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3-07-12 10:09苏学权李年惠覃诗雅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苏学权 李年惠 覃诗雅

【摘 要】广西孕育了极具特色的壮族文化,在区内壮汉双语学校中,蕴含壮族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与发展。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仍存在精神文化塑造困难重重、物质文化供给举步维艰、制度文化执行力度不大等突出问题。从民族文化传承视角出发,针对当前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提出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着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助力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民族化校园氛围,稳固提升制度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壮汉双语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4-04-04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彰显特色校风、学风,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广西作为壮族这一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汇集了大量优秀的壮族文化。壮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枝叶作用,为主干增添色彩,让优秀壮族文化得到传承,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扬贡献力量。壮汉双语学校作为壮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平台之一,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壮族文化,使其体现出富有区域特点的校园文化育人和文化实践功能。本研究以民族文化传承为视角,深入探讨广西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存在困境,并就存在困境提出有效解决策略。

一、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截至2019年1月,广西全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的学校共275所,比2017年底新增14所,其中小学234所,初中35所,高中6所,壮汉双语学校在校生超过14万人。壮汉双语学校数量的递增和在校生的增长,表明壮汉双语教学得到认可。2018年以来,广西将武鸣、上林、覃塘、德保、田阳、宜州、环江、东兰、天等、上思等10个县(市、区)列为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壮汉双语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这也表明广西高度重视壮汉双语学校的建设,注重提高壮汉双语教学的质量。

学校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是文化传承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人类所有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几乎没有不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其传播、传承的。”[1]因此,广西的壮汉双语学校,实际上承担了传承壮族优秀文化和促进壮族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职责和使命,是传承和发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赖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需要各方齐头并进,需要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需要各类双语教育有效开展。建设好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且还有利于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困境

广西壮汉双语教学在不断改革、探寻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壮汉双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挑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精神文化塑造困难重重

首先表现为语言环境复杂化。广西融合了较多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彝族等12个世居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且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各地交流增多,汉语使用频率增加,加之同东盟的密切联系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语言复杂的环境。

其次是大众态度持续低迷。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无论在家庭环境中或是在学校内,家长对于孩子接受壮汉双语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的孩子已处于壮语的语言环境之中,壮语就是他们的家乡话,无须专门学习。人民群众、教育专业人士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并未达成良好的共识,缺失学习壮语的浓厚氛围。

最后是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尽管经过壮语学习与培训的教师人数不断增长,但是这些教师所在地区分布不均衡。如今,想要参与壮汉双语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越来越多,教师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教师结构是制约教育教学水平的原因之一。

(二)物质文化供给举步维艰

广西壮汉双语学校物质文化供给艰难主要表现在壮汉双语学校布局分散。《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设10个壮汉双语学校示范基地,打造6个壮汉双语教育连片“三角区”,基本形成壮汉双语教育体系。学校的分散,使壮汉双语学校間的联系分散,交流困难,无法共享物质文化资源,造成物质文化供给举步维艰。

(三)制度文化执行力度不大

广西区内壮汉双语学校中,在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方面融入的壮语文化较少。学校组织结构中的领导班子热爱壮汉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较少,仅是迫于压力,致使多数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流于形式,学校在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教材建设与资源开发、教学图书与设备配置等方面仍有欠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材编写的难度较大,广西地区各个壮汉双语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不统一,版本也参差不齐,未做到使用统一的教材。此外,壮汉双语的教材衍生品,如配套的练习册、参考书等较为短缺,难以达到国家对壮汉双语教学的政策要求。

三、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随着时代发展趋于大融合,各个民族之间应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壮汉双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具有包容、交叉、并列等多层关系。由此可见,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现代课程文化的多元性、平等性、统整性和创生性,要求壮汉双语课程开发应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前提下,增强民族认同感。所以,学校应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多元文化资源的科学性整合,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壮汉双语课程,适时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尽可能消除师生对民族文化的偏见,促进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攀登上一个新的高度。针对当前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着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改善壮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壮汉双语学习的基础条件。若缺少壮汉双语课程学习氛围,便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尽管部分地区已拥有学习壮语的原生环境,但是很多地区并没有原生的壮语学习环境,因此,再生环境的创造至关重要。政府应配合教育工作者共同构建壮汉双语学习的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构造校园民族文化学习板块,搭建壮汉双语学习交流平台,宣传壮汉双语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感

壮汉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应传授给学生这样一种思想: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壮语也不例外,语言是能体现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感的形式之一。壮语是无形的宝贵资源,为此,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运用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民族知识与文化的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对民族语言有偏见及壮语学习“无用论”的消极思想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树立壮语“有用论”的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不断扩大壮语语言文字的影响力。

3.加强壮汉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应引领学生在壮汉双语学习中学有所得。在当前大力保护民族文化的趋势下,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壮汉双语师资队伍,引领壮汉双语学习的方向。应疏通原有“培养”渠道,根据广西壮汉双语师资需求情况,在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设立壮语文师范专业,培养一定规模的双语师资队伍。从教师培养方面来看,要确保“双定向”模式的顺利实施,即定向招收壮汉双语学校的学生作为民族教育的指定生源,并在他们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相关学校就职,从事民族教育工作。这些教师对家乡的民族文化了解更加透彻,更熟悉当地的民俗文化习惯和方言,更容易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与学校交流时有亲切感,更容易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更利于让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提高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的效率。就教师培训方面而言,应定期组织在职壮汉双语教师外出进修研讨,在外出期间实行严格的管理机制,制订考勤制度,在教师完成进修后,可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颁发证书,以资鼓励。在培训的内容方面,应顺应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紧扣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体现出壮语学习的特殊性及文化的差异性。在培训的形式方面,需要培训的相关人员与教师共同配合,研讨出一套较为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呼吁培训人员积极参加现场答辩、现场模拟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并在大家的建议与指导下有所启发,不断更新自我,提升专业水平。

(二)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助力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广西壮汉双语学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整体布局过于分散且缺乏相互交流。现如今,新媒体设备的运用让校际间的交流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壮汉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1.加强校际间的资源互通

变革的时代已经不容许我们关起门来闷头学习,就像孔子学院已在国外兴起,国与国之间正在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广西区内壮汉双语学校也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紧密联系,相互借鉴优秀做法。首先是加强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分享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同周边学校联合建立壮汉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站,定期组织壮汉双语教师培训,参与现场讨论,交流学习经验,以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其次是校园物质资源共享,部分学校编制的壮文校本教材、民风民俗挖掘成果以及所收藏的服饰等均可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共享资源,使学生全面领略民风民俗特色,加强对壮族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

2.设计具有民族性的课程与活动

首先,探索具有民族性的课程内容。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域特征、学生发展相契合。壮汉双语学校应在遵循民族历史文化、语言知识及社会背景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探索出灵活、多元的壮汉双语课程。学校还应确保壮汉双语课程有效推行,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壮族文化的魅力与吸引力,树立民族文化信心,促进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次,组织民族特色课外活动。随着学生审美的提升和时代的进步,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将壮汉双语文化与有趣的活动、美术作品及声乐结合,使壮汉双语文化以“融洽”的方式进入校园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懂得欣赏并主动了解壮汉双语文化。

(三)营造民族化校园氛围,稳固提升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规范教育行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基础。要想提高广西区内壮汉双语学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从国家层面看,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研究,及早出台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措施和办法,包括明确双语教育目标任務、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语言使用、教材选择、考试升学等,指导双语教育工作科学推进。从地方层面看,地方应加强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在民族地区选择教学改革试点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实验,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加快双语教材及其教辅材料的编制,加大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从学校层面看,学校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执行力度上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文件和政策,从行动上率先学习和挖掘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壮族文化中的优良习俗风气,将其与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制度、校纪校规、班规和学生守则等;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硬件配套设施中,融入壮族文化元素,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也可以添加一些壮族本地特色项目,校园文化长廊等宣传栏可定期宣传壮族文化。

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好民族文化,必须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根基,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充分利用壮族文化教育资源,将壮文教育与壮族文化教育相结合,能够培养壮族学生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实现壮族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周崇启.试论贵州布依族文化传承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6):112.

苏学权 /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年惠 /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从事小学教育研究;覃诗雅 /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辅导员,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壮汉双语学校文化建设研究”(2017B096)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