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建设路径研究

2023-06-27 20:42:10郝丽莎
艺术大观 2023年6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育改革新媒体时代

郝丽莎

摘 要:新媒体正以自身独特的时代特性及变革属性,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方式及习惯,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形成及审美观念等,但不得不承认,网络的极速发展与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现状相比,其发展速度是不成正比的,大学生对于审美标准及审美价值观形成相对滞后,可网络高速的推送多种形式的资讯信息,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冲击着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新媒体时代促使大学生美育建设的完善及发展,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是培育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然条件。因此,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方向,加强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审美价值观、自建城堡,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自主净化网络文化主阵地,从而不断坚定文化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因此,校园美育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针对高校如何全面快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审美教育;德育、美育如何科学结合;主动净化网络环境等迫切问题,本文将通过提升大学生审美标准及水平的策略与路径来对其进行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审美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6-0-03

当今时代,网络资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认识新鲜的事物和面孔就是在认知这个世界,而现下涌现的众多新锐力量所传递的网络风尚的背后,也讓我们看到了令人骄傲的进步以及部分哗众取宠的浮躁喧嚣[1]。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面临何种挑战

日益提高的经济水平,日益完善的新媒体产业,强大的科技力量,无限变化的商业环境,不断增强的国民消费能力,社会审美能力、大学生的审美认知……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媒体行业,可能折射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包容性极强是新媒体行业的一大特征,无论是直观影响还是隐晦传达,无数海量的资讯,时刻充斥在高校大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里。我们无法避免劣质资讯的侵入,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大学生抵御其的壁垒,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自身建设坚韧不催的高墙,将消极、负面的思想牢牢挡于墙外[2]。

二、高校美育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与改革的迫切性与必然性

学生审美需求更加丰富,“审丑”文化冲击强烈。新媒体时代,是多元化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网络成为其精神食粮主要供给来源,短视频、流行音乐、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图书馆等,都成为当代大学生满足自身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平台和工具。这对于网络优质资讯资源、校园美育环境以及高校教师丰富、趣味教学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和期望。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有优质、美好的网络资讯,就有相对庸俗化、崇尚利益过分娱乐化的负面内容,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出现盲目跟风追捧,模仿扮丑,陷入金钱诱惑等畸形的审美价值观[3]。

日趋泛滥的“审丑文化”不仅冲击着大众的视觉神经,也冲击着传统审美观,更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4]。

三、高校美育建设研究探索

近年来,我国的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在此过程中,比如,以抖音短视频为首的新媒体行业就冲出重围独占鳌头,奠定了领军地位。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方式、阅读习惯,还影响到了其价值观的取向,这种极具现代色彩的抖音短视频文化,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生活需要。

结合我校“新财经”建设目标,及自身钢琴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和讨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钢琴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改革探索的实践,以及对于美育教育的价值及体现;课程线上、线下等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方向[5]。

(一)钢琴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改革实践

先对中外作品引入课堂的曲目数量比例进行调整,中国优秀传统音乐作品数量逐渐增多,多以地方优秀民族歌曲、小调,以及大量优秀的近现代红歌作品等为主,这些都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比如,2018年首演的民族歌剧《沂蒙山》,以经典民族旋律《沂蒙山小调》为创作素材,见谱例1。

利用音乐主旋律动机,融入了多元化音乐元素,以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军民一心、铮铮铁骨的中华儿女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歌剧中,沂蒙山小调主旋律,随处可见,与新演唱旋律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尤其见谱例2前奏部分。

通过此类作品的学习和演唱,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对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进一步的深刻认知,将“海棠”的故事背景放于心中,我们所熟知的《沂蒙山小调》主题旋律若隐若现,传唱于声,用音乐的力量辅助学生了解和铸就沂蒙精神。个体受教于心,才能尽可能深刻、生动地将作品展示于舞台,才会感染更多的听众,让大家去了解和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切身感受到文化自信这一重要目标。类似课程改革不仅强化和丰富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真实历史的说服力。在优秀传统音乐旋律的烘托下,将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再次升华,仿佛那一段已逝的历史时光重现,让沂蒙精神在当今的校园中闪耀出永恒的华光。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高校,已经成为校园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艺术学科美人化人的重要使命[6]。

再比如,我国优秀的诗词艺术歌曲,过于注重演唱与钢琴之间配合的默契度,而忽略了作品背景,尤其对诗词理解欠佳,对其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了解或较为片面。这都不利于作品的整体风格把控以及演唱的艺术处理效果。通过引入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可以更加关注“歌词”,即诗词本身寓意,这是诠释诗词艺术歌曲的基础,另外,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古代圣贤美好情感、伟大思想、博大智慧的结晶, 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 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载体, 其价值历久而弥新,更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我们借鉴,对于德行品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7]。

诗词中“吟”不同于“说”,这对我们学习和研究诗词韵律、节奏、深层内涵、寓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词格律,看似枯燥,其中却蕴藏精妙的艺术。正如王力先生所说:“我们说一首词好,一方面要看它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要看它的艺术技巧。”比如《关雎》《钗头凤》《大江东去》等优秀古诗词艺术歌曲,体现了曲与词的完美结合,由“吟”向“唱”的华丽蜕变,保持“吟”的节奏及神韵不被破坏,又将多元化民族音乐元素巧妙融合,混为天成,毫无人工斧凿之迹,更具极高的艺术价值及研究意义。传唱是载体,教育是根本,用音乐赋予诗歌翅膀,飞进校园,将中国伟大革命历程、坚韧不催的革命精神深深种在大学生的心田,充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

高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是沿着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热门学科,也越发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特征[8]。

(二)线上、线下与新媒体深入融合

学生参与学习新媒体的融合实验项目,以制作小视频为主,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均以“红色”作品为主题,利用校园经典景观为背景,配上唱歌、朗诵、介绍等多种表演形式将线下教学内容,转送至线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拍摄的过程本身就是美育教育的过程,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关注和思考,视频的海量点赞、转载也为这个项目提供了更多可行性空间且增强了学生的信心,由此,引发了关于钢琴声乐艺术指导课程课下作业的改革,让学生走出琴房,自由选取校园美景,搭配所学音乐作品经典唱段,录制成若干小视频的形式,一方面,保留学习成果,积攒实践经验,见证个人的进步,另一方面,起到传承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视频本身在制作中,就为本校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与创意的实践舞台,通过自身对美育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创造出健康、丰富的美育作品,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传播,这种将校园美育建设从被动转向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也是美育教育一直以来在不断追求和改变的目标和方向[9-10]。

在新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创造者,更是传播者。喷井般的海量短视频及繁杂资讯任意涌入的今天,营造和倡导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构建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建立健康校园文化生活而言,是十分务实,更是十分迫切的。进入新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面临社会多元化的变化发展,对高校美育氛围、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带来强烈的冲击与挑战。构建健康、积极的审美价值观,即便面临网络复杂多重表现形式,也能自主融入健康、积极的精神思想,从而助力和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及传承。

审美教育深入每一位大学生心田,与德育科学结合,美育自身,也美育他人,美育社会,推动传统的美育与新媒体技術的深度科学融合,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技术力量,为大学生审美教育赋能。通过建设和完善和谐高校的审美教育环境,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美育体系,推进高校德育和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和创新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路径,不断开拓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新局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11]。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曾繁仁,等.现代美育理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4]潘智彪.审美心理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5]鲁宽民,乔夏阳.网络虚拟社会建设论略——法治和德育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鲁宽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易晓明.国民审美素养:社会转型时期的审美资本[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聂振斌,腾守尧,章建刚.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9]谢金文.新闻·传媒·传媒素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10]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德]黑格尔,著.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教育改革新媒体时代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9:09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9:10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2:03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5:58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4:21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9:15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9:08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