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21 11:43陆子婷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

陆子婷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小学低年级这个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运用语言、发展提升思维、提升审美情趣和传承理解文化。文章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目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建立文化自信。但如今的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肢解古诗,缺少诵读感知;依赖多媒体课件,限制学生想象力;学习古诗套路化,缺乏对美的赏析;文化传承表面化,缺乏深度的感悟等。因此,笔者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析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诵读积累,表演再现,提高语言能力

1.反复诵读,持续培养语感

反复诵读是指学生用多种形式重复地念古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后,可利用齐读、范读、配音朗读、师生配合等多种诵读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诵读推敲、体验感悟,持续培养语感。

一年级下册《画鸡》描绘了雄鸡的威武。在扫清字音障碍、把握节奏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诵读。学生能通过“头上红冠、满身雪白、不敢、开”等关键词,快速感受到雄鸡的神态动作。

2.丰富积累,感受语言魅力

丰富积累是指学生大量地掌握知识点,增长知识量。古诗语言生动凝练,需学生细细体悟。这需要坚持不懈地积累,在积累中提升认知,拓宽视野,提高感知力。教学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延伸:积累同题材古诗,便于学生把握题材特征;了解作者生平,便于学生知晓创作背景,理解情感;科普古诗常识,便于学生打好扎实基础……

一年级上册的《古朗月行》中作者小时候称月亮为“白玉盘”,教师可讲解古时月亮的别称。诗人会根据情感的表达和平仄的需求,对月亮选择不同的称呼,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月亮别称。

3.说演结合,提高口语能力

说演结合是指学生把古诗创编成故事或场景,边说古诗内容边表演。说演的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理解感悟,更能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情境当中,主动说主动演,提高口语能力。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内容、了解情感后,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肢体语言、眼神表情、语气语调等来进行说演。

二年级上册的《小儿垂钓》描绘了小孩在河边全神贯注钓鱼的场景,教师可通过分析其体态、神情、动作和所处的环境,引导学生表演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场景,在说演中锻炼口语。

二、激发想象,尝试创作,提高思维能力

1.整合资源,充分激发想象

整合资源是指教师综合“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1],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想要激发学生有效想象,教师可资源整合:结合历史、地理介绍时代背景;借助自然、科学讲解自然现象;融合音乐、美术让抽象难懂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大脑展开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二年级下册《舟夜书所见》前两句的静态描写时,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尝试画出画面。学习后两句动态描写时,教师播放微风引起河水泛起层层波浪的声音,并结合天文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何为“满河星”。在资源整合下,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感知当夜场景,仿佛身临其境。

2.尝试创作,提高思维能力

尝试创作是指学生学习古诗后,模仿古诗体裁进行创作。先模仿后创新,降低难度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亦是一种锻炼和提高。教师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再逐字逐句斟酌,做到简洁而形象。

一年级上册《江南》主要围绕“戏”字,表现出鱼儿的自由自在。教师可让学生提前观察一种事物的特点,比如鸟儿喜欢在树上“鸣”,则可仿照“鱼戏莲叶间”创作“鸟鸣树枝间”,展现鸟儿的欢快。

三、多种方法,鉴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1.诵读吟唱,感受音韵美

陈炳铮先生在《读诵吟唱》中指出吟唱是“带吟味的歌唱”[2]。古诗讲究音韵声律,押韵和平仄都是其美的体现。教师可配上符合意境的音乐,播放录音或教师示范如何吟唱。音乐或含蓄婉约,或豪放粗犷,或慷慨激昂,或多愁善感,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场景,跟着诵,跟着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二年级下册的《咏柳》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古诗中的“高、绦、刀”的韵母都是ɑo,字音平仄皆有讲究。教师可选择欢快的音乐,示范后,学生学着诵读吟唱,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春天的美好。

2.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

品词析句是指教师抓住关键字詞进行古诗赏析。古诗往往简单一字,就能将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善于抓动词、形容词这类关键词,通过解释含义、想象比较、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去鉴赏美;善于抓关键句,通过解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去感受美。

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遥看”时瀑布倾泻而下的形象,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3.诗画结合,感受画面美

诗画结合是指学生了解诗意后作出诗中描绘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意境优美,诵读时仿佛置身画中。教师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画面的色彩结构等,学生加上想象,用简单的几笔将画面呈现出来。用作画的方式,感受画面美。

一年级下册的《小池》细腻地描绘了小池及周边景物。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景物“泉眼、树荫、小荷、蜻蜓”,分析景物特点。学生再进行作画,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古诗的诗情画意。

4.情景交融,感受意境美

情景交融是指教師把写景和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分析。古诗意境深远,低年级学生想要直接感受颇有难度,可用情景交融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还原场景,解析意象,推动学生理解情感,再将情感融入意象后加深体会,感知古诗意境。

二年级下册的《村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浪漫春景图,分析“杨柳、东风、纸鸢”等意象所展现的春日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再将喜爱之情代入意象中,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提高对意境的感知力。

四、课内课外,教育联动,传承中华文化

1.结合节日,感受文化氛围

教师结合古诗向学生科普传统节日的由来与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与氛围。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心理上更易认同中华文化。

清明节时,教师可补充古诗《清明》,引导学生知晓清明“雨纷纷”的气候特点,“断魂”一词折射的世人在清明期间怀念已逝亲人的情感,进而了解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感受清明的传统节日氛围。

2.联系生活,处处体验文化

联系生活是指学生将生活中的经历体悟与古诗联系起来,感受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只有学生了解体验中华文化,才能做到真正认同。因此教师和家长需提升自身素养,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榜样作用带动学生体验中华文化。

欣赏景色时,一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人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美不胜收;努力学习时,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磨练心性;回望历史时,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保家卫国、永不放弃的豪迈激情溢于言表……

3.开展活动,理解传承文化

开展活动是指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学校和社区开展与古诗相关的活动。学校可联合社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比如古诗竞赛、古诗专题讲座。校内开展古诗游园会、古诗专题班会等活动来庆祝节日。

元宵节时,学校可组织学生举办庆元宵活动,包括元宵节游园会、表演舞台等,游园会中可设置元宵猜灯谜游戏。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又能激发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热情,在活动中理解认同文化,在生活中自觉传承文化。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策略研究,教师可以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加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只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始终秉持学生为本的思路去改进古诗教学策略,学生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炳铮.读诵吟唱[J].中国音乐,1998(03).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