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家属照护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3-07-11 02:24王淼徐芳黄珊珊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计划性心肌炎病毒性

王淼 徐芳 黄珊珊

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221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脏处被病毒侵犯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炎性改变,可使患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甚至溶解,病情严重时则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依然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巨大的挑战〔1〕。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儿童患者,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态势,是现阶段儿童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大多数患儿在患病毒性心肌炎后虽能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常存在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心脏进行性扩大等后遗症,影响其生命质量。病毒性心肌炎同样具有漫长的病程,且易反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需依赖前期治疗,还应重视对患儿的后续护理〔3〕。传统的临床护理多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虽能够配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缺乏针对性与特异性,且在患儿出院后多停止了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作为延续性护理的一类,能够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为护理对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还将护理重点集中于后续的复查、护理,由此确保每个实施措施能够准确进行,由此提示护理质量〔5〕。本文拟探讨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家属照护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以徐州市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儿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具38例研究对象。诊断标准:①参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6〕中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症状描述,患儿均存在发病前1~3 w内出现发热、全身酸痛、恶心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情况,后在发病时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部分患儿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②结合患儿的体格检查结果可知其心脏出现轻度或中度增大;③结合患儿的病毒性检查结果可知其咽拭子、粪便、心肌组织中存在病毒RNA。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1~13岁;②患儿均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且均接受住院治疗;③患儿临床资料、既往病史清晰,具有自主意识及一定的交流能力;④患儿监护人对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无异议;⑤患儿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严重的肝肾衰竭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②患儿具有精神类疾病,③患儿对于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不予配合,④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沟通能力差,⑤患儿病历资料不全。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儿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1常规护理 患儿入院时向其监护人宣教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及预后等,及时安抚患儿情绪,积极引导患儿接受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情况,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指导患儿合理、按时服用药物,并告知患儿家属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应对措施;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鼓励其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注意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应用手势、动画、音乐等方式拉近护患距离,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针对患儿的不良情绪予以适当缓解。

1.2.2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

1.2.2.1回访时间 在患儿出院后的3 d内对其进行首次回访,此时患儿家属常因治疗结束导致思想放松,由此应及时提醒家属按时带患儿至门诊复查;在患儿出院后14 d进行第2次回访,此时患儿复查结果明确,且多已经适应了家庭生活环境,故家属的护理易出现懈怠,护理人员在此阶段应及时了解其症状情况,结合其康复情况提供后续护理及治疗指导;在患儿出院后28 d进行第3次回访,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注意平衡学习与作息间的关系,坚持后续的护理及治疗;后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回访,了解患儿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指导其用药、复查,直至患儿出院6个月后结束回访。

1.2.2.2回访内容 ①首次回访:嘱咐患儿家属及时引导患儿调整作息时间,并注意患儿的体位,尽可能避免取左侧卧位,降低对于心脏的压迫;患儿睡前,家属应安抚其情绪,避免患儿受到外界刺激;为患儿制定营养食谱,鼓励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粗纤维的食物,不吃生冷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患儿若存在心功能不全伴水肿,则应限制其钠与水的摄入;引导患儿及时服药,并详细向其家属说明药物的用法、目的及注意事项。②第2次回访内容:嘱咐患儿家属保持警惕,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情况;若患儿出现一定的好转,则应督促患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若患儿存在好动表现,家属应及时引导其进行画画、写字、听音乐等活动,避免患儿因贪玩出现不按时休息的情况,并及时安抚其情绪;指导患儿家属做好预防病毒感染的预防工作,注意结合气温、季节为患儿加减衣物,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但应避免患儿直接吹对流风;督促患儿按时服药,并提醒患儿家属第2次随访时间。③第3次回访内容:询问患儿家属第4周的患儿回访情况及复查结果,指导患儿家属指导患儿作息;患儿若存在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重症,则应延长其卧床时间;患儿若自觉相关症状明显消失,且检查结果良好,则鼓励其尽可能参与学校学习或幼儿园托管,但不可参加剧烈运动;鼓励患儿家属与患儿的老师、同学等进行沟通,并适度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儿的恢复自信心;结合患儿的家庭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儿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指导患儿家属监督其用药,并按时复查心脏相关指标。

1.2.2.3每月回访 及时解决患儿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此时家属多因患儿情况好转而出现思想松懈,护理人员应强调后续对患儿进行护理的重要性;患儿的休息时间不短于3~6个月,重症患儿则应结合其恢复情况适当延长休息时间;患儿心脏情况好转后,鼓励其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并逐步增加运动量。组织患儿家属学习病毒性心肌炎的延续性护理相关内容,为其坚定信心,直至患儿完全康复。

1.3 评价指标

1.3.1心功能 以多普勒心脏彩超心动仪(荷兰PHILPS公司提供,型号为IE33)测定患儿的心动能,指导患儿采取左卧位静卧,控制呼吸速率稳定,记录并对比干预前后患儿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值)及二尖瓣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

1.3.2家属照护能力 以TTM变化阶段量表〔7〕对患儿家属的照护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5个阶段,记录并对比干预前后各阶段患儿家属的例数。

1.3.3生命质量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8〕对患儿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该简表共含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感及总体健康;总分为100分,评分方式为正向评分,即患儿得分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好;记录并对比干预后患儿的SF-36量表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功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LVEDD、LVESD、E值、A值及E/A比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组患儿的LVEDD、LVESD及A值均有所下降,E值及E/A比值有所提升,但试验组患儿的LVEDD、LVESD及A值显著低于参照组患儿,且E值及E/A比值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功能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照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的各阶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家属中前意向阶段及意向阶段人数比例较参照组显著降低,其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人数比例较参照组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照护能力比较〔n(%)〕

2.3 两组患儿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生命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周期长,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儿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及护理,方可缓解其临床症状〔9〕。但患儿住院期间常表现出极差的舒适度,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由此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且患儿多为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自控能力较差,在患儿病情好转后,同样较难配合后续的护理;而患儿家属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认知不足,同样会忽视对于患儿的后续治疗及护理,由此患儿常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甚至再次入院治疗的情况〔10〕。结合患儿的恢复情况,应在其康复的不同阶段指导其家属进行正确护理管理,结合相应的人文关怀方式提升患儿及家属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视程度。但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传统临床护理较少关注患儿后续护理的相关情况,仅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进行相应的护理,整体护理效果不佳。且在患儿康复过程中同样依赖定期复查,以此及时调整其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11〕。计划性电话回访本质为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患儿出院后家庭护理的相关路径,由此保证延续性护理的有序性、科学性及针对性。相关研究表明,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能够促进护患间沟通,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成就感〔12〕。

3.1 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功能,即提示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后对通过电话形式了解患儿的详细情况,结合患儿不同时间段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期干预,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重点集中于服药、营养、家庭支持等方面,并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延续性护理,继而有效改善其本身存在的某些不利于控制病情的因素,并培养患儿良好的健康行为,引导其积极参与,这与董苗苗〔13〕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试验组患儿表现出更为良好的心功能水平。

3.2 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家属的照护能力。即提示在该护理模式下,针对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及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知晓程度进行相应分析,患儿家属在接受了病毒性心肌炎延续性护理的照护行为培训后,其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及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并适应不同时期的照护行为特点,由此获得更为良好的照护效果,这与张宏宇〔1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试验组患儿家属表现出更为良好的照护能力。

3.3 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生命质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生命质量,即提示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综合了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对于患儿的影响,重点提升患儿家属等照护人员的心理韧性,由此促进患儿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病毒性心肌炎,改变患儿所具有的不良应对方式,促进其疾病转归。而对于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则提升其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认知,由此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延续性护理活动,促进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其康复所需营养,这与明洪莉和刘晓伟〔15〕的研究方式及结果相类似,由此试验组患儿表现出更为良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计划性电话回访干预模式针对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升家属照护能力及生命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计划性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