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娟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教师群体普遍意识到,作业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优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科育人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所谓开放性作业,就是指那些没有合适和现成的模式、程序,必须要通过探索和尝试才能够解决的作业。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语文学科的特征,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尝试。
一、基于单元主线,尝试整体架构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田园生活”,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词三首》(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五)》、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陈醉云的《乡下人家》,茅盾的《天窗》和刘湛秋的《三月桃花水》。通过阅读这四篇课文,不同地域的学生,走进了同一个多彩的乡村画卷,对田园生活产生了独特情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乡下人家“门前的瓜架”“屋后的竹林”“散养的鸡群”“瞥见闪电的天窗”“拖拉机的鸣响”等特有的景观,认知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多种形式的品读互动中落实“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双线要素设计开放性作业,还应将课堂学习延展到儿童的生活图景中去,促进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将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迁移、延伸。
对于《古诗词三首》,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走进城市周边的乡村,带上照相机,拍一拍‘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在遍地金黄的田间地头,想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欢快。‘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还能在乡村找到这样的画面吗?找到了,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没找到,想想为什么找不到,和父母一起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想法。”这样的作业,将诗歌中的图景和现实生活之间进行了生动联系,创设了一定的探究性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乡村图景中,对诗词背后的画面产生一种真实的情感认知。
此外,在教学后,可结合课后习题“读诗句,让学生说说眼前浮现出的画面”,让学生做一做“诗词乡村代言人”,自由地选择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把自己读到的诗词中的乡村景象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把隐性的理解过程,轻松地进行了显性表达,感悟到诗词背后的独特情趣,丰富了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对于《乡下人家》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开放性作业:“院中瓜藤攀架、春笋探头、鲜花盛开、傍晚共餐这样一幅又一幅美好的乡村画面,试着画一画吧。走进乡村,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找一找、拍一拍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并且给你的照片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把你的生活和乡下人家的生活进行对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生活,和同学进行交流。”为了完成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学生需要真正走进乡村,寻找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
对于《天窗》一文,教师可设计“我是天窗”这一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走进乡村,寻找“天窗”,说一说它的样子,了解一下它的作用,关上门窗感受一下它在作者心中的慰藉。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访谈、记录等形式,形成小报、录音、文字材料,小组共同完成“我是天窗”的情境讲述。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书本的知识为基础,带着情境任务走向生活。这样的作业激发了他们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彰显了作业的延伸功能,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总之,单元主题背景下的开放性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从“双线组元”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好语文要素的落實,进而达到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一种整体架构,为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提供了方案。
二、立足学科特质,打开融合路径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开放性作业,为情境创设、推动解决真问题、形成真能力,提供了实践可能。一方面,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与锻炼,需要开放的作业空间;另一方面,传统的作业模式,从根本上缺失了提供知识真实运用情境的可能。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侧重以语文学科专项为主,巧借跨学科元素,采取开放式、融合式的作业设计,突出“作业设计”在学科协同育人维度的独特价值。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可设计语文和多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开放作业。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积累和运用多种表达的方法。从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思路出发,我们可以设计“制作大作家的爬山虎连环画”的作业,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读、品、思的方式,将作者的文字转变成精彩的连环画。在这个创作活动中,学生立足语文学科的“读与写”,尝试在美术学科的“想与创”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生,突出了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牢牢抓住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可设计以背诵为主、音乐活动为辅的跨学科开放性作业。“课文和歌词”这项作业,将文本作为音乐课中的歌词,融入音乐学科的“韵律”“节奏”等知识,鼓励学生抓住重要语段进行说、学、唱、演;“词语和旋律”的作业清单里明确指出,从自己所熟悉的歌曲里,搜集“演奏”“合奏”“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等词语相对应的歌曲,课上作为资料补充,讲给学习伙伴听;“自然和歌声”的作业,学完本课后,学生可以围绕文章中所描述的不同事物,进行歌曲欣赏、演绎。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科空间中感受文字背后的人文要素,形成欣赏美的能力。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语文与音乐的结合,充分地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魅力,突显出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
三、加强因材施教,关注全面发展
“开放”不仅仅是作业的理念、内容、形式,更应该关注学情,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考虑到学生完成作业的难易程度、兴趣程度等,将开放性作业从板块上划分为巩固类、提升类、探究类三个方面,以不断优化作业的功能,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因此,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选做两个维度,具体可以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针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按照难易程度、时空弹性等角度去综合考虑。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首先,可以设计巩固知识类的开放作业:“我的心情包”。结合课后练习题,将结合相关语句,感受主人公心情变化的表格作为基础,默读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表格抓住心情变化,具体说说“我”的演出经历。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的演出窝囊吗。以“嗨,小老虎我对你说”为开头,展开对话。此项作业是基于文本理解的一种知识的转化与提升。再次,可设计探究性作业:“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一起交流。”以上三个层次的作业,根据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或知识点的串联,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发挥自己的语言创造力,积极分享、主动表达,获得成长的启示。
把握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有别、具有一定梯度的作业,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度开放”。《普罗米修斯》是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的课文,综合分析学情,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开放性作业:“请以普罗米修斯的身份为大家讲述一下你盗火的经历,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众神听闻普罗米修斯的经历后褒贬不一,如果由你来为普罗米修斯辩解,你想怎么说。小组内分配角色,编写剧本。班级内成立‘英雄人物影像馆,请你为普罗米修斯设计一张英雄卡,配上精彩的评价词。”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较为宽泛的条件和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巩固的自主性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真正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的练习,获得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对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创造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在真实的、丰富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作业设计时为学生留一个“开放的探究场域”,让学生充分地由课本走向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多种语言实践表达出内心的独特感受。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經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