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菊文
摘要:幼儿传统文化课程建构是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础性条件。幼儿园要明确传统文化课程建构的重要性,应用浸润式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并受到熏陶。教师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引领,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践行能力和传承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幼儿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构;浸润式;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8-0109-04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教育是学习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在幼儿园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幼儿的优秀品德,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幼儿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强,如果教师强行灌输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势必造成幼儿难以吸收。为促使幼儿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积极开展浸润式教学,以幼儿为中心,唤醒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感知,获得经验,从而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浸润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丰富的、多元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在浓厚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体验,从而产生深刻认识,并且在具体的行为中能够自觉地体现正确理念,践行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浸润式教学模式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避免硬性说教,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在心理上产生触动与共鸣。在传统文化课程建构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实践探究,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提高教育的形象性与直观性,让幼儿能够产生切身体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经验,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理念,提升道德素养,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引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1.促进幼儿身心成长与发展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心智还不成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正确的引领。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让幼儿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是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育中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幼儿沐浴在浓厚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与洗礼,产生真切的体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幼儿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建构,以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为目标,结合幼儿特点,以浸润式教学滋润幼儿心灵,让幼儿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幼儿民族自信心,激发幼儿爱国情感,增强幼儿道德认知,促进幼儿身心成长与发展。
2.培养幼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能力
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一些不良思想与价值观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十分必要。这是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思想与道德引领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如诚实守信、爱国报国、尊老爱幼、团结协作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幼儿认识到应该如何做事,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何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幼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能力。
3.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动力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坚定的信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幼儿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能让幼儿认识到民族文化的本质,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精神品质与几千年来一直坚守的道德规范,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個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民族自信,认可传统文化,喜欢与热爱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具体行动加以落实,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从小树立民族复兴理想,不断充实与丰富自己,踏入社会后真正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生力军。
1.缺乏对传统文化课程建构的重视
目前,部分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是照本宣科,并且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放手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过多的干预,使幼儿缺乏自主权。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建构传统文化课程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幼儿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规范幼儿的行为,但所融入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较少,这与幼儿园不重视文化课程建构有直接关系。幼儿园没有把传统文化课程建构与教育过程结合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单一
目前,部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单一,多来自传统节日活动。借助传统节日活动,教师为幼儿讲述节日的来历,以及节日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等,很难全面地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幼儿广泛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部分教师不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和梳理,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整合和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缺少现代教学工具的引入,难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3.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缺乏实效性
目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构受到重视。然而,部分幼儿园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实效性,这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处于形式化状态有很大关系。幼儿园虽然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过于注重形式。部分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让幼儿懂得相关礼仪,知道节日的由来,就达到教育目标了。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理论说教的方式,很难让幼儿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更谈不上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并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与践行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化,使幼儿很难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很难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不能激发幼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机。
1.强化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师资建设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传统文化课程建构的重要条件。幼儿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传统文化课程建构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以浸润教育模式促进幼儿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实现道德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建构者,要根据幼儿特点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实施,要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课程建构观,在实践中注重总结传统文化课程建构经验,不断优化传统文化课程建构。幼儿园要设立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共同解决在传统文化课程建构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构起有园本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幼儿园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供机会,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力。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如到民俗博物馆参观采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交流等,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为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可设置传统文化培训课程,并将学习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促进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传播能力,做文明的引导者,激发幼儿的民族精神,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2.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挖掘不能只局限于节日文化,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美德等内容,还要进行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为人处世、诚实守信、文化艺术等。教师可将其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及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的每个细小环节中进行渗透,教育主题要随着幼儿生活内容而进行转换。例如,在餐桌上可以传播就餐文化礼仪,在游戏中可以突出人际交往理念。幼儿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能够产生真切的体验,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中华民族价值观内容,如立志成才、不怕挫折、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如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唱民间童谣,借助童谣引导幼儿理解传统文化。教师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的教育资源,如利用自然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讲述民间故事,塑造幼儿美好心灵。在浸润模式下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地读、认真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教师可利用幼儿对故事感兴趣这一特点,为他们讲述民间故事,并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从而塑造幼儿美好心灵。
例如,《九色鹿》的故事能让幼儿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可播放《九色鹿》的动画片段,让幼儿感受九色鹿的美丽和善良。当看到九色鹿救了落水者之后,教师停止播放,让幼儿猜猜落水者会如何报答九色鹿。幼儿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给九色鹿送新鲜的草叶作为食物等。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让幼儿知道落水者非但没有报答九色鹿,反而恩将仇报,将九色鹿的消息告诉了国王。教师此时播放视频,让幼儿看到官兵捕捉九色鹿的场景,感受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在倾听故事后,幼儿知道国王不喜欢不讲信用的人,在得知落水者辜负了九色鹿的信任后,对落水者进行了惩罚。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说说从故事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为了发挥浸润的效果,教师要创设符合民间故事的情境,可播放和民间传说有关的动画片,或组织幼儿演绎民间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在此过程中,幼儿能更好地感受人物角色的情感,学习他们真诚、善良、勇敢的品格。
(2)結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在浸润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主要是点拨,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教师可组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并对幼儿进行点拨,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元宵节期间,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做元宵,品元宵”主题活动,教会幼儿如何和面,如何将豆沙放入面团中,并将面团搓得滚圆。在幼儿完成制作元宵的活动后,教师让幼儿品尝自己做的元宵,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还要为幼儿讲述元宵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知道元宵节是古人外出游玩、猜灯谜、品元宵、结识朋友的节日。教师还要让幼儿分出一部分元宵,带回家与父母一起分享,并为父母介绍古人在元宵节都做什么。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交流与元宵节有关的内容,感受传统节日氛围。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了解了元宵节蕴含的传统文化。
在幼儿倾听传统节日相关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点拨,让他们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在幼儿制作节日食物时,教师可以通过点拨,让他们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节日里,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感受传统节日对人们的影响。这能起到浸润教育的效果,让幼儿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韵味。
(3)走向户外田野,渗透审美意识。浸润式教学强调的是调动幼儿的感官,促使他们在看、听、说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向户外田野,触摸花草树木,感受花草树木的清香,进而调动他们的审美感官。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诵读与自然景物有关的诗歌,演唱与自然景物有关的歌曲,欣赏山水、花鸟画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在春天,教师可带领幼儿到公园中观察,看看春天的草木有什么变化,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鲜花盛开、万物复苏的景色。结合景物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诵读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还可以让幼儿闻一下花草树木的清香,感受植物的气息,说说对春天的感受。也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山水画,唤醒他们的创作欲望,并为幼儿提供颜料、水墨材料,让幼儿展开想象,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并交流自己的创作感受。比如,有的幼儿说:“老师给我们看的画都是黑白颜色的,我觉得不足以展现春天的美。我用各种不同的颜色画了花草树木,这样更能展示出春天的颜色。”在交流中,幼儿对美获得了更多的感受,同时对水墨画有了一定的了解。
融入自然之后,幼儿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同时会激发出对美的渴望和向往。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体现自然美的古诗文和绘画作品,以起到融合感染的效果,促使幼儿浸润在充满书香的审美情境之中。
3.创新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形式
幼儿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具象的事物感兴趣,而对抽象的理论常常不知所云,更不会产生深切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摒弃灌输式教育方式,采用浸润式教育模式,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避免对幼儿进行过多的干预,给幼儿留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以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创新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形式,要体现寓教于乐的原则,以激发幼儿参与热情。为此,教师可引入“舞狮子”“踩高跷”等传统民间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以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进行合作性游戏时,教师就可以把真诚、团结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题,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采用沉浸式教育模式,让幼儿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线索。教师要切忌生硬地说教,让幼儿在积极的氛围中自觉接受文化熏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洗礼与感染。同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创新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可以应用多媒体营造更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更好地沉浸于情境中,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比如,教师可选择一些影视剧片段展现历史人物的优秀事迹,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无限魅力。传统文化教育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互动,更好理解与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道德素养的提升。
总之,幼儿传统文化课程建构是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础性条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真正的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浸润式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情境中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幼儿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洪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2]黄爽,王岚,刘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及反思[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
[3]王丽玲,魏浩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1).
[4]蘇金良,王洪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20(05).
[5]杨贺美.浸润民间艺术表演文化助推幼儿园课程理念落地[J].山西教育,2021(10).
[6]陶嘉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探索与启示[J].陕西教育,2021(01).
[7]左小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
[8]郭婷,毛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构建园本课程启智蒙学[J].陕西教育,2020(01).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urriculum for Preschoolers under the Immersion Mode
Sun Juwen
(Liangzhou District No. 5 Kindergarten,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for them, and it is also a fundamental condition for them to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Kindergartens should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courses, apply immersive teaching models, promote children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influenc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 correct value guidance to young childre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practice and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growth as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Key words: kindergarten; traditionalculturalcourses;construction;infiltrationtype; educational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