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摘要】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教师应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项目教学法能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通过创设项目情境、明确项目任务、成立项目小组、落实项目评价,以实现项目教学法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将较为独立的项目给予学生自主实施,学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倾向于计算机实践的教学,与项目教学法有极高的适配程度,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创设项目情境,确立教学主題
项目教学法立足于现实生活,旨在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创设项目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现实场景中推进项目实施,解决实际问题。项目情境必须要贴合现实,将学生逐步引导进入项目学习,确立教学主题。首先,创设项目情境能自然地引出教学主题,其次,能够改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状态不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对项目本身产生兴趣,顺其自然地由项目主题深入到项目实施,提升其探究兴趣和自主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创设项目情境。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广播演示系统为学生播放“大数据时代:数据爆炸”的微视频,视频的时间较短,具有较强的信息冲击力,不断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再结合微视频内容,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主题为“了解数据及其特征”。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内容,并对数据进行定义,再向大家分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激烈的讨论,并给出自己对数据的理解,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呈现定义。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项目情境,以短而具有冲击力的微视频,让学生迅速沉浸于情境中,以此确立教学主题。在传统的教学流程中,教师都是直接利用PPT讲解,而项目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搜集资料,再告知学生答案,逐层推进教学流程,使学生更有参与感,有自由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项目情境的价值。
二、明确项目任务,提升教学效率
按照项目教学的流程,确立项目主题后,应围绕项目主题制定项目计划,让学生找到明确的项目任务。教师在明确项目任务时,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学生能够在合适的难度范围内实施项目,以满足其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为引导者,不能代替学生做出所有选择,在确定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有时不应随意干预学生的选择和决策,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以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应选择有探究意义的项目任务,且形式也要进行一定创新,提升学生的兴趣,唤醒其完成项目任务的热情。进行“数据编码”的教学时,考虑到编码的基础较为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经典电影《风声》中摩斯电码相关的片段,带领学生进入数据编码的学习。教师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进行比较,为学生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对比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制作成表格。学生翻阅教材,随后在互联网搜索资料,自主总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优缺点,并达成了一致共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有千秋,模拟信号技术简单,但是保密性差、抗干扰能力弱,而数字信号则有较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但技术也更加复杂。随后,教师向学生布置“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实验任务”,让学生了解数据编码的原理。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了两个项目任务,都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创意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其内涵,并直接获得探究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采取一定方式解决问题,收获更丰富的学习成果。学生对项目任务有比较强的责任感,教师利用学生心理展开指导,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任务执行行动之中,在创意思考和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核心能力。
三、成立项目小组,活跃教学氛围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项目任务仅凭学生单独的力量难以解决,而学生个人如果背负较为繁重的项目任务,将会影响教学氛围,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项目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该成立项目小组,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与组员进行沟通,互相启发灵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信息思维体系,实现项目质量的突破。
教师可以对项目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依据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个人性格等标准,组成科学的项目小组,有时也可以按照学生意愿进行小组分配,项目完成效率反而更高。例如,在“认识人工智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组,各组内包含一名信息素养较高的学生,让其作为组长带领其他学生,而性格被动和性格主动的学生在各组内也呈现均衡状态,这样能够保证项目的高效推进。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安装好智能客服机器人,各组与机器人进行聊天,并记录过程,检验机器人的性能,获得使用感受,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知识智能系统的结构组成。本身该项任务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小组内所有组员的合作探究下,其难度大大降低。
教师以科学的依据将学生分配至各个项目小组,并充分考虑人员配置的互补性,形成能力均衡的项目小组。而项目小组的研究对象为网络中常见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具有生活感和亲切感,每个小组能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中,通过项目任务的驱使,获得共同的成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提升其信息素养。教师对学生项目小组构建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学生有了项目研学集体,能够自觉融入团队之中,借助集体力量展开学习和探索。
四、落实项目评价,促进教学创新
项目评价是对项目整体的总结,能直接呈现学生的探究成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以获得项目成果为目标,教师必须要告知学生项目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能够把握项目进度,拿出项目成果。教师也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项目结束后为学生提供项目成果展示的平臺,给予学生客观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进行适当反思,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在项目评价的选择中,应该保证评价的多元化,增加评价主体,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评价,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
教师应及时开展项目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项目成果,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教学“数据的采集”一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安装第三方库,并掌握“程序绘制正弦函数”这一程序的运行结果,使用爬虫程序采集数据。待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教师组织学生去各个网站中使用爬虫程序采集数据,而网站不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进行采集。学生自由开展数据采集任务,获得良好的进展。随后,教师再开展项目评价,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采集的数据。学生轮流展示了淘宝网、豆瓣读书等网站的xls数据,而教师以优先给出正面评价为原则,进行即时评价;教师评后,再让学生自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形成较为全面的评价结果;最后教师再综合三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计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由探究,为学生提供了项目成果展示平台,并同时开展项目评价,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肯定学生的努力,还能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对项目成果不断优化,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以达到更高的项目标准。教师指导学生展开项目执行评价活动,需要体现互动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理论教学的突破,更是实践教学的深化,学生必须通过项目教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只有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才能真正形成信息技术素养。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不断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化社会,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礼恒.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33).
[2]耿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以“数据的计算”教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7).
[3]王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