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

2023-07-12 01:44:36朱聪茶王丽惠刘玲
新中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障碍性肌纤维熏蒸

朱聪茶,王丽惠,刘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浙江 杭州31000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分娩损伤、雌激素相对匮乏、产程过长和体质量指数过高等外在或内在因素引起的盆底支持薄弱、盆腔组织张力松弛而出现的妇产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可包括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等[1]。现临床多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能提高盆底肌力,但患者依从性不高,盆底肌力改善效果不佳[2-3]。有研究显示,中药熏蒸能够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肌纤维肌力和功能障碍,降低盆腔器官脱垂风险[4]。本研究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5]中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表现为用力、咳嗽、弹跳运动时阴道口出现脱出物)、尿失禁(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尿液自行流出)、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常表现为不自主肛门排气)。

1.2 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辨证为气虚证。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淡,舌淡苔薄,脉缓弱。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20 岁≤年龄≤35 岁;单胎、足月分娩初产妇且经阴道分娩者;分娩后无严重妊娠并发症者;对本研究所用治疗及药物无禁忌证;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治疗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既往存在妊娠、流产史者;分娩时出现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胎盘早剥等或行会阴侧切情况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者;具有盆腔、卵巢、子宫手术史者;出现新生儿畸形、死亡者;伴有严重全身器质性病变或产后阴道出血、恶露不尽者;孕前已有盆底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存在交流认知障碍者。

1.5 脱落标准自行退出者;出现不良反应、不适合继续临床观察者;无法判定疗效、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造成失访者。

1.6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12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5.78±6.72)岁;孕次1~4次,平均(1.67±0.72)次;孕周37~40周,平均(38.53±1.32)周;母亲体质量指数(BMI)24~32,平均26.56±2.76;新生儿性别:男22例,女18 例;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3.31±0.54)kg。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6.11±7.02)岁;孕次1~4次,平均(1.58±0.69)次;孕周37~40周,平均(38.89±1.45)周;母亲BMI 24~33,平均26.98±2.81;新生儿性别:男21例,女19 例;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3.39±0.57)kg。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于产后43 d 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前排空膀胱,训练时取坐位或卧位,双腿弯曲,缓慢深呼吸,指导患者收缩大腿内侧肌群,阴道进行节律性放松和收缩运动,运动过程中,叮嘱产妇不使用腹压,进行缩臀提肛运动,收缩持续5~10 s,放松5~10 s,在自然深呼吸的同时持续进行盆底肌收缩,连续收缩20~30 次为1 个训练周期,每天3次,每次10~15 min。产妇可根据自身情况,对运动量及时进行调整。治疗1 个月。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处方:黄芪30 g,白术、党参、升麻各20 g,桑枝、伸筋草、当归、羌活、海风藤、川芎、防己、独活、木瓜、威灵仙、透骨草各10 g。将中药加入熏蒸机(一真堂,YZ-200C 型)行蒸汽浴,方法: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倒入容器中,嘱患者将患部置于容器上,离药液一定距离,上覆毛巾,不使热气外透,进行蒸熏。每次30 min,每周2 次。治疗1 个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盆底肌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以及产后半年测定患者Ⅰ类肌纤维电压值、Ⅱ类肌纤维电压值,电压值越大表示肌力越大。Ⅰ类纤维肌力根据其收缩强度及收缩持续时间进行分级。0 级:0 s≤时间<1 s;Ⅰ级:1 s≤时间<2 s;Ⅱ级:2 s≤时间<3 s;Ⅲ级:3 s≤时间<4 s;Ⅳ级:4 s≤时间<5 s;Ⅴ级:时间≥5 s。Ⅱ类肌纤维肌力以阴道收缩达到>70%肌电准值的收缩次数,作为判断肌力依据。0 级:0 次;Ⅰ级:1 次;Ⅱ级:2 次;Ⅲ级:3 次;Ⅳ级:4 次;Ⅴ级:5 次及5 次以上。②盆底肌纤维收缩压。采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南京伟思,SA9804)进行检测,在阴道口3.5cm 处置入气囊压力探头,连接压力传感器检测盆底收缩压,重复3 次取最大自然收缩压平均值。③盆底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盆底功能,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初产妇的生活质量,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盆底肌收缩时间>5 s,在打喷嚏、大笑时未出现尿失禁情况;有效:患者盆底肌收缩时间为3~5 s,在打喷嚏、大笑时有少量尿液溢出;无效:患者盆底肌收缩时间<3 s,尿失禁情况无任何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不同时间点盆底肌纤维收缩压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及产后半年,2 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压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收缩压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

表2 2 组不同时间点盆底肌纤维收缩压比较()cm H2O

表2 2 组不同时间点盆底肌纤维收缩压比较()cm H2O

注:①与本组前一个时间点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4.4 2 组不同时间点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和产后半年,2 组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呈逐渐增强趋势(P<0.05),且观察组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不同时间点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 例

4.5 2 组不同时间点PFDI-20 评分及WHOQOLBREF 评分比较见表4。治疗前,2 组PFDI-20 评分及WHOQOL-BRE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及产后半年,2 组PFDI-20 评分均呈逐渐下调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WHOQOL-BREF 评分均呈逐渐上调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2 组不同时间点PFDI-20 评分及WHOQOL-BREF 评分比较() 分

表4 2 组不同时间点PFDI-20 评分及WHOQOL-BREF 评分比较() 分

注:①与本组前一个时间点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5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被临床列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产后妇女为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7]。盆底肌主要起到支撑盆腔内脏器、协助女性正常分泌与生殖功能的作用[8]。目前临床上多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进行保守治疗,即通过对以提肛肌为主的盆底肌进行有意识的自主性收缩锻炼,提高盆底肌肉力量[9-10]。盆底肌肉训练适用于轻中度尿失禁、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1]。但在锻炼过程中需要较长的训练周期,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感和负面心理,导致积极性和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效果。本研究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研究结果显示,2 组治疗1 个月后至产后半年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收缩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能够通过提升盆底肌纤维收缩压调节局部肌肉的兴奋性,从而缓解患者盆底功能障碍。2 组治疗1 个月至产后半年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呈逐渐增强趋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熏蒸更能促进盆底肌群肌力的恢复。治疗1 个月至产后半年,2 组PFDI-20 评分均呈逐渐下调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WHOQOL-BREF 评分均呈逐渐上调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能够减轻尿失禁,整体提升盆底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与局部肌肉筋膜损伤和产后气血亏虚、中气下陷有关,而气虚为本病的关键病机[12]。本研究选用的中药熏蒸药材有黄芪、白术、党参、升麻、桑枝、伸筋草、当归、羌活、海风藤、川芎、防己、独活、木瓜、威灵仙、透骨草等。其中黄芪、白术、党参起到补气健脾、补益中气的作用,柴胡、升麻可提升下陷;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桑枝、海风藤、威灵仙能够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羌活、独活、川芎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之效,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上方诸药应用于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时,在机体患处直接进行熏蒸,经皮肤渗透、转运、吸收直达病灶,药效聚集,可起到舒经活络、行气止痛之效[13-14]。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提高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纤维收缩压,增强盆底肌纤维肌力,改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猜你喜欢
障碍性肌纤维熏蒸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4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8:04
中药熏蒸治鼻炎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0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现代食品(2016年14期)2016-04-28 08: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