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芯畑 肖菊梅
摘 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即引导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出发,揭示知识的规律,并在情境的引导下不断深化认识以至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夸美纽斯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落实教育目标、实现教学的“便宜与彻底”、培养素质人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借鉴夸美纽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经验:根据年龄与学力分类,制定不同学段的适切举措;坚持德育为先,聚焦内容的选取;关注直观教学,利用感官经验发展悟性;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需求由“有学上”转为“上好学”,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执行教导要与撒布种子一样,不要重量,要重质。” [1]作为基础课程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为增强小学数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切实作用,学校和教师迫切需要一些教学方法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夸美纽斯情境教学法脱颖而出。夸美纽斯对情境教学法的见解蕴藏在《大教学论》阐述的丰富教法中。夸美纽斯认为:“假如用来舒畅学生心情的娱乐能够重视生活的比较正经的方面,使他们在消遣的时候也能受到一种确定的影响,这是极为有用的。”[3]夸美纽斯已经认识到生活情境的教育教学功能。此外,夸美纽斯在描绘理想学校的蓝图时提到要以“生活的预备”为教育目的,明晰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服务的。由此可见,教师应将教学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夸美纽斯也明确指出“每一条规则都应伴同许多例证,以便逢到新的事例时,规则的用法一看就明白。这里的“规则”就是学科知识,“例证”就是课堂创设的情境。为此得出夸美纽斯情境教学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出发,揭示知识的规律,并在情境的引导下不断深化认识以至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度以及师生互动频率,力求由传统的“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共教共学”,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进而实现教学活动的“快意且彻底”。情境教学法的形式取向多样,包含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展示、音乐渲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
一、夸美纽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有助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便宜与彻底”
小学数学知识相较于语文课程,缺少故事性、情节性,显现出其学科特有的逻辑抽象性。再者,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初期,其思维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抽象的数学课程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是枯燥甚至是困难的。夸美纽斯在阐述“便宜性”原则时提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欲望激发起来。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到任何阻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4]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求进行情境的营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扫除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阻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减轻学习负担。正如有学者所说:“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5]夸美纽斯认为彻底的教学能使“智力最低的学生也能领会” [6],而情境教学法的又一大优势在于对学生起点能力的要求不高,哪怕是后进生也能参与进教师所创设的这个生动的情境中来,使学生切身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获得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四年级“营养午餐”一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担任营养搭配师,为学校食堂的午餐进行合理搭配。基于心理学上的“多看效应”,这样创设的情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能在熟悉的情境下完成对“不低于”“不超过”及其对应数学符号的理解。情境教学法凭借其多样的形式及生动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有助于学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7]毋庸置疑,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服务的,情境教学法也不例外。《大教学论》中曾写道:“在学习复杂的积量问题以前,我们应该先研究实际的物体,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准备,去领悟更抽象的观念。”[8]情境教学继承了夸美纽斯的观点,将知识、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恰到好处地将教学内容还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恍然大悟、获得新知,提升学生对经验的感悟,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帮动物园称大象的重量,将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大象挂钩,增强学生的量感体悟。这样的情境化数学课堂能够充分地发挥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情境之中认识度量单位,也能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此外,有学者指出:教师可以设计“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统计活动。在得出调查数据后,要求学生结合数学课堂上的内容,自行设计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9]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能够完成对所学统计知识的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获得了提升。可见,情境化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促进学生推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完成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夸美纽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根据年龄与学力,制定不同学段的适切举措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10]小学教育持续时间长,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心理发展的快速变化期。为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情境教学方式。《大教学论》中提到:“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11]在夸美纽斯看来,人生无常,教育教学应当尽早进行。在此,笔者建议情境教学法进入数学课堂应从一年级开始,并根据小学低中高学段的不同进行形式内容的适当更改。一二年级是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结合幼小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开设游戏、故事融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三四年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务必抓住这个红利期,以创设启发学生思维的探究性课堂为主;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这需要将课堂部分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思考。例如,在“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中,针对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教具,给予数学算式具体的含义;针对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商场购物,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价格的运算,并能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小数运算规律;针对五年级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给学生创设好“分月饼”的情境后,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加减法自主探究并要求汇报规律。
(二)融入道德教育,重视情境内容的选取
夸美纽斯认为:“所有学科都应该与它相关的科目一同教授。”[12]情境教学法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展开的,不过为了发挥该方法更大的价值,笔者建议各位小学数学老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大胆地将各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教育内容包罗进来。基于小学教育的终身导向性,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刘红霞在执教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内容时,有意创设了一个爷爷过生日分蛋糕的教学情境,借机向学生介绍“孝道”。[13]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也表示了对“先德行,后智慧”观点的认同。除了传统的创设情境的办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还可以将道德教育与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情境教学的各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德育贯穿课堂的方方面面。根据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理论,校本文化、乡土文化等一切广泛的知识也可以借情境教学法与数学课堂相融合。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剪窗花,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对称的性质,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技艺的认识。教育改革要求选取授课内容的多样化,而情境教学法就如同一根纽带,将所有知识、观念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实现素质人才的栽培。
(三)关注直观教学,利用感官经验发展悟性
情境教学法应当充分利用情境的优势,发挥感官的作用,实现知识获取的渠道多元化。在《大教学论》的众多教学原则中,感官教学被当作“金科玉律”被多次提及:“教导应该尽可能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费较少的劳力被记住。所以,在学过的东西 ,没有彻底印在眼睛、耳朵、悟性和记忆里面以前,任何新课都不能进行。”[14]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目的地诱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比如数学课堂上不能仅有老师的“滔滔不绝”,这只能顾及耳朵;同时也应该善于使用图片、视频、模型,锻炼到学生的视觉。此外,课堂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说,让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困惑,不忽视对嘴的练习。直观式情境教学的优势在几何、空间学习中尤为明显。例如,教师在一年级“位置”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以教室为场景带领学生认识方位。而在四年级“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搭积木,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在使得学生通过感官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再对知识进行精加工,这也契合了夸美纽斯的观点:“凡是所教的都必须顾到它的真实的性质与起源去教。” [15]此外,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学者提到,在多感官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只有符合整合规律的呈现方式,才能起到易化效应,促进学习。 [16]因而,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一定要运用所有感官,而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化选择。
(四)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自主性差,做事大多凭自己的喜好。而数学学科的逻辑抽象性较强,相较于其他学科显得索然无味,学科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大了数学知识传授的难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解决数学传授过程中的难题,教师就不可忽视对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对此,夸美纽斯给出了建议:“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比如用对话的形式,即诱使学生争相答复,并解释深奥的问题、比较和寓言之类。”[17]有学者建议教师可大胆地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开展一些具有数学思想的小活动,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和形式导入新的课程。[18]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今年8岁,他姐姐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想一想姐姐今年是几岁?”这时,有的学生脱口而出:“3岁。”有的学生则质疑。教师可以借此引出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是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始。同时,结合情境将所学知识的用途告诉学生,无论是通过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是有必要的。夸美纽斯曾表示:“当事物被他注意到了,把它们的用途向他說明了以后,就应当把它们放到他的手里,使他相信自己的知识,并因知识的应用感到快乐。”[19]例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笔者建议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定时小游戏,即课前要求学生在课上具体某一时间点做一个指定动作。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借势向学生介绍认识钟表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课后设计一日时间规划表。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注意力和课后知识运用的频率。有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兴趣都有易迁移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保持稳定,所以王桂花建议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更换情境方法,有意识地进行创新。[20]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的落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将此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国家不断强调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这更需要加紧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普及,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启迪价值。
参考文献:
[1] [3] [4] [6] [8] [10] [11] [12] [14] [15] [17] [19] [捷]夸美
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8,121,83,105,195,70,27,119,91,129,85,91.
[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1,7.
[5] 米俊魁.情境教学法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3):24-28.
[9] 刘勇.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27):38-41.
[13] 刘红霞.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16):55-57.
[16] 周爱保,陈璇,潘超超.多感官教学有效提升学习力[N].中国教育报,2019-06-13.
[18] 王奋德.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学周刊,2020(9):7-8.
[20] 王桂花.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9):128,143.
基金项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课题“1921—1949年党的教育理论发展、实践及历史影响研究” (JYBZFS2019112),2022年度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研究” (22NDJC155YB),湖州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中外教育史专题”(YGJX20019),湖州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中外教育史”,湖州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评机制研究”(YJGX2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