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刘晓
摘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要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基于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内涵特征的分析,构建“强类型定位、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分析框架,并以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和项目检测平台数据为抓手,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定位有待明晰、内容有待明确、效果评价不足等问题,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建议从顶层规划、特色发展、评价赋能三方面加以改进,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引领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中期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简称“高地”)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简称“双高计划”)重要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中的十大建设任务之一。本研究基于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内涵特征的理解构建其理论样态分析框架,并以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和项目检测平台数据为抓手,分析现阶段各省份高地建设成效与存在的实然问题,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高地建设提供推进方向。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理论样态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双高计划”建设重点,其立足于人才培养适应性,着力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从“支撑发展”“优先发展”到“引领发展”。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内涵特征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始终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1],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高地承载着示范引领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带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区域技术技能供给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内涵,目前学界尚未形成共识。有学者认为高地是“人才向往与汇集的极核区、高势能区”,体现为“数量分布的高密度、素质的高标准、结构的高对应、流动的高活力、产出的高效益”[2],集人才聚合、培养、流动、效能发挥等内容于一体[3],强调培养与产出等方面的标准示范引领;也有学者指出,高地包含“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机制,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重点,工匠精神培养的新要求以及复合技術技能人才的培养产出”六个方面的内容[4],强调人才培养德技并修的类型定位;还有学者强调要从思想观念、评价尺度和制度创新等宏观层面上统筹高地建设规划[5]、协同政行企校等主体从中观层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高地联盟以及合作发展机制[6]、以“区校一体”等微观实践进行职业教育高质量改革[7],持续引领打造新高地。
由此可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具有强类型特征、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内涵特征,体现在“目标、功能、过程、结果”四维度的建设需求。从建设目标上看,高地聚焦德技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强调“教育性”和“职业性”的深度融合,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从建设功能来看,高地强调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以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为导向不断更新迭代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拔高人才、刺激产业,以区域高地支撑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辐射引领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8];从建设过程来看,高地着眼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课程、教材、教学三大要素创新为重点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常规性”基础上追求“创新性”突破,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推向新的质量改革方向[9];从建设结果来看,高地应呈现出人才培养成果多、人才培养质量优、人才培养贡献大的结果特征,以人才培养显性绩效产出和潜在育人经验示范映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以成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等方面的育人成效。
综上,笔者认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应是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焦德技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为导向,以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效益示范引领带动人才培养的高势能区域,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培养指标和外在产出表征达到区域发展最优[10]。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分析框架
高地既是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亮点经验样板,也是辐射带动整个社会高质量改革发展的高势能区域,体现了“双高院校”强类型定位、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区域最优”发展需求。基于此,以“一强三高”为建设维度构建高地分析框架,具体如表1所示。
具体而言,“强类型定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科学回答了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高标准引领”是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代表着高地示范引领内涵的高级形态;“高质量改革”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有力破解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高效能产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改革经验的成果绩效,展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效果。综上,这四个分析维度既考虑到了“双高计划”建设重点,也权衡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因素,是高地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现实表征
“双高”院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是展现“双高计划”实施三年多以来高地建设情况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基于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和项目检测平台数据的分析,以文本分析方式展现各省份高地建设成效与现实问题。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总体进展
截止到2021年底,“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高地任务方面中期进度基本完成,终期累计完成度均达94.81%,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均达95.02%,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均94.68%,基本按照预期完成目标任务从统计数据来看,“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见表2),包括“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教材建设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方面,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标志性成果共计2777个,每所建设单位均数49.59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标志性成果共计3395个,每所建设单位均数24.08个。
1.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不断健全
德技兼备、知行合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学结合类型建设的目标体现。从其建设成效来看,标志性成果产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构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等内容,形成一批具有职教特色的“德技并修”实践案例与育人文化。二是深入开展学徒制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试点为载体,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互认通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等方面的贯通[11]。统计数据显示,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共有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49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共有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87个。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育训结合缓解人才培养供需匹配难题。
2.统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当前“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把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驱动力,聚焦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建设,将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融通,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紧密衔接。一是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在内,覆盖交通运输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旅游服务类、土木水利类等大部分行业领域,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新要求。二是紧扣最新产业需求助力高水平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建设,包括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技术标准等,以高水平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推动前沿产业高质量发展。
3.适应高职类型特征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不断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设基点,也是高地建设的关键,主要包括课程教材改革和教法创新两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教材改革,扎实打造精品教材,当前职业院校教材已演变成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立体化教材、数字化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形式。二是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标志性成果统计数据来看,“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已形成84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研究主题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等多方面,主要指向教学一线的实践模式探索[12]。
4.展现高地建设卓越成效的人才培养产出持续提升
人才培养产出是高地建设的重要成效展现,标志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竞赛和就业结果方面。一是学生竞赛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奖增效较为明显,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新增获奖数量总数为628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新增获奖数量总数为808项,学生竞赛增效较为明显。二是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总体就业率为96.31%,整体水平较高,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就业率均值为96.52%,就业对口率均值为85.20%;高水平專业群建设单位总体就业率为96.22%,就业对口率为83.25%,整体就业和对口就业情况良好。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现实问题
当前各高职院校已全面落实高地建设任务,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高地建设定位有所偏差、内容有待明确、效果评价不足等问题,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
1.高地建设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通用的高地建设标准或指导方案,已出台的《意见》中仅对高地总体改革发展任务进行了阐述,明确高地总体定位,但缺乏对高地建设目标、具体任务、建设成果等方面的具体性规定和合理性论证,在建设过程中各区域对高地建设内涵理解不统一,部分地区强调高地“成果产出定位”而相对忽视“人才培养定位”,导致定位有所偏差,人才培养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区域政府“元治理”统筹规划职能未有效发挥,缺少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高地建设定位、高地发展趋向的统一规划,各区域高地标志性成果同质性内容较为明显,缺乏区域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展现和地方特色示范。
2.高地建设内容尚需进一步明确,德技并修类型育人过程发展难以平衡
一是体现在高地建设内容不明晰。通过梳理197份自评报告的文本内容发现,各“双高”院校高地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与“双高计划”其他任务建设的标志性成果重合率较高,包括标准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涵盖面广但建设内容重点不明晰。二是高地德育建设力度和效果相对薄弱。各院校基本上都强调了技术技能培养方面的内容,形成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但在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建设相对薄弱。如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这一标志性成果建设有待进一步增量和增效,在197所建设单位中仅有4所院校入选,其中3所为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1所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数量较少;且各院校在案例总结方面多强调德技并修的形式和最终效果的描述,对于德技并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方面缺乏典型经验和具体模式阐述。
3.高地建设成效尚待进一步展现,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区分不够清晰
一方面,缺乏对高地建设绩效指标的统一规定,当前各高职院校强调短时期、高绩效产出“多而广”的指标成果,相对强调以成果产出数量/获取率等硬性指标来展现成效,且各建设单位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两者区分不够清晰,在自评报告填报过程中“数、质”指标内容交叉较多,很难在建设单位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和绩效管理[13],且难以凸显技术高地的“质量”引领支撑价值以及“高”“强”内涵特征。此外,从标志性成果总体均值来看,高职建设成效呈现出院校间有所不均衡的问题。197所“双高”院校标志性成果总数量为6172个,总体均值为31.33个,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效益显著,标志性成果总体均值为49.59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相对不足,标志性成果总体均值仅为24.08个(具体见表2)。另一方面,对高地建设较为成功的实践模式缺乏具体分析,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案例等区域性、特色性内容总结提炼不到位,难以为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与实践经验。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推进路径
高地建设关键在于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为此,应从顶层规划、特色发展、评价赋能三方面打造高地,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区域特色“引领发展”。
(一)顶层规划:行政引导规划区域高地建设具体任务和发展趋向
建设定位决定着建设方向,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关键。
一方面,顶层规划,建设我国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引领样板”。国家层面要发挥统筹规划、政策供给、工作指导、过程监督等宏观管理职能,顶层规划高地建设目标、重点任务、重要成果、发展趋向等,做好高地建设的统筹和保障工作[14];地方政府要充分落實各项政策规定,分解细化各项任务指标,列出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成果清单,具体推进高地建设工作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系统推进,强化“政校行企”部门协作。要发挥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在高地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全方面、多形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行指委在专业目录、教学标准等制(修)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人才培养各项标准制度;强化企业、科研机构、民间资本等多元主体参与,借鉴现代社会多元共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高地建设新格局。
(二)特色发展:立足区域发展特色打造高地育人内容和推广模式
高地建设就是要发挥地方特色优势,立足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形成比学赶超、相互促进、交相辉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格局[15]。
一是立足地方、对接产业,精准打造高地特色育人内容。一方面,要精准把握地方产业升级发展定位,基于地方优势引领建设特色育人内容,如以杭州为代表的环杭州大湾区建设,可立足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产业基础与行业优势进行特色人才培养等[16];并按照东部提质培优、中部提质扩容、西部扩容提质的总体原则[17],引导其往地方产业、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倾斜,探索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德技并修类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地一策、分区推进”的高地建设格局。另一方面,要分领域进行高地建设专项协作,以专业领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为基础进行多区域、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在德技并修、标准制定、制度创新、课程教学创新等关键改革中共建共享特色人才培养经验。
二是以点促面、示范推广区域高地建设模式。一方面,各地要打响亮点突出、重点清晰的高地建设“强品牌”,高职院校要注重梳理凝练高地建设相关实践创新案例、成果经验、观察思考等,明确高地建设的目标、主体、内容、路径、创新与亮点、辐射区域与领域等内容,形成一批可示范、可借鉴、可辐射的高地建设模式、机制和经验。另一方面,各地也要探索创新因地制宜、渠道多样的高地建设“宣传册”,将高地建设推广作为“双高”院校高地建设重点之一,通过专题会议讲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等多种活动宣传推广区域高地建设模式,构建以“双高计划”院校为龙头引领、区域内高职院校系统推进、中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高地建设大格局。
(三)评价赋能:量质分类并举实现高地建设过程评价和结果展现
高地既要重视典型案例与模式推广应用,也要关注高地建设评价指标的完善,基于量质结合的全过程监测预警提升高地建设成效。
一是明确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内涵,处理好标志性成果与整体建设成效之间的关系[18],量质并举进行高地成效评价。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附件1《双高学校建设数据采集表》三级绩效指标基础上,可进一步明确高地建设任务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其中数量指标可作为衡量“双高计划”院校自身的高地建设任务标志性成果增量,展现高地的“高”与“强”;将得到国家认可或为经济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支撑引领、柔性特色类指标划归为质量指标[19],反映高地总体引领水平和类型特色,以清晰详尽的评价指标促使高地建设成效可示范、可测量、可比较,使得“双高计划”建设任务能够有效验收。
二是创新“双高计划”建设情况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一方面,要基于“双高计划”检测平台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常态化监测与趋势化预测,包括实施部门/人员责任、资金预算及使用、绩效指标与标志性成果目标值达成、项目建设佐证材料等内容与任务相关联,以数据化、可视化的动态检测对高地建设现状进行规范分析与趋势预测。另一方面,应利用全过程监控数据的迭代更新对建设过程进行预警反馈,对于绝对数量增量少、相对成效增幅慢的建设任务进行及时预警,并以“建设任务情况预警报告形式”通知到相应负责人,实现短期绩效与长期监测相结合、近期动态与远期效果相参考的全链路数据驱动描述与评价[20],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优化和提升高地建设质量。
三是建立健全评价结果诊断与持续改进机制。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基于国家“职教大脑”智慧系统等平台,将本次中期绩效评价结果以可视化、可对比的形式呈现在平台上,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双高计划”整体建设情况,对比分析高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推进全国高地建设一盘棋;另一方面,各建设单位可通过在目标、功能、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建设成效进行横向结果比较,精准定位自身建设短板,强化从验收到诊断的评价需求转向,面向未来终期高地建设进行持续改进和重点突破[21],推动“双高院校”能够有目标方向、有绩效指标、有潜在成效的打造高地品牌样板。
综上所述,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重点建设工程,体现了职业教育强类型定位、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区域最优”内涵特征。各高职院校要对接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找准高地建设定位、突出德技并修类型特色,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从“数量培养”到“质量培养”再到“品牌培养”的引领创新。
参考文献
[1]余静,李梦卿.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9):13-20.
[2]叶忠海,郑其绪.新编人才学大辞典[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90.
[3]何丽君.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路径选择[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42.
[4]周建松.基于双高视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2-68.
[5]陈慧青.高校人才高地结构设计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22(7):16-18.
[6]黄崴.建立粤港澳大学联盟——打造世界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J].高教探索,2016(10):18-21+31.
[7]孙兴洋.“区校一体”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N].中国教育报,2022-04-08(05).
[8]潘海生,周柯,王佳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2-147.
[9]张宇,徐国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20(2):110-116.
[10]罗海鸥.理念与路径:基于大学发展视角的南方教育高地建设[J].高教探索,2014(1):40-45.
[11]张猛, 张雁平. “双高”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追求卓越[N].中国教育报,2021-06-15(05).
[12]刘晓宁.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特征与思考——基于16省(市)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4):76-85.
[13]刘斌,邹吉权.“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与权重确定[J].中国高教研究,2021(4):96-102.
[14]余雅晶,朱华兵.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國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8):5-11.
[15]陈正江,胡烨丹.以职教创新高地建设为抓手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28-33.
[16]萧鸣政,应验,张满.人才高地建设的标准与路径——基于概念·特征·结构与要素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2(5):50-56.
[17]谢俐.补短板激活力强内涵增效益努力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5-11.
[18]刘晓,钱鉴楠.“双高计划”中期建设绩效与评价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3(3):84-90.
[19]刘斌,邹吉权.“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与权重确定[J].中国高教研究,2021(4):96-102.
[20]吴维东,张晓然,叶雨晴,等.基于竞赛数据画像的双创教育评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155-159.
[21]王义,何明友,梁律.“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怎么看”与“怎么办”——基于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自评文本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27):12-16.
The Theoretical Pattern and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Build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ANG Hai-ying, LIU Xia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00, China)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foothold and foc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igh-level special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ouble-high Plan”) to buil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s”, this study build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high standard guidance, strong type positioning, high-quality reform and high-effect output”.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medium-term task self-evaluation reports and the project testing platform of the 197 “Double-high Plan” college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s, such as unclear positioning, unclear content and insufficient effect evaluation, which bring some challenges to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s a result, it is suggested to buil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s from three aspects: unified layou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empowerment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o achieve “lead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Double-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s; medium-term performance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