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
摘 要:现代教育事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通过加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路径,推动高职教育获得高质量的发展。从“三全育人”的实质内涵出发,本文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现存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建立全员参与教育格局、开展“三横四纵”全过程育人、加强思政引领全方位育人、打造“三全育人”评价管理体系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体系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不仅可以妥善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还能在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中推动现代高职教育获得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育人队伍协同配合不够、三横四纵育人体现不足、全方位育人较为欠缺、“三全育人”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结合新时期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开展提出的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优化,促使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新格局尽快形成和有效实施。[1]
一、“三全育人”的实质内涵
“三全育人”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 全员育人——育人队伍建设整体性。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学生本人等都参与进来,在参与育人工作中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逐渐形成育人共同体,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全程育人——育人环节全程性。高职院校开展育人工作都是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阶段,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老师与学生的第一次会面、开学进行的第一课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育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和大学生活,利用好大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建立新的人生规划与理想信念,进而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持续贯彻执行。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关心服务学生等过程中,高职院校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全程育人崭新格局。[2]
(3)全方位育人——育人成效体现全面性。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开展综合的教育与培养,为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培育更多人才;要求高职院校从加强文化育人和坚持立德树人两方面入手,将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在加大实践育人的力度上,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全面综合的成长。
二、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在开展“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工作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查找问题,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当前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员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涉及的育人队伍大多是以学校、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为主,家庭、社会等参与比较少,特别是在家庭心理关怀、企业教育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同时,在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时,有的职能部门还停留在业务工作开展层面,对学生思政教育较为忽略,具体表现为只重视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较少,且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督管理,最终全员育人成效不够理想,不利于后续高职院校继续深入地推进全员育人工作。[3]
(二)全过程育人衔接不够紧密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工作要贯彻学生学习成长的始终,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加强学生系统性教育与管理,促使学生成长成才。但是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各年级教育联系不紧密和衔接不当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科学规划不足,且没有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同时,在开展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时,育人标准化、课堂趣味化、活动多样化等也体现不足,比如让生活实践走入课堂理论教学、规范学生生活制度等,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全方位融合育人较为欠缺
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以后要想取得理想的育人成效,则要高度重视全方位融合育人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专业教育、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文化活动教育等开展不足、融合不深的情况,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利用也比较少,无法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
(四)“三全育人”评价管理体系不健全
要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和全方位联动的“三全育人”体系,高职院校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围绕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教学评价工作上,让学生参与学校行政管理评价过程,将家长和企业纳入考核范畴。目前学校与家庭、企业、学生无法形成多方联动,高职院校要及时发现问题,采用有效措施进行解决。[4]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一)建立全员参与大教育格局
建立全员参与的大教育格局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且只有明确参与教育的主体和各自肩负的职责,才能够在后续协同开展教育工作中增进沟通、相互协作,助力新时期高职院校更快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相应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构建全员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改革、队伍建设、保障服务等方面入手,对辅导员、专业教师、党政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多维育人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员育人模式的有效构建,明确不同育人主体的职责,比如辅导员要建立文化育人理念,在落实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获得较好的文化育人效果;专业教师则要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分析学生的层次特点,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加强探究学习、技能培养、案例分析等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起来,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与品德修养的协同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后勤服务人员则要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入手,明确自身肩负的工作职责,将这些工作责任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5]
第二,创新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三全育人”所强调的是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对全程、全员育人体系的有效构建,可以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社会为两翼的协同育人模式,将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境融入其中,为开展全员协同育人工作提供科学性的指导与支持。家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通过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家校联合机制,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在相互展开教育协作中,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二)开展“三横四纵”全过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内容,全过程育人联系是否紧密合理,也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实际育人质量,因此在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时,要注重围绕“三横四纵”开展全过程育人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开展“三横向”全过程育人。在大学一年级阶段,高职院校要将教育重点放在增强学生适应性和夯实基础上,可以采用开展入学教育、参观校园、学业水平摸底、辅导员组织学生谈话等方式,让大一新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熟悉、了解校园环境,为学生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学业水平摸底考试,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辅导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教育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大学二年级阶段,高职院校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专业教育上,最好可以将之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养等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性,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和专业技术技能,为后续学生求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三年级阶段,高职院校要以加强顶岗实习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锤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学成后自主创新创业发展。[6]
第二,实施“四纵向”全过程育人。“四纵”全过程育人的主要内容包括养成育人标准化、课堂育人趣味化等。在养成育人标准化方面,高职院校要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方案要求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尽量让学生做到一日生活制度化、教学秩序规范化,加快推进养成育人标准化进程。在课堂育人趣味化方面,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各项育人活动时,要注意坚持生活实践走向理论课堂原则,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慕课等,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切实解決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有趣的问题。在育人活动多样化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专业技能比赛、主题文艺活动等,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养成教育效果。
(三)加强思想引领全方位育人
在社会经济和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思政教育方面,将之放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首要位置,在践行全方位育人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增进思政教育协同配合。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并利用各自存在的优势教育资源,比如思政课程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在思政教育中将这些可用资源有效融合起来,充分满足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资源需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和加强育人协同中,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积极打造线上教育平台。在加强思想引领全方位育人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以运用,结合实际打造线上思政教育平台,然后通过开辟不同学习板块和定期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自主登录平台进行学习探究,还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组织相应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比如参观当地红色基地、参观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与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7]
(四)构建完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保证最终育人实效,要构建并完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以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将评价范围确定为学校整体教学评价、学校行政管理评价和家庭社会参与情况评价;评价主体可以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等;评价标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三大模块为基础,以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实践创新等指标及各维度内容作为定性参照,将涉及的育人方案实施程度和取得的育人效果作为定量评判,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实施全过程的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优化改进,比如学校与家庭、社会、企业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常常因为沟通联系不足而出现育人工作脱节的情况,对此,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具体情况,在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中,利用现代社交媒体软件和建立的网络平台及时传递和交换信息,在增强联系协作中,共同实现确立的育人目标。[8]
四、结语
社会经济和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新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注重对“三全育人”体系进行构建,可以让家庭、社会等都参与学校育人工作,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综合的培养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育人成效,我们要对“三全育人”的内涵进行细致地把握,立足实际对当前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建立全程协同育人格局、开展“三横四纵”全过程育人、加强思想引领全方位育人等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使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育人工作变得更有目的性和规划性,在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中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黄文燕.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现路径的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55-62.
[2] 刘玉萍.新时代水利精神视角下水利职业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水利科技,2021(3):46-49.
[3] 马小强,王艳.医卫类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5-58.
[4] 欧阳杰,汪祝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2-35.
[5] 郑义,朱其志,王明珠.产教融合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1):47-51.
[6] 朱华西,熊湘玲,郭邦顺.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74-78.
[7] 魏斌,巩立超.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0):132-133.
[8] 陈锐,常玉华.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22(11):3-5.
基金项目: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2023JZ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