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06-20 03:11王进辉马文泽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植入物胶原髓内

梁 材 王进辉 马文泽

( 天津港口医院骨科, 天津 300456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骨折的主要类型之一,也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占据下肢骨折的50.0% 左右[1]。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股骨转子间骨折人数不断增加,在60 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2]。 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是由低能量暴力引发,由于很多患者伴随有各种基础疾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3]。 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需长期卧床,导致患者的康复时间比较长,致残率与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手术为当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为标准的治疗方法[4]。 当前植入物多为金属,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具有手术创伤小、力学性能更好的特点,还能够增加机体对骨骼的把持力[5]。 骨代谢指标主要包括25 -羟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等,可有效反映机体的骨折恢复情况[6-7]。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促进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应用,并简单阐述了相关机制。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8 月-2022 年8 月诊治的转子间骨折患者141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 随机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71 例)与对照组(70例),2 组患者的骨折部位、性别、AO 分型、年龄、骨折到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本次课题研究得到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纳入标准:外伤导致的骨折患者;符合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单侧骨折;择期手术;患者年龄45 -75 岁;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患者骨折能独立行走或拄拐行走;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 (2)排除标准:入院前3 个月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术前长期卧床者;有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临床资料缺乏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存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禁忌证者。

表1 2 组一般资料对比(±s,n)

表1 2 组一般资料对比(±s,n)

组别例数骨折部位(左侧/右侧)性别(男/女)AO 分型(A1/A2/A3)年龄(岁)骨折到手术时间(d)体质量指数(kg/m2)观察组7136/3531/4023/27/2161.83 ±6.645.66 ±0.4322.58 ±1.14对照组7037/3330/4024/25/2161.81 ±8.655.60 ±0.2322.87 ±0.98 t/x20.0650.0090.0910.0780.1420.222 P 0.7990.9240.9560.9320.8780.79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于动力髋螺钉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 采用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髋关节外侧切口,患侧臀部垫高,在显露股骨大转子等部位,牵引复位骨折。 打入克氏针达股骨头颈,扩孔后攻丝并拧入螺纹钉,安装套筒钢板并进行加压固定。 观察组:给予基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 采用全麻,将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复位骨折部位,在大转子顶点向近侧做一个直形切口,凿穿大转子顶点骨皮质部位,钝性分开外展肌纤维位,穿入髓腔,插入导针,扩大髓腔。 在股骨颈内置入防旋转钉与股骨远端锁钉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记录2 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2)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术后3 个月出现的髋内翻、感染、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情况。(3)在术后3 个月对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 评分,根据0 -100 分为优、良、中、差等4 个级别,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4)在术前1 天与术后3 个月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 -3mL,离心(1000 rpm/min 离心半径10 cm)10 分钟,取上层血清保存于-80.0 ℃冰箱,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 -羟维生素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0 软件分析数据,骨折愈合时间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数据以率(%)表示,两两对比方法分别为t检验与卡方(x2)检验。 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2.1 2 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等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减少(P<0.05)。 见表2。

表2 2 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2 2 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骨痂出现时间(d)观察组7155.79 ±3.20175.09 ±13.505.98 ±0.57145.99 ±13.5039.82 ±2.44对照组7085.98 ±4.15245.09 ±15.098.15 ±0.51179.87 ±14.6643.44 ±2.98 t 15.09423.10411.84416.01412.096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2 组术后3 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髋内翻、感染、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与对照组的15.7%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 见表3。

表3 2 组术后3 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2 组术后3 个月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为97.2%,与对照组的87.1%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 见表4。

表4 2 组术后3 个月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对比(n,%)

2.4 2 组手术前后血清25 -羟维生素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含量对比

2 组术后3 个月的血清25 -羟维生素D3 含量明显高于术前1 天,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含量明显低于术前1 天(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5。

表5 2 组手术前后血清25 -羟维生素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含量对比(±s)

表5 2 组手术前后血清25 -羟维生素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含量对比(±s)

组别 例数25 -羟维生素D3(mmol/L)术前1 天术后3 个月t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ng/mL)术前1 天术后3 个月tP观察组 719.30 ±0.7317.20 ±1.3824.9130.0000.56 ±0.060.29 ±0.0323.7180.000对照组 709.31 ±0.6713.48 ±1.0912.1150.0000.56 ±0.040.38 ±0.0413.4710.000 t 0.06512.7620.0009.992 P 0.9540.0001.0000.000

3 讨论

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也为髋部骨折的主要类型之一,对于治疗的要求也比较高[8]。 保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操作上比较常见,但是康复周期比较长,很多患者容易出现短缩畸形、下肢外旋畸形等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恢复不良。 动力髋螺钉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主要治疗方法,其主要固定于股骨上端外侧皮质,可使骨折相嵌插稳定的压缩力,可动态轴向加压于骨折端,从而让骨折端可获得持续的压缩力。 但是其在临床应用的切口比较大,出血也比较多,主钉易引起股骨头切割,抗旋转能力比较差,骨骼的机械强度也比较弱[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等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髋内翻、感染、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与对照组的15.7% 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 表明基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从机制上分析,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有利于减少钉板张力,可促进恢复股骨近端内侧支撑力度,有利于恢复骨壁的扶持支撑作用[10],并且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能承担大部分股骨近端尤其是经股骨矩的载荷,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常来源于低能量损伤,骨折附着点肌肉的收缩力量大于股骨转子间所能负荷的力量[12]。 特别是许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常因机体老化和代谢速度减慢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若患者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3]。 动力髋螺钉是常用的一种髓外固定方法,具有滑动加压功能,可促进患者获得稳定复位[14]。 但是动力髋螺钉难以控制骨折端的加压滑动,容易导致骨折端的塌陷。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为97.2%,与对照组的87.1%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 表明基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标志物分为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尤其是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25 -羟维生素D3 与患者的骨代谢状况呈现密切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2 组术后3 个月的血清25 -羟维生素D3 含量明显高于术前1 天,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含量明显低于术前1 天(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 表明基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促进25 -羟维生素D3 的释放,降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的表达。 从机制上分析,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螺旋刀片具有加压和抗螺旋作用,具有更直接的局部加压作用,对骨折端周围的血运破坏小,能促进患者的机体骨代谢状况恢复正常[15]。 不过本研究由于纳入患者的数量较少,不排除研究结果的偏倚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基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促进血清25 -羟维生素D3 的释放,降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的表达,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植入物胶原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三维管理模式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植入物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装有假牙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对比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基于WEB的骨科植入物失效数据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