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小英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渗透“创意物化”教学策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选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调研、组织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训练,为学生顺利进入创造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学生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教师适时设计和组织,利用实践活动展开对应组织,可以顺利启动学生实践探索思维,形成崭新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生活化探索实践之中,在创造性探索中形成“物化”认知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创意物化”;教学策略
“创意物化”的核心是“物化”,“创意”起到修饰限制的作用,是对“物化”属性的具体要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创意物化”机制,其适合性更高,为学科教学指明方向,为学生顺利启动创意思维创造良好条件。综合实践活动带有操作性、探索性特点,教师从学生生活认知出发展开教学组织,利用实践任务推出学习活动,让学生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精选教学资源,夯实“创意物化”教学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教师有更多独立创设的权利,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教学资源设计,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探索环境,夯实“创意物化”教学基础。
1.整合“创意物化”学习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有综合性、探索性、实践性特征,教師在课程资源整合环节,要对学生实践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判断,结合教材应用情况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品质,为学生顺利进入到“创意物化”学习情境创造条件。学生是实践活动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引入“创意物化”教学机制,为学生自然进入实践核心创造条件。
“创意物化”课程资源众多,教师筛选这些素材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制约条件的限制。如教学“我是校园小主人”,教师先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对自身身份做交流讨论: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校园小主人?学生对校园最为熟悉,对校园生活更为亲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展示介绍课前信息搜集到的典型案例。课前教师布设信息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如何做校园小主人的案例信息,特别是方法总结方面的内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搜集素材丰富多样。在展示环节,学生积极发言,将搜集到的信息做重点推介。学生对校园最有感情,教师设计信息搜集任务,学生面对诸多信息需要筛选,这个筛选的过程便是一种学习,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2.创设“创意物化”学习情境
教师精选学习情境方式,对学生感官形成触动,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创意思维,为物化实践奠定基础。学生创造意识比较强,教师借助情境方式推开活动序幕,对实践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对活动目标进行合理梳理,结合生活现实条件展开创意探索行动,以有效提升实践活动品质。媒体展示、案例推出、任务驱动、问题设计、实验操作、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创意物化”学习情境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
学生学习体验呈现差异性,其生活认知积累也带有个性化,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精选学习情境手段,成功调动学生研学思维。如教学“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对熟悉的生活科技应用案例做重点介绍,学生积极回馈,课堂展示讨论气氛逐渐形成。如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些生活科技应用案例,学生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可谓是面面俱到。还有智能家电,一些家庭家电智能化设置,为家人提供更多便利。教师借助图片展开活动设计,让学生主动介绍生活科技应用,成功激发学生发言主动性。从学生介绍情况能够发现,学生有生活观察经历,其介绍带有极高的专业性,说明学生是有备而来,已经做好了相关功课,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唤醒学生学习心理。
二、做好教学分析,优化“创意物化”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教案时,要充分研究教情和学情,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适合性。“创意物化”教学机制的顺利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实践探索环节。
1.组织“创意物化”教学调研
“创意物化”教学机制启动后,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教学调研,对多种制约因素进行优化处理,确保“创意物化”教学机制的顺利落地。首先是教情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亟待整合处理,提升教学适合性。其次是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实践活动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具体分析,根据学生活动需求展开教学内容筛选,这样可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学生对新鲜事物有主动探索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契机。如教学“学编中国结”,学生都看过中国结,但大多没有亲手编织过,教师现场拿出一些中国结,要求学生先拆这些中国结,然后按照记忆的顺序重新编织,看谁编织用时最少。学生对这项活动比较有热情,逐渐进入到操作状态。为激发学生创编意愿,教师拿出一些编织材料,鼓励学生展开自由想象,然后创编出独特的中国结,准备参与集体展示活动。学生大多第一次自主编织中国结,虽然想法很多,但操作中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跟进观察,在技术方面进行必要指导,确保学生创编活动顺利展开。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众多,充满个性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挑选一些创意性更强的作品做重点推介,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2.优化“创意物化”教学设计
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处理,不仅要关注教情和学情,还要对活动方案程序、活动执行条件、活动组织方法、活动效果分析等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做出理性判断,及时调整活动程序,以提升活动执行效果。特别是实践活动操作环境,这是“创意物化”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实验、操作、观察、讨论、验证等,都属于“创意物化”活动形式,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对应设计,组织学生自然进入到创意物化探索环节。
学生对游戏比较有感,教师推出游戏器具制作任务,无疑能够形成多点激发。如教学“制作陀螺及发射器”,学生对这项游戏比较熟悉,教师现场展示陀螺和发射器成品,这些成品都是其他班级同学制作的,学生进入观赏评价环节,对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展开研究,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拿出制作材料和工具,要求学生自行成立制作小组,借助集体力量,开始设计、制作、尝试,准备将成品推到班集体展示活动之中。学生积极响应教师倡议,开始集体研究制作方案,教师深入到课堂,对制作过程进行监控,为学生提供一些制作建议,给学生带来更多技术支持。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制作出陀螺和发射器成品,教师组织学生展览评价,让学生推选最有创意的作品。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制作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成立制作小组,给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其设计和组织是比较到位的,从学生制作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组织效果良好。
三、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创意物化”教学品质
教师推出“创意物化”活动任务时,要对活动条件、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等因素展开深度研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服务,促进“创意物化”活动的顺利展开,以提升学生实践品质。
1.推出“创意物化”活动任务
“创意物化”活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优化活动设计,确保活动顺利展开,为学生提供必要技术指导,提升活动执行品质。“创意物化”追求创造性、实践性、真实性,教师组织活动任务需要多种实践条件的支持,学生有个性思考和创造意识,如果教师设计适合,能够触动学生探索思维,形成崭新创造力量。“创意物化”的核心追求是创造,教师借助活动任务展开教学组织,为学生主动展开探索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教师组织创意性实践活动任务,要对学生知识储备有清晰认知。如“指尖上的安全”,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关涉指纹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指纹应用有一定认识,如手机验证、支付验证、密码锁开启等。特别是密码锁的应用,学生有直观感知,如何获取清晰的指纹,这是很多学生都比较好奇的。教师推出系列活动任务:第一,观察印章上的图案和纸上的图案有什么区别,观察后展开集体讨论。第二,利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获取清晰的指纹呢?对生活材料进行比较讨论。第三,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密码锁进行具体实验验证。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建立合作团队,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响应,活动进入探索环节。提取清晰指纹,这是一项难度系数较高的探索任务,教师针对学生关注展开活动设计,学生回馈积极,其组织效果值得期待。
2.设定“创意物化”活动要求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任务时,不仅有明确活动内容,还要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理清活动目标,为学生指明操作方向,确保实践活动有更高的操作价值。学生实践能力有个体差异,教师设计活动目标要求时,要体现分层教学意识,给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目标,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实践活动需要知识和技能支持,教师在活动设计组织环节给予更多辅助,确保活动顺利展开。
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活动设计,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如教学“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关于中国梦,学生从很多学科学习中都有接触,教师对中国梦的提法和内涵做重点解读,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对接。学生对这个内容比较感兴趣,自然有主动探究的热情。教师设计活动任务: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伟大的中国梦和每一个人的理想相关联,围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这个主题展开集体讨论,发出一些倡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倡议书,给更多同学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让更多同学参与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热心讨论,课堂研学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利用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和讨论,形成更多学习共识。
四、延伸教学训练,创新“创意物化”教学实践
“创意物化”训练设计要凸显创新,教师要对创意物化内涵有科学分析,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展开教学安排,精选训练任务,创新训练形式,提升训练设计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实践习惯。
1.拓宽“创意物化”训练维度
综合实践活动训练包含诸多内容,教师有延伸设计意识,精选训练素材,整理活动任务,适时对接学生生活认知,推出实践性、操作性、探索性实践方案,组织学生自然进入到实践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创意物化”认知能力。拓宽“创意物化”训练维度,教师要深入研究训练条件,增加带有新意的训练内容,传授更多实践操作经验和方法,以提升学生应对能力,确保“创意物化”训练活动顺利展开。
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最为熟悉,平时玩智能手机,搜集信息、生活交流、视频观看等,都成為学生生活常态,教师针对性设计一些活动任务,无疑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设计。如教学“创客行动”,这部分内容有一定挑战性,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先期做学情分析,精选创客任务,征询学生参与意见,最终确定创客任务:选择喜欢的学科,与学科教师合作,制作电子课件,让学科教师做出专业评价。学生对教学课件制作并不熟悉,教师设计创意创作任务,研学学科内容,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科学处理相关素材,结合学科特点展开创意设计,让学科教师参与评价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学生制作学科教学课件,虽然带有挑战性,却可以为学生创造深度探索机会。教师跟进指导,协调学科教师辅助,为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创新“创意物化”训练实践
“创意物化”训练任务带有个性化特征,教师针对学生训练需要做匹配设计,不仅能够提升训练品质,对培养学生是实践思维习惯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实践操作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推出“创意物化”实践训练任务时,要突出其个性特征,还要做好生活对接处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渗透“创意物化”因素,增加了活动含金量,其训练价值也成倍提升。
在教学“低碳生活我先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对低碳生活相关概念做详细解读,引导学生列举低碳生活案例和现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介绍低碳生活的经历。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参与热情很高。为调动学生实践热情,教师推出生活调查任务:深入生活之中展开具体调查,对生活中典型低碳生活创新做法进行具体了解,写出调查报告,提交到班级。学生对低碳生活观念、做法有主动探索的意识,教师设计生活调查任务,给学生带来深入生活的机会。低碳生活做法众多,学生在具体调查时,需要有筛选意识,在创造性行动中赢得学习主动权。低碳生活做法众多,哪些做法有推广价值,这是大家都需要直面的问题,教师设计调查任务,其活动带有探索属性,学生进入生活之中展开实践探索行动,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认知更为鲜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创意物化”教学机制,其应用价值是极高的,教师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训练,都能够为学生进入“创意物化”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学生对“创意物化”学习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科学分析教情和学情,针对性推出实践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品质,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敏.“双减”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层次性作业的探索与运用[J].新教育,2022(35).
[2]金明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效整合的路径探究[J].华人时刊(校长),2022(12).
[3]曾艳华.借助劳动教育 强化服务意识—基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视域下的劳动教育[J].试题与研究,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