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臣
( 广东省怀集县中医院骨科, 广东 怀集 5264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又被叫做腰部纤维环破裂症,是种疼痛比较剧烈的脊椎类疾病,因为椎间盘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或者因为外力的作用引发腰椎间盘出现内外力量失调的情况,都能够让纤维环发生突然的破裂,进而发生腰椎间盘髓核突出,进一步对马尾神经以及血管、硬膜囊、神经根等部位产生压迫或者刺激,引发一定的组织水肿或者炎症的情况,同时出现显微组织增生粘连,导致患者出现腰痛腿痛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神经功能障碍[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通常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及腰部疼痛,患者通常有着较长时间的腰痛病史,对棘突间以及腰椎棘突旁进行按压的时候会感受到深压痛[2]。 患者用力排便并且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会因为身体增加负压变得神经紧张,进而发生症状加重的情况,在伸膝起坐以及弯腰或者步行的时候,会让疼痛情况加剧[3]。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发病都比较突然,带来的疼痛也非常剧烈,会为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痛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负担[4]。 我院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骶管注射结合腕踝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 年1 月-2022 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例,将其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7 -79 岁,平均年龄为(48.5 ±6.1)岁。 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8 -80 岁,平均年龄为(47.6 ±5.7)岁。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诊断标准: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腰椎疼痛且伴随有下肢放射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检查发现腰椎压痛,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呈阳性;经磁共振或者是CT 检查确诊。 (2)纳入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阶段,且是首次接受治疗;心肝肾功能正常;均知晓同意此次研究。 (3)排除标准: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腰椎肿瘤、椎管骨性狭窄、滑脱、结核、感染;严重腰椎间盘脱垂;精神失常;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怀孕或者是处于哺乳期。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 其中主要内容有:给予非甾体类止痛消炎治疗,采用口服的方式,每天2 次,甘露醇静滴消除神经水肿。 同时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每天1 次,7 次为1 个疗程,视治疗效果增加疗程的天数。 观察组患者应用骶管注射结合腕踝针治疗。 其中主要内容有:(1)骶管注射方式: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40 mg 的曲安奈德注射液以及2 mL 的甲钴胺注射液,加入氯化钠溶液混合后共30 mL 的液体。 具体操作步骤为:患者采取俯卧位的方式,对骶尾部进行暴露,确定好骶骨角的位置之后,把拇指以及左手的食指在2 个骶骨角上进行按压,并采用7 号的注射针头在2 个指头之间,垂直刺破皮肤之后再缓慢推进。 若感受到落空感的时候便不需要再进针,把针尾向着足方向进行倾斜,角度为40°为佳,抽吸的时候没有血性液或者脑脊液,并且推药的阻力较小或者没有阻力的时候,便能够缓慢将药液推注进去。 每周注射1 次,共注射3 次。 (2)腕踝针注射方式:依据疼痛所影响到的部位以及患者的主诉对针刺区域进行选择,如果左右两侧均有疼痛情况便取双侧治疗。 帮助患者对踝部进行区分,并在选择的治疗区域中行无菌针刺入,从近心端再到远心端,针头保持角度为30°,在皮下刺入之后再向真皮区域靠近,针刺的时候可以及时对患者的感受进行询问,一经发生酸麻胀痛的情况,需要及时将针头退出来,等到患者没有感觉了之后再进行第2次的进针,操作成功之后再为患者进行固定,留针时间保持半个小时。 每天进行1 次治疗,7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观察2 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VAS评分、JOA 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 (1)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其中主要包含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为腰腿痛的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中显示为阴性,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的生活。 有效为腰腿痛的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中结果为接近65°,基本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无效为临床体征及相关症状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其中主要包含感觉障碍缓解时间、下肢麻木缓解时间、活动受限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 (3)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JOA 评分。 其中主要内容有,采用VAS(视觉仿真评分表)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 采用JOA 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主要包含日常生活以及临床体征、主观症状3个方面,总分为30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腰痛情况越差。 (4)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其中主要包含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采用离心机对所取样本进行离心处理,设置转速为3500r/min,离心时间设置为10 分钟,在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IL -6、TNF-α 水平进行检测。
数据应用SPSS24.0 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提示有显著差异。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感觉障碍缓解时间、下肢麻木缓解时间、活动受限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n=30)
表2 2 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n=30)
组别感觉障碍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疼痛对照组 5.4 ±0.76.2 ±1.38.7 ±2.14.7 ±0.3观察组 3.3 ±0.44.5 ±1.15.4 ±1.42.1 ±0.2 t8.6917.6369.78110.366 P<0.05<0.05<0.05<0.05
治疗前,2 组患者VAS 评分、JO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对比(±s,分,n=30)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对比(±s,分,n=30)
组别VAS 评分JOA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6.6 ±1.22.9 ±0.413.8 ±3.723.4 ±4.1观察组 6.7 ±1.41.3 ±0.113.4 ±3.428.5 ±2.7 t0.49713.6640.94214.451 P>0.05<0.05>0.05<0.05
治疗前,2 组患者IL-6、TNF -α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IL-6、TNF-α 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炎症反应对比(±s,分,n=30)
表4 2 组患者炎症反应对比(±s,分,n=30)
组别IL-6(pg/mL)TNF-α(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78.3 ±2.3257.2 ±12.411.2 ±2.238.9 ±8.3观察组 76.9 ±3.6121.0 ±21.511.2 ±2.123.4 ±3.5 x20.46718.7640.27819.204 P>0.05<0.05>0.05<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以及腰痛的范围,在中医中的病机主要是腰部在劳作的时候不当操作造成的,会伤及到筋骨以及脉络,发生筋膜错位,经气不同以及气血瘀滞的情况[5]。 临床医学中主要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外伤因素以及腰骶先天异常、妊娠、职业、外伤等因素有着相关性。 相关研究资料中显示,突出的腰椎间盘会对神经根产生压迫,进而引起一定的疼痛[6]。 而中医中认为,动态平衡失调是对软组织产生慢性损伤的主要病理因素[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是因为软组织受到伤害之后,会引发椎管容积以及腰椎的错位改变,进而致使腰段力出现平衡失调,并且周围软组织以及神经根都会发生粘连瘢痕。
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通常本着治病必求本的原则,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管是因为哪种因素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方式都遵循益气补肾的主要治本方式,同时应用止痛通经的治标方式,共同治疗才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很多学者认为腕踝针的治疗原理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相关,腕踝针的治疗原理是借着针刺来对神经末梢进行刺激,让神经元间可以产生传导作用,进而让病灶部位能够产生痉挛,让炎症水肿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能够增大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或者消除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情况[8]。 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腕踝针通过对皮下浅表层进行刺激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在解剖学中的相关理论中,认为皮下浅表层是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的富集带区,有着较为丰富的组织体,能够产生丰富的气化物质,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经散布的感受器也在其中,针刺这个部位能够让神经得到快速的兴奋,十分有利于进行传导,进而也有效提升了止痛和镇静的效果[9]。 在生物学中,腕踝针的镇痛作用也有相关理论可以支持,针刺在身体部位中能够产生一定的机械波,和内部的组织物质能够相结合产生一定的化学波,根据开始针刺的时候的独立刺激状态,在一定的时间中能够遵循经络到病灶处,在力波的作用之下进行一定的振荡,让病灶局部中的离子通道率,比如钙离子以及钾离子等水平能够迅速上升,进而能够有着有效的止痛效果[10]。腕踝部有着较为丰富的神经末梢以及淋巴、血管分布,对腕踝部进行针刺能够有效对大脑皮层进行抑制,将对疼痛的忍受度进行提升,同时还能够对相应部位的肌肉以及神经、血管进行反射性的调节,进而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情况。 此次研究中,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VAS 评分、JO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骶管注射结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较好的疼痛缓解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减少神经根的敏感性。 骶管注射能够通过药物对病变神经根产生直接作用,进而有效发挥麻醉药物的神经阻滞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微循环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将碱化炎性渗出物进行一定的稀释,有着较好的综合效果,进而能够有效将神经根局部以及椎管中的无菌性炎症有效消除,将疼痛的传导通路进行有效阻断,同时还能够阻止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减少神经根的敏感性,将疼痛产生的刺激进行缓解,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此次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患者IL-6、TNF-α 水平对
综上所述,骶管注射解决椎管内问题,腕踝针解决椎管外问题,骶管注射结合腕踝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