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压力知觉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2023-07-11 02:24许国芹周姣姣吴春萍王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动力胃癌

许国芹 周姣姣 吴春萍 王莎

仪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21140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患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可出现身体乏力、消瘦、疼痛、食欲欠佳等,不同癌变位置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1-2〕。手术和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手术后患者胃部解剖生理结构的改变,其消化和吸收功能严重受限,短时间内出现经口进食困难,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同时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对患者也是一种创伤性经历,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治疗康复期间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外,患者手术后往往需要化疗辅助治疗,化疗的各种毒副反应也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6〕。因此,胃癌患者除进行正常治疗治疗外,还需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引导,减轻其心理压力。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治疗方法,是患者通过有限次数的自我探索,逐渐领悟到其症状背后的心理冲突,并进行心理冲突的修通,治疗缓解或解除症状〔7-9〕。本研究将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应用于胃癌患者中,探讨其改善患者康复期间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②入院行胃癌切除术;③年龄18周岁以上;④具有良好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或精神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52.5±4.7)岁;胃窦癌20例,胃贲门癌17例,胃体癌4例。干预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6~66岁,平均(51.8±5.0)岁;胃窦癌19例,胃体癌5例,胃贲门癌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前发放胃癌患者居家康复手册,患者居家康复中如有任何疑问可以打电话至本科室,如病情有变化则及时来医院检查,并遵医嘱于出院后1 w和1个月来门诊随访。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五化”患者出院后由1名心理咨询师和1名护士共同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共10次课程,每周1次,每次时间约40 min。①第一阶段:共3课时,旨在建立治疗联盟,对患者进行精神动力学评估和诊断。设置“自由空间”,选择自由联想、自由行为作为第一阶段的治疗主题,干预者引导患者对自己患病后和术后的生活事件和自身症状进行回顾,并就个人的知觉、认知异常等问题进行讨论,倾诉自己的心理体验,通过此阶段的治疗,患者知觉压力能够得到初步缓解,能够主动地与干预者在自由状态下谈论自己的病情、家庭及生活情况。②第二阶段:共5课时,此阶段属于易感性治疗阶段。干预者通过与患者进一步交谈,收集患者成长经历、家庭人际关系等素材,针对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苦恼等问题与患者疾病、家庭关系等进行关联,帮助和促进患者对较明显的可观察的现有关系中的问题进行体验和理解,从而引导患者能够主动寻求医生、护士、家庭成员、朋友的支持、体验到家人的关心,并采用描述冲突、内心辅助行动等方法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内心的安全感,重新整合自我,逐渐摆脱被疾病长期迫害的原始恐惧。③第三阶段;共2课时,为探索应对方式和小结。干预者运用共情、解释与建议的方法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变化进行解释和总结,鼓励患者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体状况,将治疗成果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消除其担忧,从而增加患者自我的力量,一起总结治疗情况,并为其更好的生活提供可能。

1.3 评价指标

1.3.1知觉压力〔10〕采用中文版的知觉压力量表(CPSS,杨廷忠等修订)测评,得分越高说明个体感知的压力越大。43~56分为压力过大,需外界及时干预;29~42分表示压力较大;0~28分为压力正常范围。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75,效度系数为0.81。

1.3.2焦虑抑郁〔11〕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SAS、SDS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24、0.841,结构效度分别为0.788、0.762。

1.3.3创伤后成长〔12〕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 (PTGI)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 0.928,效度系数为0.86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觉压力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知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知觉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觉压力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分,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胃癌患者的发病数量日益增多,已发展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指出,胃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出院后,多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脱发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患者也较易出现自卑、沮丧等心理应激反应,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3-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素质的加强,对胃癌患者的护理已经从简单的疾病康复发展为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在关注胃癌患者疾病转归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居家康复的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知觉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患者在术后居家康复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疾病带来的折磨,此外手术、化疗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会对患者身心造成进一步伤害,从而引起患者自我适应能力下降,并表现出知觉压力增大,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产生,从而对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注重从心理层面对患者思想的错误体系进行综合改进,治疗过程中干预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起紧密关系,然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交流过程中时刻观察和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始终以患者的情绪为基准进行心理访谈,访谈内容的选择权则由患者决定,并对沟通过程中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帮助患者重新塑造正确的认知,促使患者建立起更一致、更安全的自我感,为患者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第二次机会,从而达到调节患者心理情绪的目的。此外,胃癌患者术后居家康复过程中,患者对于心理创伤常采用回避、消极的应对方式,并表现在防御机制和人际交往方面。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通过建立患者与干预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营造出容纳患者体验的空间,与患者共同探讨分析在家庭关系和成长中的想法,不断接纳其情绪、承接其行为,使患者能够逐渐感受到如何在生活中成长为真正的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的成长和整合。最后,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并未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作为治疗的终点,而是通过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和发生的积极变化与患者共同讨论,进行总结,使患者能够从更专业角度进一步了解患病后和治疗后身心变化状况,并鼓励患者将这些治疗成果应用于日常康复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康复的信念,并在疾病康复中不断促进心理的成长。

综上所述,短程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压力知觉与创伤后成长具有积极影响,能够降低患者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创伤后的成长,值得作为一种可靠地心理干预方案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尚未探讨在患者心理情绪改善的基础上,治疗方案是否对患者临床症症状和治疗效果存在影响,此内容也将作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做更深层次的讨论。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动力胃癌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