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慧
线上云班会作为“互联网+”的微端延展,是新时代技术赋能教育的表现之一。将结构化讨论的方法运用到线上班会的设计中,基于本班学生特点和线上的实际情境构建活动框架,能够让学生在沉浸式活动状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笔者设计了以“同伴赋能”为主题的线上班会。实施步骤包括班级问需、小组预准备、小组正式研讨、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反思与行动五个环节。
班级问需。主题的选择是影响线上班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只有真正选出学生们比较困惑或者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确保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研讨。通过问卷调查、线上访谈以及组织“线上吐槽大会”等方式,了解学情,并详细梳理了学生们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如何战胜拖延、怎样激发学习动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梳理出了四个小主题。根据自愿原则和搅拌原则,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兴趣、问题等各自选择一个议题,教师根据报名情况以及男女生比例、学情把握情况等进行分组。
小组预准备。教师首先对结构化讨论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详细培训,尤其介绍了团队列名法、鱼骨图法等方法,强调了讨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环节。之后,组内成员完成了角色分工,以明确职责。教师则担任结构化讨论线上班会的指导者,在过程中适时加以指导与纠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挥了教師的主导功能。
后面三个环节,按照下面的流程进行:1.写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列出主要问题、表现;2.说意见,按顺序依次开始,记录员不重复地记录关键词句并结尾;3.讨论,针对每条意见进行讨论,可提问;4.投票,每人对汇总的意见进行打分;5.团队派代表聚焦投票后的1-3个问题或表现进行阐述。其中,1-4环节为小组讨论部分,是结构化讨论的核心部分。整个研讨环节,组长带领本组同学逐步深入开展对论题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把问题分解为背景分析、问题表现、结果或影响、对策方案四个部分。几个部分层层深入,逐一讨论,从而避免了垂直思考的不充分、不全面和不系统。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发言,各抒己见。经过多轮的重复追问,推动研讨向纵深推进,使讨论的价值最大化,集聚所有成员的智慧。
各组学生采用了云讨论、云展示、云访谈、云共享等多元方式,充分甄选、利用各种优质线上教育资源,大大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此外,录制短视频、使用问卷星小程序等,也增加了主题班会的生动性,尤其是一些小组在问题讨论中加入了投票、民意调查等环节,增强了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在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发言人采取鱼骨图的方式呈现各自的研讨成果,其他组推荐代表从利与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并提出完善建议。
互联网时代,要用好丰富的线上资源,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拓宽、创新育人路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