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军 郭孟欣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生态文明思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最新概括,是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选择,彰显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保护的大国担当。其基本内涵秉承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活之美。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经济方式、营造“美丽中国建设”氛围、有效防范并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等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美丽中国建设 内涵 路径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美丽中国建设确立为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美丽中国建设时,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论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表述。目前,学术界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阐述、现实意义等方面——即美丽中国建设“是什么”及其时代价值,但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问题——即“怎么做”缺乏深入的研讨。美丽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理清如何实施的问题。通过梳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针对目前面临的挑战探究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不仅可以加深人民对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理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力地推动我国建设富强美丽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美丽中国建设展现时代价值的实际需要。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美丽中国建设”概念是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最新概括,是中国式生态建设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原创性表述,学术界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理论指导、基本内容、价值目标、现实意义等展开了探究。秦书生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论述了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认为美丽中国建设顺应了世界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国际大趋势,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实矛盾。曹国安指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是实现人、自然及社会的有机联系与和谐发展,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指导价值。徐民华、刘希刚肯定了美丽中国建设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功能,认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美丽中国的价值追求。王艳峰、杜利英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视角,提出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性趋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坐标。秦书生、胡楠探究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苑秀芹从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土地利用三个方面提出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王晓广解读了美丽中国的内涵,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建设的必然逻辑,它必将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方面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究,回应了新时代对美丽中国建设未来规划的诉求。目前,学术界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也进行了一些效果显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柳兰芳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方面探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路径。史慕华从凝聚美丽中国理念、解决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进一步厘清政府角色等三个方面着力研究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路径。赵晓毅、王慧芳从美丽中国建设的困境入手,提供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培养正确生态意识等实现路径。
从国际形势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滥砍滥伐、过度捕捞、过度排放污水和废弃物造成了自然资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水质变差、大气污染以及许多生物因栖息地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源短缺、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水土流失、空气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对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这就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积极采取多样的措施,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发展的经济模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欧美等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如2007 年,法国在制定新的环保法草案时,将垃圾回收纳入其中,“回收垃圾”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亚非拉等一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通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如越南就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研发一些可以代替塑料制品的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从近些年来联合国所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和可持续发展大会来看,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所关注的热点和发展的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和参加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会议和活动时,也曾多次表明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积极响应了联合国的号召,顺应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彰显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保护的大国担当。
从国内情况来看,美丽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减少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消耗量大且使用速度较快,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和使用率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这也就无形中加大了自然和生态的压力。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引进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问题。一些企业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掠夺式向自然索取所需的原材料,使得自然资源枯竭殆尽。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排放的污水使河流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被污染,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破坏。人们过度砍伐树木使得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剧,泥石流、洪涝、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人们的经济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危机生命安全,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不可以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对生态的保护,也不能打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帜而否定经济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推动二者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综上所述,美丽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为了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新时代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选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20 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一)秉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的制约,摆正人类在自然体系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努力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相处。
(二)构建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
优美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美好的生态环境可以简要地概括为绿水青山,体现出生态的自然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让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为人们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
(三)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活之美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态权益,我们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环境的质量,为人民提供一个美丽、清洁、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态幸福指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解决关乎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自然环境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态民生问题,为人们构建生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人民共享生活之美。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及挑战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多成效。但美丽中国建设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新时代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从而影响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中国建设进行系统探索。我国逐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所有的场馆都是100% 由清洁能源供电,展示了我国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步伐。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十亿千瓦。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也得到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2021 年我国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经达到了87.5%,并且我国水环境质量优良水体断面占比达到了84.9%。土壤环境质量出现基础性变化,土地修复也初见成效,例如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在近几年通过不断改善土壤生态,昔日荒凉的土地重现了稻花飘香的景象,水稻的平均亩产达到了550 公斤,已经接近当地粮田水平。
其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双赢。美丽中国建设思想阐述了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态造成的破坏,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既简要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向我们阐述了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坏境。“塞罕坝精神”,三代人,五十多年,将飞鸟不栖的荒原变成一片林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每年涵养水源、精华水质、固碳等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 亿元,实现了碳汇交易。
最后,为全球生态治理做出中国贡献。“美丽中国建设”要求我们要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之间找到权衡点,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对于《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我国宣布在2030 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力峰值,积极争取__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大力支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 次缔约方大会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率先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开展“南南合作”,更能体现我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同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二)美麗中国建设目前面临的挑战
首先,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但由于生态保护宣传力度不够而导致公众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度不高。目前,政府对公众的生态意识教育还需提升,企业的生态意识还需强化,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生态意识教育还需增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生态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美丽中国建设以来,虽然我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健全,但体制机制与民族永续发展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一方面,新时代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经济增长的片面认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我国某些地区仍然将GDP 作为政绩考核机制的重要标准。重数量轻质量,极少数领导干部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政绩。片面的考核体系可能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另一方面,立法制度有待加强。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依靠法制才能够进一步化解生态危机。我国在生态环境的立法执法上需不断完善,立法缺少预见性、公民参与感不强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亟待加强,执法力度的无力、执法监督的疏忽,这些都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目前情况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能源都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引入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使得各种资源被透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资源的需求,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
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多方面着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经济方式、营造“美丽中国”建设氛围、有效防范并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依靠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首先,要加快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明确自然资源的使用,将资源的使用权以及收益权进行公平合理地分配。对于一些自然资源要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把握底线,进一步完善源头治理工作,以源头保护为核心、过程补偿和末端修复并驾齐驱,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修复。其次,要秉承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于一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最后,要加快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的绩效考核制度,让领导干部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同时,对于一些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追责,依靠责任追究制度的强大威慑使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责任,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与担当,从而有效地引导领导干部把精力转移到生态环境保护上。
(二)倡导绿色发展的经济方式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发展的经济方式,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产业+ 生态化”的方式,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方法来实现少投入、低污染,要尽可能把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一切产物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其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革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引进环保企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最后,要改进产业布局,对于发展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资源的环保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对于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应加快进行企业改革,淘汰落后企业,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协同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三)营造“美丽中国建设”氛围
“美丽中国”理念既是社会共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人人主动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才能顺利实现。因此,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对人们进行生态教育,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通过电视、微博、抖音等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多渠道宣传“美丽中国”理念,正确理解美丽中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白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行动中,营造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美丽中国建设首要的工作就是处理好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首先,从源头入手,防止对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与破坏,需要多部门联合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要强化企业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制度的设计以及战略规划负起责任,公开透明办公流程,倒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同时建立安全环境治理监督反馈制度,让公众也参与进来,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其次,利用现代科技对已然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抢修,开发清洁能源、再生水利用等工程技术,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将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科技等手段进行资源化再循环,从源头上解决废物处理问题,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最后,还要加强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为环境状况实时监测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是,2012(22):18-19.
[2] 秦书生. 习近平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要求[J]. 党的文献,2018(05):28-35.
[3] 马克思生态思想对美丽中国建设的价值[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06):26-27.
[4] 徐民华, 刘希刚.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美丽中国建设[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01):103-107.
[5] 王艳峰, 杜利英.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方位[J]. 学习论坛,2020(04):18-23.
[6] 秦书生, 胡楠. 习近平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及其重要意义[J].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18(06):633-638.
[7] 苑秀芹.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J]. 人民论坛,2014(11):99-101.
[8] 王晓广.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02):19-25.
[9] 柳兰芳.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分析[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4):27-34.
[10] 史慕華. 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科学意涵及实现路径[J]. 长白学刊,2019(05):122-127.
[11] 赵晓毅, 王慧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探赜[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4):4-7.
[1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209.
[13]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 人民日报,2018-05-20.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1
[15] 秦书生. 习近平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要求[J]. 党的文献,2018,(05):28-35.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17] 习近平.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N]. 人民日报,2014-06-04(2).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
[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7.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