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莫国民
摘 要:为进一步规范医学院校教师的学术行为,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本文阐述了医学类院校普遍存在的科研诚信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改善方案,对促进医学类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研诚信;科技政策;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71
0 引言
隨着科研压力的日益加剧,伪造科研数据、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一稿多投等现象层出不穷,科研诚信问题也日益突出。2021年下半年部分医疗机构公开通报了一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处理结果显示,多名从业人员发表的论文存在不当署名、图片造假及数据造假等问题,论文数据及图片存在拼凑、篡改等造假情况;由中介代写代发;购买实验数据,买卖论文……对应处罚措施包括:撤稿,撤销应用相应篇论文获得的医师职称;五年内取消申请或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称号等资格;取消未来4年内晋升职务职称,申报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在研项目通过验收后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资格等。为全面打击学术造假,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1年9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学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整治活动的通知》国卫科教函〔2021〕193号,对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医学科研行为,2021年10月到12月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了医学科研诚信联合整治活动。作为医学院校的上海健康医学院也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的学术行为,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展开专项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科研诚信问题,针对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改善。
1 科研诚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高校科研诚信制度不了解。高校编撰了《科技政策文件汇编》,其中涉及多项有关科研诚信的文件,如《科研风险及违约责任承担规定》《学术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防控实施办法》,但各学院、各部门教师对文件精神,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及其带来严重后果并不清楚,高校需要后期在规定时间如:新职工培训、新生开学、学术学风活动月等进行多场次的专题培训。
(2)高校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科研诚信建设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缺乏科研诚信常态化教育机制、同时缺乏科研论文相关原始数据机构保存机制、高校科研伦理委员会基本为校领导、附属医院领导,没有真正的工作人员,所以科研伦理审查等无真正落实人员,形同虚设。虽然高校设有学术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等等,但这些学术机构成员大多为名望高的教授或高校、医院、部门管理人员,无专门人员和常设机构管理,很难召集会议研讨各类学术问题。同时各二级学院不能明确自己在科研诚信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权限,正因为高校层面无专门的科研诚信管理人员机构,各二级部门也没有对应的职责权限界定。多数学院科研诚信管理工作,由院长或科研副院长负责,科研秘书协助其他工作。部分学院虽然科研档案统一由科研秘书保存,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没有建立专门的保存机制。二级学院不明确科研诚信工作任务、职责权限,需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科学道德和科研规范方面的教育,切实履行包括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和引导科研人员开展高质量科研活动的部门主体责任。
(3)科研管理评价上仍存在“五唯”现象。科研评价体制是一根指挥棒。高校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职称聘任文件》等,均以SCI论文数量、JCR分区情况,高被引论文情况、影响因子大小、热点论文等相关指标,作为学术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学科评估、各学院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使得高等高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为主要目标的现象。
(4)在二级学院进行存量论文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有存在论文挂名不知情情况出现。参与署名的作者,在对照论文全面梳理本人对论文的贡献、署名过程、基金标注等情况中发现,有部分参与作者对论文相关研究的伦理审查、利益冲突、原始数据及保存地、发表过程、作者署名均不知情。高校存在论文虚假挂名,一篇论文几人共用,以及代写论文等等乱象。针对这些乱象,高校需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科学道德和科研规范方面的教育,切实履行包括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和引导科研人员开展高质量科研活动的部门主体责任。
2 科研诚信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要改进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高校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1)加强培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确保教师严格自律的学术品质,营造健康的学术文化氛围,需在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师德师风培训》讲座,增强全校教师师风师德责任意识,使得全体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术规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对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建立科研诚信教育制度,但在日常工作落实中会加强培训和教育,并且在新生入学教育、新职工培训、科研项目申请等工作中都会开展科研诚信教育。高校对所有二级单位的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人员立即开展专业知识集中再培训,宣讲基金委、市科委、市卫健委、市教委的相关管理规定,阐明管理责任,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强合规风险防控意识和服务能力。强化日常科研管理,突出学生、教师层面的科研诚信原则要求,做好各类科研项目的日常督促监督,通过各类会议及时做好科研诚信宣传、教育等工作。强化对国家科学基金、省级基金项目、校级基金项目的督促与检查,加大对成果产出、经费使用等的监督和指导。结合重点项目的科研助理、财务助理等做好项目管理,并通过高校内部审计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各类科研活动。
(2)完善并严格执行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将利用新一轮全员聘用合同签订的机会,在岗位聘用合同中对我校职工遵守科研诚信要求和责任追究作出明确约定。加强对外申请项目、奖励申报、岗位竞聘等材料的真实性审核,加强科研论文核查。在要求申请人提交真实性承诺基础上,管理部门加强加大抽查力度。依规依纪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教师与高校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高校要求项目申请书提交时,负责人、院系签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科研诚信自查及承诺书》,规范和明晰项目申请人、院系的主体责任,构建個人、院系、高校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学术不端防范工作责任体系。高校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巩固和完善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申请材料审核把关,重点对项目申请人和参与者信息及各类科研成果的署名信息等进行审核。论文、著作等的出版实行科研系统申报制度,所有参与人需承诺本人对论文署名知情,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并按贡献大小依序署名,不存在无贡献挂名及成果侵占行为。同时高校各类科研成果包括知识产权、著作、论文等在发表前实行科研系统登记预审制度,所有参与作者签名,进行科研诚信承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对照论文全面检视论文相关研究的伦理审查、利益冲突、原始数据及保存地、发表过程、作者署名、基金标注等情况,参与署名的作者,要对照论文全面梳理本人对论文的贡献、署名过程等,所有作者按照上述要求完成全部署名论文自查,并签名。成果发表或授权后,教师将所有科研成果登录系统后经学院、科技处两级审批。审批后的科研成果也会在每年年底进行校内公示,以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诚信记录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审和项目推荐申报等挂钩,切实杜绝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3)加强违规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工作。根据中办、国办发布的两个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高校已于2015年成立学术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规范科研学术行为及调查处理程序。高校将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惩戒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遏制科研不端行为,扩大科研诚信案件的通报范围,以起警示作用。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触碰不得的高压线,如有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或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严肃查处。所有学院均严格执行高校的违规案件调查处理工作制相关制度,但建立违规案件通报制度。
(4)建立专门的期刊预警制度。高校每年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进行校内公告。及时通知到高校教师,做到提早干预,不建议教师投稿预警名单内期刊,同时要求在预警名单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不得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在预警名单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得申请奖励及发放相应绩效奖励。在预警名单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年终科研绩效考核中不予认定。教师可以根据公告情况及时调整投稿方向。
(5)坚决破除“五唯”。科研管理部门联合高校教学、学工、人事部门修订《科研成果积分管理办法》实行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积分互通政策,在项目评审、职称评聘过程中采取专家评阅打分取平均分的方式,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导向。《科研成果积分管理办法》中将科研奖项、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知识产权、科研项目、基地建设、决策咨询报告、文学作品及艺术成果、体育指导类成果、学生竞赛指导类成果等,均设置了分值比例,鼓励教师发挥所长。同时将全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科研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三类,这三类教师的考核要求完全不同。以上措施,对提升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6)科研诚信管理工作实行权责明确、两级管理制度。在要求各实验室自查论文发表环节过程中,进一步要求各二级单位强化研究数据管理,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形成以真为师,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依托科研信息化系统,建立动态、全面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所有信息实行学院、科技处两级审核管理。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将科研师生的科研成果、项目申报等均纳入个人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到开题、结题、验收,再到实验数据保存,经费使用情况、经费调整等,都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纳入监督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尝试科研信息公开化、共享化,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和评价。 要求学院成立学院级别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参与到学院的各项项目申报评审和学术活动中,并对学院的学术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完善学院学术委员会专项章程,鼓励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组织或委托学术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本机构医学科研人员的重要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进行核查。
3 总结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坚守科研诚信,主动防范学术不端,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教师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将持续加强教师科研诚信和学术作风建设,不断推进落实科研诚信管理措施,切实履行起第一主体责任,引领教师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严厉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不断完善构建风清气正学术氛围长效机制,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军,张琪,王坚,等.关于我国高校科研信用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J].期科技广场,2020,(5):7178.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医学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整治活动的通知[Z].202193.
[3]靳彤,赵勇.国内高校科研诚信管理工作进展研究——基于2019 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前50高校的分析[J].理论与实践,2021,(7):8799.
[4]张永利.新时期高校科研诚信建设实践与探索——评《高校科研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21,(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