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琳,曾 丽,牛 悦,王云风,邱迎红
据我国2020年教育部对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调研数据显示,有70%的高中生被诊断为近视[1]。控制青少年近视已成为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角膜作为眼球壁最外层的一种生物组织,对于保护内层结构及维持眼球固有形态意义重大[3]。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采用特殊光学设计方案的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对角膜形态被的暂时性重塑,达到裸眼视力快速提高、近视进展延缓的目的,正被日益广泛应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4]。普通的球面角膜塑形镜在应用中存在不对称角膜、散光较高、角膜表面高度差较大时容易导致治疗区偏心,效果不佳。研究[5]提示,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对近视伴散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本文旨在探讨球面光学设计及环曲面光学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伴散光青少年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2020-05至2021-05收治的近视伴散光患者共120例,纳入标准:(1)年龄10~16岁;(2)无严重角膜知觉减退、干眼症、急慢性角结膜炎、眼睑闭合不全等眼部异常;(3)研究期间满足每天连续戴镜8~10 h;(4)完成定期随访12个月。排除标准:(1)入组前有视觉训练及视功能障碍史;(2)存在弱视、斜视;(3)入组前1个月佩戴过角膜接触镜,或其他控制近视干预;(4)存在角膜接触镜禁忌证者;(5)依从性差。按照患者佩戴的不同类型的角膜塑形镜光学设计,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佩戴球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观察组患者佩戴环曲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晓该研究方案且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青少年近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主要仪器 角膜塑形镜(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梦戴维IV-DF);综合验光仪(拓普康公司,DK-500,日本);角膜内皮细胞记数仪(拓普康公司,SP3000P,日本);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德国)。
1.3 方法 配镜前对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压、眼底等进行常规检查。(1)采用对数视力表[6]、综合验光仪,检查患者戴镜前、戴镜1个月、戴镜6个月、戴镜12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散光、平均角膜曲率、眼轴、角膜偏心量,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2)采用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患者戴镜前,戴镜12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近立体视功能;(3)依据患者角膜地形图仪分析偏心度的实际情况定片;(4)观察组患者佩戴反转弧和定位弧采用环曲面设计的环曲面镜片,对照组患者佩戴普通球面设计镜片。两组患者验配步骤均由同1名经验丰富的眼镜验配师操作完成。
戴镜前,两组UCVA、散光、平均角膜曲率、眼轴、角膜偏心量、SE、CCT、BUT、ECD、近立体视功能之间无显著差异;戴镜1、6、12个月,两组患者的UCVA、散光、角膜偏心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12个月观察组散光低于对照组(t=5.221,P<0.05)。戴镜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平均角膜曲率均显著下降,眼轴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平均角膜曲率、眼轴低于对照组(P<0.05);戴镜后观察组角膜偏心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戴镜后1、6、12个月,两组患者的SE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个月,两组患者的CCT、BUT、ECD无差异,观察组近立体视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不同时间检查指标
目前,临床上对于近视的控制措施有多种方法,其中角膜塑形镜可作为延缓近视进展最为有效的一种光学干预措施,越来越被患者认可[7]。角膜塑形镜全称为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角膜中央基弧区对其进行机械性压迫和按摩,在中央正压力和外围负压力的作用下,中央角膜变得平坦,而镜片反转弧周边部的角膜曲率会增大,增加的屈光力将进入眼睛的光线在周边角膜的作用下聚于视网膜之前,促进周边视网膜成像由远视性离焦向近视性离焦转变[8],从而有效降低近视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塑形镜,只需要夜间戴镜,白天可以无需戴镜,能获得清晰视力并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发展,是一种控制青少年近视有效的方法。研究[9]表明,近视性离焦一定程度上会延缓近视的进展,其原因为近视性离焦可以为大脑视或网膜提供一种视觉信号,进一步使眼球的发育受阻,进而使近视发展被抑制。
3.1 对视力的影响 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1周近视度数会显著降低,多数患者发生明显屈光度降低在佩戴镜后的7 d内[10-12]。佩戴角膜塑形镜12个月后,再停佩1个月后,角膜曲率会复原到原来水平,证实角膜不存在永久性的变化[13]。通常情况下,角膜塑形镜可将近视度数最高矫正为-5.00 D~-6.00 D。对于特定镜片矫正范围低于近视度数的患者,可以通过部分近视度数经塑形镜矫正,残余的度数经框架眼镜矫正的部分矫正法,为患者提供清晰的视力[14]。
3.2 对散光的影响 对于低中度近视伴散光患者,临床上多会建议患者佩戴球面角膜塑形镜。对于中高度近视伴散光的患者,球面角膜塑形镜镜片会造成角膜与镜片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度差,引起高几率镜片偏心,进而致使戴镜后治疗区偏心、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散光提高[15]。有研究发现,单纯性近视患者佩戴球面角膜塑形镜后不会诱发散光的产生;而对于近视伴低中度散光患者佩戴球面角膜塑形镜后是否会对散光产生影响结论尚不统一[16]。但众多研究表明,对于近视伴中高度散光患者佩戴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后能有效解决镜片偏心问题,改善球面塑形镜效果,能有效控制及矫正近视伴散光[17-19]。
有研究证实,散光对近视的进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常散光度数越高患者的近视进展越快。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因具有较小的角膜治疗区偏心量及良好的镜片中心定位等优点,能够对近视伴散光度数的提升更好地控制[20]。戴琰琰等[21]发现,经对近视伴散光患者采取不同的角膜塑形镜,戴镜前、戴镜后1、6、12个月,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及偏心量均显著低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均提示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对患者散光及偏心量的有效性。
3.3 对眼轴的影响 因眼轴延长可作为衡量近视度数发展最重要指标,所以对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眼轴长度进行准确测量,在患者控制近视发展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文献[22,23]结果表明,眼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但佩戴塑形镜会显著降低患者眼轴增长速度,究其原因主要为患者角膜脉络膜的增厚及中央角膜厚度变薄。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患者戴镜后裸眼视力,平均角膜曲率,眼轴,等效镜度数及近立体视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近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环曲面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伴散光患者疗效显著,对可短期内控制近视,受样本量限制,该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视力的长期控制有效性仍需进行长期中心试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