.中国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研究[J].调研世界,2019,(05).
(责任编辑 肖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